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数字化检测与控制 罗华机工社机械电子学-第6章 接口、总线与通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116935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5.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数字化检测与控制 罗华机工社机械电子学-第6章 接口、总线与通讯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数字化检测与控制 罗华机工社机械电子学-第6章 接口、总线与通讯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数字化检测与控制 罗华机工社机械电子学-第6章 接口、总线与通讯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数字化检测与控制 罗华机工社机械电子学-第6章 接口、总线与通讯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数字化检测与控制 罗华机工社机械电子学-第6章 接口、总线与通讯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数字化检测与控制 罗华机工社机械电子学-第6章 接口、总线与通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电子学——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数字化检测与控制 罗华机工社机械电子学-第6章 接口、总线与通讯(7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机械电子学,罗华,傅波,刁燕,等 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数字化检测与控制,第6章 总线、接口与通信目录,6.1 数字电路片间总线 6.2 串行通信总线与接口 6.3 工业现场总线 6.4 工业无线通信 6.5 两轮自平衡机器人中的总线和通信,概 述,机电一体化系统中外部设备之间、同一设备不同装置之间、同一装置内部独立芯片之间都要进行信息的传递与交换。 信息的传递与交换的过程就叫做通信(Communication)。用来实现通信过程的系统称为通信系统。,工业数据通信系统由数据信息的发送设备、接收设备、传输介质、传输报文、通信协议等几个部分组成。,总线,总线(Bus):是将信息以一

2、个或多个源部件传送到一个或多个目的部件的一组传输线。通俗的说,就是多个部件间的公共连线,用于在各个部件之间传输信息,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换,通常用速度来描述总线频率,单位是MHz。,总线的分类,(1) 片内总线是集成电路芯片内部用于连接各功能单元电路的信息通路,如CPU芯片内部连接ALU、寄存器、控制器等部件的信息通路,属于电路级的互连,一般是大型专业芯片设计公司和国际组织的设计范畴。 (2) 片间总线(Chip Bus)又称元件级总线,是指一个微处理器应用系统中连接各芯片的总线。属于芯片级的互连,如I2C、SPI总线等。 (3) 内总线(Internal Bus)又称系统总线或板级总线

3、,是微机系统内部各部件(插板)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路。属于插件板级的互连,如ISA、PCI、STD、PXI等。 (4) 外总线(External Bus)又称通信总线,是微机系统之间或微机系统与其他系统(仪器系统、控制系统、自动测试系统等)之间信息传输的通路。属于设备级的互连,如IEEE1394、RS485、USB、CAN、无线通讯等等。,接口,接口(Interface)是指那些用于控制微机系统与外部设备,或外部设备与系统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的硬件电路。,如通常所说的RS485,包含的就是RS485的协议和RS485接口电路两个部分。从某种意义讲,机电系统的设计,就是根据设备功能要求选择了通讯

4、方式、速度、总线类型、器件后所进行的接口设计。,概述,6.1数字电路片间总线,微机内部各外围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总线,用于芯片级的互连。 传统的片间总线均采用并行方式,一般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即所谓的三总线结构。 近年来串行总线的传输速度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由于抗干扰能力更强、传输距离更远,采用串行方式的片间总线逐步占据了主导地位,如I2C总线、SPI总线、SCI总线等。,6.1.1 I2C总线,I2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总线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由PHILIPS公司开发的两线式串行总线,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是近年来在微电子通信控制

5、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总线标准,能用于替代标准的并行总线。,6.1.1 I2C总线,6.1.1 I2C总线,I2C总线的特点: (1) 只有串行数据线SDA和串行时钟线SCL两条总线线路,任何时候时钟信号都由主控器件产生; (2) 每个连接到总线的器件,都可以通过唯一的地址和一直存在的简单主/从关系软件设定地址,主机可以作为主机发送器或主机接收器; (3) I2C总线是具备总线仲裁和高低速设备同步等功能的高性能多主机总线; (4) 串行的8位双向数据传输位速率,在标准模式下可达100Kbit/s,快速模式下可达400Kbit/s,高速模式下可达3.4Mbit/s; (5) I2C总线上理论上可

6、以允许的最大设备数,是以总线上所有器件的电容总和不超过400pF为限。 (6) I2C总线最主要的优点是其简单性和有效性。由于接口直接在组件之上,因此I2C总线占用的空间非常小,减少了电路板的空间和芯片管脚的数量,降低了互连成本。,6.1.2 SPI总线,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是Motorola公司提出的一个同步串行外设接口。用于CPU与各种外围器件进行全双工、同步串行通信。这些外围器件可以是简单的TTL移位寄存器,复杂的LCD显示驱动器,闪存(Flash RAM),网络控制器,A/D与D/A转换子系统或其他的微处理器。SPI总线系统可直接与各个厂

7、家生产的多种标准外围器件直接接口。SPI总线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和印制板PCB布局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直接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以方便应用。,SPI总线在芯片的管脚上只占用四根线,节约了芯片的管脚和印制板PCB布局空间,现在越来越多的芯片直接集成了这种通信协议以方便应用。,6.1.2 SPI总线,SPI总线接口以主从设备模式和同步串行模式进行实现MCU之间以及MCU与各种外围设备之间的通信。总线接口的四条线是:串行时钟线(SCK)、主机输入/从机输出数据线(MISO)、主机输出/从机输入数据线(MOSI)、低电平有效从机选择线SS。其中主设备必须为MCU,从设备可以是M

8、CU,也可以是其他带有SPI接口的芯片。SPI总线四条线对应四个接口信号,它们分别为: (1) MISO (Master In Slave Out):主机输入、从机输出信号。该信号在主设备中作为输入而在从设备中作为输出,亦即在一个方向上发送串行数据。 (2) MOSI (Master Out Slave In):主机输出、从机输入信号。该信号在主设备中作为输出。从设备中作为输入,亦即在另一个方向上发送串行数据。 (3) SCK (Serial Clock):串行时钟信号。SCK信号使通过MOSI和MISO的数据保持同步。SCK由主设备产生,输出给从设备。SCK的时钟频率决定了整个SPI总线的传

9、输速度,在用MCU作为主设备时,一般可通过对SPI控制寄存器编程,来选择不同的时钟频率。 (4) SS (Slave Select):从机选择信号。此信号用于选择一个从机,它应该在数据发送之前变为低电平,并且必须在整个传送过程中维持为稳定的低电平。主机的SS线应接高电平。,6.1.2 SPI总线,SPI接口的基本结构,SPI的基本结构相当于两个8位移位寄存器的首尾相接,构成16位的环形移位寄存器 Xicor公司的SPI串行器件传输速度能达到5MHz,6.1.2 SPI总线,SPI总线的优点: 全双工方式工作;既可以当主机或也可以作为从机;提供频率可编程时钟;发送结束中断标志;写冲突保护;总线竞

10、争保护等。 SPI总线的缺点: (1) 缺乏数据流控机制。无论主机还是从机均不对消息进行确认,主机无法知道从机是繁忙还是空闲。 (2) 没有多主器件协议,必须采用很复杂的软件和外部逻辑来实现多主机架构。 (3) 每个从器件需要一个单独的从选择信号。总信号数最终为n+3个,其中n是总线上从器件的数量。在SPI总线上添加新的从机也不方便。对于额外添加的每个从机,都需要一条新的从机选择线(作为片选信号)或解码地址逻辑。,6.1.2 SPI总线,应用实例:基于SPI总线的高精度压力测试系统,6.2串行通信总线与接口,6.2.1 串行通信总线简介,并行通信总线主要用于主机与高速外设之间进行信息交互,传输

11、距离很短;而串行通信总线主要用于主机与低速设备进行数据传输,通信距离较长。随着计算机与外围设备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并行通信总线已经不能满足双方的数据传输要求,原因是排线之间干扰严重,连接器与电缆结构复杂,成本较高。 串行通信总线的信号线数目少,干扰较小,连接器与电缆结构简单,在大幅度提升总线频率后,可达到很高的传输速度,所以现在串行通信总线已经逐渐取代并行通信总线,成为微型计算机与外围设备进行数据传输的主要手段。,6.2.1 串行通信总线简介,并行通信通常是将数据字节的各位用多条数据线同时进行传送。由于并行通信是一个字节同时传输,因此传输速度快,且控制简单;同样是应为一个字节同时传输,因此传输线

12、较多且平行排列,线间存在电耦合,所以在长距离传送时成本高且容易出错。,基于上述原因,并行通信适合于处理速度快且距离较近(一般不超过2m),的场合。,6.2.1 串行通信总线简介,串行通信的特点正好与并行通行相对,它是将数据字节分成位(Bit),在一条传输线上逐位逐位地传送。,6.2.2 RS-232C总线,RS-232C标准时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lectronic Industries Association, EIA)与Bell公司等一起开发的、1969年公布的通信协议。RS-232C标准最初是为远程通信连接数据终端设备(Data Terminal Equipment, DTE)与数据通信

13、设备(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DEC)而制定的,目前更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与终端或外设之间的近端连接。它适合于数据传输速率在020 000b/s范围内的通信。,RS-232中的字母RS表示Recommended Standard(推荐标准),232是识别代号,C则是标准版本号。,6.2.2 RS-232C总线,RS-232C标准规定了在串行通信时,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信设备DCE之间的接口信号。所谓“发送”和“接收”,是从数据终端设备的立场定义的。用于异步串行通信的RS-232接口信号见下表。,6.2.2 RS-232C总线,单片机与PC机RS-232通

14、讯接口电路,电缆线长度:EIA标准规定,满足被驱动电路(终端)电容特性的电缆长度最长为50英尺(约为15.25m); RS-232C标准所允许的信号传输速率常被限制在19200b/s以内。,6.2.2 RS-232C总线,接口电气特性 RS-232C选择-15-3V和+3+15V作为信号电压而不采用TTL信号电压(0+5V),其原因是为了提高抗干扰能力和增加传送距离。由于传号和空号状态用相反的电压表示,其间有6V的差距,因此极大地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对于数据(信息码):逻辑“1”(传号)的电平低于-3V,逻辑“0”(空号)的电平高于+3V。对于控制信号,接通状态(ON)即信号有效的电平高

15、于+3V,断开状态(OFF)即信号无效的电平低于-3V,也就是当传输电平的绝对值大于3V时,电路可以有效地检查出来,介于-3+3V之间的电压无意义,低于-15V或高于+15V的电压也认为无意义,因此,实际工作时,应保证电平在(315)V之间。,6.2.2 RS-232C总线,RS-232接口的不足 由于RS-232接口标准出现较早,难免有不足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1) 接口信号的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才能与TTL电路连接。 (2) 传输速率较低,在异步传输时,波特率不大于19.2kbps。 (3) 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

16、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4) 传输距离有限,理论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50m,实际上也只能用在15m左右。 (5) RS-232只允许一对一通信,严重限制了它的应用。,6.2.3 RS-422与RS-485总线,RS-422由RS-232发展而来,并改进了RS-232通信距离短、速度低的缺点。RS-422采用平衡通信接口,将传输速率提高到10Mbit/s,一条平衡总线上连接的接收器可达10台,最多可扩展至32台。RS-422是一种单机发送、多机接收的单向、平衡传输规范。为扩展应用范围,EIA在RS-422的基础上制定了RS-485标准,增加了多点、双向通信能力,通常在要求通信距离为几十米至上千米时,广泛采用 RS-485收发器。RS-485收发器也采用平衡发送和差分接收,即在发送端,驱动器将TTL电平信号转换成差分信号输出。在接收端,接收器将差分信号变成TTL电平,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接收器具有高的灵敏度,能检测低达200mV的电压,数据传输可达千米以外。,6.2.3 RS-422与RS-485总线,R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