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 水文与自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524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   水文与自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   水文与自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   水文与自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   水文与自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   水文与自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 水文与自》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 水文与自(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水文与自转载2010年高考地理常见题答题模式-水文与自然灾害2011年05月04日第三部分水文河流水文特征分析:流量、汛期(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含沙量、汛期、水能资源、航运条件等。 内流河:流量小,汛期多在夏季,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含沙量较大 外流河:流量的大小取决于该流域气候的降水量多少,汛期取决于大气降水的季节变化含沙量取决于植被覆盖率,有无冰期取决于温度冬季是否低于0 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结冰期,途径地区经济发达,航运价值大。 例1: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经济发达,

2、航运价值大. 例2:俄罗斯的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河流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河流径流量大;落差大。 例1:我国西南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地处一、二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例2:三峡地区水能丰富,主要原因是: 地处湿润地区,降水丰沛,径流量大; 地处二、三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凌汛生成条件:有冰期低纬流向高纬。在我国凌汛最严重的是黄河,主要发生在上游河套河段和下游山东河段。 河流水系特征分析:河流发源地、流向、流域面积、支流多少及分布、河流的形状(树枝状、扇形、平行、弧形)、河流宽窄曲直、河床

3、比降。 河流的治理措施: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原则是分洪、蓄洪,做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蓄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亚马孙河流量大的原因: 地处赤道附近,受赤道低压影响,多上升气流,降水丰沛 平原地形及三面高、向东敞开的地形地势,利于大西洋水汽进入 水汽进入内陆后,受高原、山地的抬升,多地形雨 流域面积广,地表水从三面向亚马孙河汇集. 从流域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比较我国长江流域的开发治理与田纳西河的相似之处:都通过兴修水利设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水产养殖)大力开发流域内的水能资

4、源立足本地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大力发展内河航运和旅游业 大型水利工程对环境影响: 积极意义:环境效益:防洪、防止血吸虫病、减轻中下游湖泊淤积,增加枯水期流量、改善水质、调节局部气候、减轻环境污染;社会经济意义:发挥六大基本功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减轻铁路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地区脱贫致富。 消极影响:对库区不利:淹没土地和耕地,加剧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诱发地质灾害(地震、滑坡),加重泥沙淤积,影响物种生存;对河口三角洲的影响,河口水量减少,海岸侵蚀,海水倒灌,河口生态环境改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长。 海洋渔业资源分析:大陆架、寒暖流交汇、冷海

5、水上泛、河流入海口附近 北半球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 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海水盐度分析:降水量和蒸发量、洋流、淡水河流注入、海区是否封闭 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地处

6、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海区较封闭,与周围大洋的物质交换少。 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 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盐场区位:有大面积的滩涂有利于海盐晾晒的条件(晴朗少雨多风) 第四部分主要自然灾害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水系特征、水文特征、气候特征);(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围湖造田) 长江洪涝

7、灾害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水系特征:(1)流域广,支流多,支流来水量大(2)中下游多为平原,河道弯曲,水流缓慢,排水不畅2.水文特征:流经湿润地区,降水丰富,干流汛期长,水量大。3.气候特征:季风气候不稳定,流域内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滥。 人为原因:1.过度砍伐植被,水土流失加剧,造成流域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泥沙入江,河道淤积,泄洪能力减弱。2.围湖造田,湖泊萎缩,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能力下降。 孟加拉国涝灾严重的原因: 自然原因: 西南季风强盛,多暴雨,降水丰沛;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在此交汇且同时进入汛期; 人为原因:人口密度大,上游植被破坏较多,

8、水土流失严重。 喇叭口海湾多潮灾的原因:海湾形状为喇叭口,而且地形平坦或者低洼,浪高涌入海水,易淹没低地 天文原因;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后,引潮力大盛行风(或季风、气旋)推动海水,加剧潮势湾口地带,人口稠密,单位经济密度大,损失严重 南亚地区旱涝灾害频繁的原因:西南季风强盛,或来得早,退得晚,易造成涝灾;反之会造成旱灾。 洪涝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

9、、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受厄尔尼若现象影响等。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干旱成因分析:自然原因(降水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不均、地表径流量小)、人为原因(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水污染、利用率低等)干旱对策:跨流域调水、修建水库、节约用水、治理水污染、扩大淡水来源如海水淡化 华北地区缺水问题: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人为原

10、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 南水北调; 修建水库;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 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利用率; 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海水淡化等。 华北春旱原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降水稀少。 东北无春旱的原因: 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春季有积雪融水。 死(咸)海面积缩小的原因: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自然原因) 工农业引用约旦河水(棉田面积扩大,引阿姆河、锡尔河灌溉),使汇入死(咸)海的河流径流量减少.(社

11、会经济原因) 南水北调工程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可调水量 大 较大 较小 源地水质 较差 较好 最好 地形、地势对调水线路的影响 (扬州江都)黄河以南需要提水,过黄河顺水而下 地形较复杂,但水基本自流到华北(三峡、郑州、石家庄、北京等) 地形复杂,工程艰巨 (过巴颜克拉山、通天河、雅垄江、大渡河到西北) 现有可利用的配套设施 京杭大运河及其沿线湖泊(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 三峡、丹江口水库 无 工程原则:“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南水北调过程中注意防止水体污染,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调水的原因:一方面:南方降水丰富,水资源充足;另一方面,北方缺水(

12、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震级烈度影响因素:震级大小、震源深浅、震中距、建筑物抗震程度、地质构造 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或者地质构造的断裂带上)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建筑物抗震能力差。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 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 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