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决胜高考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4712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决胜高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0年决胜高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0年决胜高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0年决胜高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0年决胜高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决胜高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决胜高考(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决胜高考生活与哲学原理汇总第一部分:辩 证 唯 物 主 义专 题 一:( 辩 证 )唯 物 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反 对】:实际工作中,违背自然界物质性原理的表现是主观主义。【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

2、,使主观符合客观。【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反 对】: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

3、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反 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反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为什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发扬“神舟精神”;树立“以民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加强“诚信”;落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4主观能动性原理 【原理内容】: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与活动。它包括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与活动、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方法论】:发挥主观能动性要

4、坚持两个标准:一是量的标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质的标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反 对】:人类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要有所建树,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分析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如本西气东输、南水北调、基因工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计划生育与人口老龄化等)、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实施、三大产业的调整、各行各业的股份制改造,我国的对外贸易、外交政策、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5规律是客观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具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物质运动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

5、包含三层含义:第一,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第二,规律的客观性突出地表现在它是不可抗拒的,还表现在它是不可创造和消灭的;第三,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方法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规律观,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反 对】: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按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要解放思想,达到解放思想同实事求是的统一;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

6、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6、客观规律(条件)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条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条件出发),实事求是;同时,人在规律(条件)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不利条件的破坏作用,甚至创造条件变害为利),为人类谋福利。【方法论】:既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正视条件,从客观实际条件出发

7、);同时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反 对】:割裂二者的辩证关系,反对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规律的客观性、盲目蛮干的唯心主义错误;也要反对片面夸大规律(条件)的客观性,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无所作为的机械唯物主义错误。【应用范围】:运用此原理分析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以及在载人航天事业、基因工程、坚持科学发展观等方面说明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相结合。7.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方法论】: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另一方面要重视精神的力量。【反 对】:反对片面夸大物质决定作用而否认意识能动作

8、用的机械唯物主义和否认物质决定作用、颠倒物质意识关系的唯心主义观点。专 题 二:( 唯 物 )辩 证 法1.事物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与发展的观点并称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的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地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事物,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地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反 对】:切忌割裂事物之间的联系,用形而上学孤立的、片面的观点来认识和处理问题。2.事物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不仅是

9、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承认事物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坚持联系观点看问题。【反 对】:否定事物的联系,或主观臆造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3.联系的条件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之间都是有条件地联系着的,无条件的联系是不存在的。任何具体的联系都依赖于一定条件,随着条件的改变,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因素之间的联系的性质、方式也要发生变化。【方法论】: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联系的条件性。【反 对】:忽视联系的条件性,认为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相互联系是错误的。4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无限多样,事物之

10、间的联系也纷繁复杂、多种多样。事物之间多样性的联系表现为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偶然联系与必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联系等等。多种多样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方法论】:人们要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对它所处的各种不同联系作出具体的分析。【反 对】:以一种联系概括事物之间多种多样的不同联系,否认联系的多样性。【应用范围】:应用(14)原理,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改革要配套进行;说明我国要处理好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说明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经济与教育、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说明当前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强,对

11、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说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学生必须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5.因果联系原理【原理内容】:原因是引起某种现象产生的现象,结果是被某种现象引起的现象。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的产生都是由其他现象所引起的。在每一事物的具体因果联系中,原因和结果有严格的区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方法论】: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2)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反 对】:反对倒因为果,倒果为因。认识事物时,反对只看到客观原因而看不到

12、引起的结果;反对在总结经验教训时不去分析其产生的客观原因。【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承认和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说明生产的发展与科学上的发现互为因果关系;说明在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与人民生活的改善是一种因果关系;说明我国的农业和工业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说明人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虚心、骄傲是原因,进步、落后是结果。6.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1)区别:二者的内涵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功能不同,这又有两种情形:当个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

13、功能,整体的功能就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2)联系: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有部分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就无所谓部分。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1)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2)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反 对】:反对只考虑整体利益、忽视局部利益和只重视局部、部分利益而置整体利益于不顾,把整体和部分割裂开来的错误倾向

14、。【应用范围】:应用此原理,说明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从整体着眼,又要搞好局部;说明在我国的改革和建设这些重大问题上,要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说明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必须维护国家整体利益和中央的权威,又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说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既要发挥各地区的经济潜能,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7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方法论】:看待和分

15、析任何事物,都不能把它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反 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8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原理【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在肯定物质是运动的同时,也承认静止的存在,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方法论】: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反 对】:反对割裂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的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否认运动绝对性,把世界说成是绝对静止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一是否认相对静上,借口事物的运动变化,把事物说成是不可捉摸的不可知论。9.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原理【原理内容】: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3)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 对】:我们应反对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静止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地观点看问题);破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