建设岗位培训讲义绿色施工导则

上传人:qiuf****299 文档编号:89119203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岗位培训讲义绿色施工导则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建设岗位培训讲义绿色施工导则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建设岗位培训讲义绿色施工导则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建设岗位培训讲义绿色施工导则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建设岗位培训讲义绿色施工导则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岗位培训讲义绿色施工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岗位培训讲义绿色施工导则(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施工导则 建质2007223 号,柳明强,定义,绿色施工 指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 目的:四节一环保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原则,应依据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规划、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绿色施工的总体要求。 应对施工策划、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进行控制。,绿色施工管理,主要包括组织管理、规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价管理和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五个方面 项目经理为绿色施工第一责任人,绿色施工方案,(1)制定环境管理计划及应急救援预案, 保护地下设施和文物等资源。 (2)节材措施,尽

2、量利用可循环材料等。 (3)节水措施,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水资源状况,制定节水措施。 (4)节能措施,进行施工节能策划,确定目标,制定节能措施。 (5)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措施,制定临时用地指标、施工总平面布置规划及临时用地节地措施等。,环境保护技术要点,扬尘控制 噪音与振动控制 光污染控制 水污染控制 土壤保护 建筑垃圾控制 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扬尘控制,1、运送土方不污损场外道路。运输容易散落物料,必须封闭严密。施工现场出口应设置洗车槽。 2、土方作业,采取洒水措施,达到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1.5m。 3、结构施工、安装装饰装修阶段,作业区目测扬尘高度小于0.5m。 4、施工现场非作业区

3、达到目测无扬尘的要求。 5、构筑物拆除前,做好扬尘控制计划。 6、在场界四周隔档高度位置测得的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月平均浓度与城市背景值的差值不大于0.08mg/m3。,噪音与振动控制,1、现场噪音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规定。 2、在施工场界对噪音进行实时监测与控制。监测方法执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12524-90)。 3、使用低噪音、低振动的机具,采取隔音与隔振措施,避免或减少施工噪音和振动。,光污染控制,1、尽量避免或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光污染。夜间室外照明灯加设灯罩,透光方向集中在施工范围。 2、电焊作业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

4、焊弧光外泄。,水污染控制,1、施工现场污水排放应达到国家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要求。 2、在施工现场应针对不同的污水,设置相应的处理设施,如沉淀池、隔油池、化粪池等。 3、污水排放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废水水质检测,提供相应的污水检测报告。 4、保护地下水环境。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在缺水地区或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地区,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当基坑开挖抽水量大于50万m3时,应进行地下水回灌,并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5、对于化学品等有毒材料、油料的储存地,应有严格的隔水层设计,做好渗漏液收集和处理。,建筑垃圾控制,1、制定建筑垃圾减量化计划,如住宅建筑,每

5、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不宜超过400吨。 2、加强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力争建筑垃圾的再利用和回收率达到30%,建筑物拆除产生的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回收率大于40%。对于碎石类、土石方类建筑垃圾,可采用地基填埋、铺路等方式提高再利用率,力争再利用率大于50%。 3、施工现场生活区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施工场地生活垃圾实行袋装化,及时清运。对建筑垃圾进行分类,并收集到现场封闭式垃圾站,集中运出。,地下设施、文物和资源保护,1、施工前应调查清楚地下各种设施,做好保护计划,保证施工场地周边的各类管道、管线、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运行。 2、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文物,立即停止施工,保护现场并通报文物部门并协助做好工

6、作。 3、避让、保护施工场区及周边的古树名木。 4、逐步开展统计分析施工项目的CO2排放量,以及各种不同植被和树种的CO2固定量的工作。,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技术要点,节材措施 结构材料 围护材料 装饰装修材料 周转材料,节材措施,1、图纸会审时,达到材料损耗率比定额损耗率降低30%。 2、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进场时间和批次,减少库存。 3、现场材料堆放有序。 4、材料运输工具适宜,根据现场平面布置情况就近卸载,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 5、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模板、脚手架等的周转次数。 6、优化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管线路径等方案。 7、施工现场500公里以内生产的建筑材料用量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70以上。,周转材料,1、应选用耐用、维护与拆卸方便的周转材料和机具。 2、优先选用一体化的专业队伍进行模板工程施工。 3、推广使用定型钢模、钢框竹模、竹胶板。 4、多层、高层建筑使用可重复利用的模板体系,模板支撑宜采用工具式支撑。 5、采用整体提升、分段悬挑等外脚手架方案。 6、推广采用外墙保温板替代混凝土施工模板的技术。 7、力争工地临房、临时围挡材料的可重复使用率达到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