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执师考点-传染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5004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5、执师考点-传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5、执师考点-传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5、执师考点-传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5、执师考点-传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5、执师考点-传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5、执师考点-传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5、执师考点-传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5、执师考点-传染传染病学1、传染病感染的5种表现: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潜伏感染。2、隐性感染:不引起或引起轻微组织损伤,仅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3、潜伏感染:一般不排除病原体,因此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4、传染病感染过程以隐性感染最常见。5、病原携带为许多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6、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免疫性。7、传染病的基本特征:1)、有病原体,2)有传染性,3)有流行病学特征,4)有感染后免疫。8、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有: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9、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归通常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2、。10、前驱期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到出现症状的一段时间;前驱期指起病到出现明显症状的一段时期;症状明显期指病情达到高峰,该传染病所特有的症状、体征可完全出现;本期对该病的诊断极为重要;恢复期症状、体征逐渐恢复。11、复发指传染病在临床恢复后以进入恢复期,体温完全正常一段时间,体内潜伏病原体再度繁殖使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12、再燃指患者进入恢复期,体温尚未降至正常又出现发热。13、甲肝病毒:为RNA病毒,IgM抗体多于12周内存在,IgG可长期存在。14、乙肝病毒:为DNA病毒,表面抗体具有保护作用;核心抗体病毒复制的标志(抗HBcIgM为急性期、抗HBcIgG为慢性急发期);e抗体为病毒复制减少

3、,传染性减弱;核心抗原血中不易检出;e抗原为病毒复制活动和传染性强。15、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是乙肝病毒感染最直接、特异和灵敏的指标。Dane颗粒是乙型肝炎病毒。16、丙肝病毒:为为RNA病毒,抗HCV无保护作用,是HCV感染的标志。17、丁肝病毒:需与HBV共生才能装配成复制的一种缺陷病毒。18、肝炎病毒的传播途径:甲型、芜型肝炎以粪-口传播;乙肝肝炎主要通过血液、接触、母婴传播;丙肝通过血液传播。19、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较重,尿色深、巩膜皮肤黄染。20、甲肝黄疸前期传染性最强。21、急性重型肝炎又称爆发型肝炎,患者既往无同型肝炎病史,14日内出现不同程度的肝性脑病。22

4、、急性亚急性肝炎起病后15日-24周以内出现肝性脑病。23、肝炎的预防:1)主动免疫:甲肝注射甲肝减毒或灭活疫苗;乙肝注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被动免疫:对暴露于HBV的易感者,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24、流行性出血热:病原体为汉坦病毒,传染源为黑线姬鼠,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25、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发热、三痛,发热后低血压、出血点。26、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原因是失血浆性(血浆外渗)。27、流行性出血热发热早期出血是血管壁受损和血小板减少所致;休克后出现于DIC有关。28、流行性出血热急性肾功衰与血浆外渗,血容量减少及DIC、缺血等有关。29、流行性出血热血白细胞增加,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5、确诊需行血清特异性抗体。30、流行性出血热治疗原则是“三早一就一少”(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近、少搬动);把好三关(休克、出血、肾功衰)。31、乙脑:病原体是乙脑病毒,传染源是猪,传播途径是蚊虫叮咬,发病季节是夏秋季,以隐性感染最多见,感染后可获持久免疫力。32、乙脑病变部位主要在软脑膜,主要累及灰质。脑脊液无色透明。33、乙脑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意识障碍、惊厥与抽搐、脑膜刺激征。34、钩端螺旋体病:最重要的传染源是黑线姬鼠,人通过接触动物的尿液污染水、土壤感染,农村青壮年易感染,临床分为感染中毒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功衰竭型、脑膜脑炎型。35、钩体流感伤寒型最多见,表现为

6、全身肌肉酸痛、腓肠肌压痛。36、钩体病的后发症有后发热、反应性脑膜炎、眼后发症、闭塞性脑动脉炎。37、钩体病血清学检查首选显微镜凝集溶解试验。38、钩体病治疗首选青霉素,采用小剂量分次给药方法;首次用青霉素可出现赫氏反应,原因是大量螺旋体裂解,释放毒素引起病情加重反应。39、出血赫氏反应应立即输液,及早给予异丙嗪、氯丙嗪、氢化可的松、物理降温。40、肠伤寒:病理改变主要在回肠末段,以孤立淋巴结与孤立淋巴滤泡的病变最显著。41、肠伤寒临床表现稽留热、相对缓脉、肝脾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等。发病第3周(IV期)出现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42、肠伤寒主要并发症肠出血、穿孔、中毒性肝炎。肠穿孔是最严重

7、的并发症。43、伤寒杆菌培养阳性可确诊,病程1周时血培养率90%,血清各种抗体第2周出现。44、肥达氏反应O抗体大于1:80;H抗体大于1:160有诊断意义。45、肠伤寒药物首选喹诺酮类。46、痢疾杆菌分为四群:A群(志贺氏菌群);B群(福氏菌群);C群(鲍氏菌群);D群(宋氏菌群)。我国以福氏为主。47、细菌性痢疾:分轻型、普通型、中毒型(常见于27岁体格健壮小儿,分休克型、脑型、混合型)。临床以普通型最常见。48、细菌性痢疾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急性期以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为主,慢性期有肠黏膜水肿及肠壁增厚。49、细菌性痢疾典型表现是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50、细菌性痢疾治疗原则:抗感

8、染(喹诺酮类)、补液、抗休克、对症治疗。51、阿米巴痢疾:起病缓慢、无里急后重、大便次数少,量中等,呈果酱色、有腐败腥臭味。52、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烈性甲类传染病;霍乱弧菌不直接入血,通过肠毒素致病(无荚膜);患者和带菌者是传染源,通过消化道传播。53、霍乱临床表现分为吐泻期、脱水虚脱期、恢复期。典型表现是剧烈吐泻,米泔水样大便。治疗本病的关键是早期、足量、快速补充液体和电解质。54、流脑:病原菌为脑膜炎双球菌,传染源是带菌者和患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以冬春季发病最多见。55、流脑病变部位在硬脑膜,脑脊液混浊,以单粒C增高为主。56、流脑败血症期特征性表现是皮肤瘀斑或瘀点,最早见于眼

9、结膜和口腔黏膜;主要病理基础是小血管炎致局部坏死及栓塞。57、流脑脓液主要集聚在蛛网膜与软脑膜之间的腔隙。58、流脑败血症期血培养多为阳性,淤点涂片易找到病原菌。59、流脑脑膜炎期特征表现为脑膜刺激征阳性(颈强直、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婴儿有高烧、呕吐、囟门隆起。60、流脑治疗首选青霉素。也可选头孢三代、磺胺。61、化脓性脑膜炎:糖、氯化物降低,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62、病毒性脑膜炎:糖、氯化物正常,蛋白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为主。63、结核性脑膜炎:糖、氯化物下降,蛋白明显升高,细胞数升高,以淋巴增高为主。64、疟疾病原体为疟原虫经按蚊虫叮咬传播;蚊为终末缩主,

10、人为中间缩主。65、疟原虫在人体内发育分为红细胞外期(肝细胞内)、红细胞内期两个阶段。66、疟疾:典型表现是间歇性寒战、高热、大汗,规律性发作;早期脾肿大,质软,常有贫血。67、血涂片找到疟原虫是确诊的主要依据。68、控制疟疾临床症状用氯喹,能迅速杀灭红细胞内裂殖体。69、控制疟疾复发及传播用伯氨喹,杀肝细胞内裂殖体。 70、预防疟疾乙胺嘧啶,杀灭红细胞外期疟原虫。71、血吸虫主要寄生在门静脉系统。尾蚴侵入人体,虫卵致病,虫卵引起的病变主要在大肠壁和肝脏。72、急性血吸虫病表现为发热,热型为间歇热,肝脾肿大,以左叶显著。73、慢性血吸虫病表现为巨脾、腹水。巨脾最常见。74、血吸虫病治疗目前较理

11、想的药物是吡喹酮。75、囊尾蚴病的病原体是猪带条虫的幼虫,猪带条虫病的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癫痫型(脑囊尾蚴病)。皮下结节病检找到囊尾蚴是最终确诊的依据;脑部CT有诊断价值。76、脑囊尾蚴病治疗首选阿苯达唑;皮下肌肉囊尾蚴病首选吡喹酮。77、艾滋病病原体是人免疫缺陷病毒,传播途径是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主要经性传播,治疗用齐多夫定。78、淋病有淋菌引起,通过性交经粘膜感染,治疗首选头孢三代。79、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性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80、一期梅毒表现为软下疳;二期梅毒表现为皮肤玫瑰疹;三期梅毒表现为永久性皮肤粘膜损害,并可侵犯多种组织器官。基本损害为慢

12、性肉芽肿。81、梅毒治疗首选青霉素。82、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成人主要经性交直接传播,经产道感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径。83、目前诊断沙眼衣原体最常用的方法是应用针对沙眼衣原体外膜蛋白或脂多糖抗体检测沙眼衣原体抗原。治疗选用多西环素。84、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引起。85、尖锐湿疣病原体为人乳头瘤病毒,主要经过性交直接传播,可以引起宫颈癌。查见挖空病毒可以确诊,治疗药物用安息香酊涂擦。86、地方性斑疹伤寒传播媒介:鼠蚤。 87、流行性斑疹伤寒传播媒介:人蚤。88、VZV:可引起潜伏感染 。 89、外源性致热源特点:能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C和单核C。90、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特征是:致病型是大滋养体,可吞噬红细胞,包囊可传染他人。阿米巴痢疾临床以有腥臭的黏液脓血便、无发热、下腹隐痛为特点。治疗首选灭滴灵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