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三数学新题型分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4378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三数学新题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1届高三数学新题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1届高三数学新题型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1届高三数学新题型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1届高三数学新题型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三数学新题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三数学新题型分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福建省安溪八中高考部分数学新题型分析(理科)2011届数学高考最后一讲(1)经过紧张有序的高中数学总复习,高校招生考试即将来临,不少同学认为高考数学的成败已成定局。其实不然,由于这次考试与期中、期末、模拟考试不同,社会的注目,家庭的热切关心,老师的期望,考试成绩又与同学们的切生利益相关,由于重要,可能导致部分同学精神上高度紧张,考前想的很多,会产生波动;但是,我们只要讲究高考数学应试的艺术,还是能把高考数学成绩提高一个档次。一、考前心理与应对策略、技巧高考要取得好成绩,首先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技能和在长年累月的刻苦钻研中培养起来的数学能力,同时,也取决于临场的发挥。下面,我

2、们结合数学科的特点和高考阅卷的经验,谈几条考试的建议,以便使同学们临场不慌,并能在紧张的考试中最佳发挥。(一)提前进入“角色”高考前一个晚上、中午适当休息,按清单带齐一切用具,提前半小时到达考区,一方面可以消除新异刺激,稳定情绪,从容进场,另一方面也留有时间提前进入“角色”让大脑开始简单的数学活动,进入单一的数学情境。如:1清点一下用具是否带全(笔、橡皮、作图工具、准考证、手表等)。2把一些基本数据、常用公式、重要定理“过过电影”3最后看一眼难记易忘的结论。(这些你记住了吗?)4互问互答一些不太复杂的问题。(启动你的思维)(二)、精神要放松,情绪要自控情绪乐观、思维活跃、适度焦虑、激发动机、积

3、极暗示、挖掘潜能、体育锻炼、心境乐观、学习之余学会休闲。最易导致心理紧张、焦虑和恐惧的是入场后与答卷前的“临战”阶段,此间保持心态平衡的方法有三种:转移注意法:避开监考者的目光,把注意力转移到某一次你印象较深的数学模拟考试的评讲课上,回忆考试原则,有效得分时间。自我安慰法:如“我经过的考试多了,没什么了不起”,“考试,老师监督下的独立作业,无非是换一换环境”等。抑制思维法:闭目而坐,气贯丹田,四肢放松,深呼吸,慢吐气,如此进行到发卷时。二、考试中心理、策略、技巧(一)、迅速摸透“题情”刚拿到试卷,一般心情比较紧张,不忙匆匆作答,可先从头到尾、正面反面通览全卷,尽量从卷面上获取最多的信息,通览全

4、卷是克服“前面难题做不出,后面易题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二)做好填充题数学填充题具有概栝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填充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1)把握做题节奏. 刚开始解题一般心情比较紧张,容易失误,前四题慢一点,逐步上速度(2)先易后难. 答卷中,见到简单题,要细心,莫忘乎所以,谨防“大意失荆州”。面对偏难的题,要耐心,不能急。对于金中的学生要求做到:坚定信心、步步为营、力克难题(注:适当放弃肯定是必要的,在高考中我们大部分学生要保持填充题得分在55至60分很满意的心态)。考试全程都要确定“人易我易,我不大意;人难我难,我不

5、畏难”(3)讲究方法. 填空题属小题,其解题的基本原则是“小题不能大做”。解题基本策略是:巧做.解题基本方法一般有:直接求解法、图像法、特殊化法(特殊值、特殊函数、特殊角、特殊数列、图形特殊位置、特殊点、特殊方程、)(4)学会每题做完停留十秒钟。留意答题卡填写是否清晰、答案是否填错位、答案有无常见要求、答案形式是否规范、是否有单位、端点是否有意义等 (三)解答题常见策略基本原则:“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是说第一印象好会在阅卷老师的心理上产生光环效应:书写认真学习认真成绩优良给分偏高。(1)、先易后难。就是说,先做简单题,再做复杂题,就无需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跳过啃不动的

6、题目,从易到难,注:一般第15、16题、其它各题的第(1)甚至第(2)小问应属中档题,力求不失分,多得分。(2)先高(分)后低(分)。这里主要是指在考试的后半段时要特别注重时间效益,如两道题都会做,先做高分题,后做低分题,以使时间不足时少失分;到了最后二十分钟,也应对那些拿不下来的题目就高分题“分段得分”,以增加在时间不足前提下的得分。(3)难题、偏难题或某题的某小问采用分段得分对于同一道题目,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解决得多,有的人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高考的阅卷评分办法是懂多少知识就给多少分。这种方法我们叫它“分段评分”,或者“踩点给分”踩上知识点就得分,踩得多就多得分

7、。适当运用缺步解答、跳步答题 缺步解答如果遇到一个很困难的问题,确实啃不动,一个聪明的解题策略是,将它们分解为一系列的步骤,或者是一个个小问题,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能解决多少就解决多少,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尚未成功不等于失败。特别是那些解题层次明显的题目,或者是已经程序化了的方法,每进行一步得分点的演算都可以得分,最后结论虽然未得出,但分数却已过半,这叫“难题拿小分”,确实是个好主意。跳步答题解题过程卡在某一过渡环节上是常见的。这时,我们可以先承认中间结论,往后推,看能否得到结论。如果不能,说明这个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如果能得出预期结论,就回过头来,集中力量攻克这一“卡壳处”。由于考试时间

8、的限制,“卡壳处”的攻克来不及了,那么可以把前面的写下来,再写出“证实某步之后,继续有”一直做到底,这就是跳步解答。也许,后来中间步骤又想出来,这时不要乱七八糟插上去,可补在后面,“事实上,某步可证明或演算如下”,以保持卷面的工整。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想不出来,可把第一问作“已知”,“先做第二问”,这也是跳步解答。2011届数学高考最后一讲(2)(一)定义型问题1已知函数 其中, . 设集合,若M中的所有点围成的平面区域面积为,则的最小值为_答案22.定义在正整数有序对集合上的函数满足:,则+的值是答案963定义方程的实数根x0叫做函数的“新驻点”,如果函数,()的“新驻点”分别为,那么,的大

9、小关系是_答案(二)概念型问题1已知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则等于()ABCD答案C2.如果对于空间任意n(n2)条直线总存在一个平面,使得n条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均相等,那么这样的n ( )A.最大值为3 B.最大值为4 C.最大值为5 D.不存在最大值答案A3.已知椭圆:,对于任意实数,下列直线被椭圆所截弦长与:被椭圆所截得的弦长不可能相等的是 ( )ABCD答案B(三)运动型问题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中点,F是侧面CDD1C1上的动点,且B1F/面A1BE,则BF与平面CDD1C1 所成角的正切值构成的集合是 ( )A.B.C.D.答案C2(2010北

10、京文14)如图放置的边长为1的正方形沿轴滚动。设顶点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函数关系是,则的最小正周期为;在其两个相邻零点间的图像与轴所围区域的面积为.答案4,3如图,正方体中,分别为棱,的中点,在平面内且与平面平行的直线 A.有无数条 B.有2条C.有1条 D.不存在答案A(四)折线距离问题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为坐标原点.定义、两点之间的“直角距离”为.若点,则=;已知点,点M是直线上的动点,的最小值为 .答案4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为两点,之间的“折线距离”. 则坐标原点与直线上一点的“折线距离”的最小值是_;圆上一点与直线上一点的“折线距离”的最小值是_.答案,(五)函数零点问题1.

11、已知函数,(),那么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在上是减函数B.在上是减函数C., D., 答案B2已知函数,若是函数的零点,且,则( )A恒为正值B等于0C恒为负值D不大于0答案A(六)情境型题目1下图展示了一个由区间到实数集R的映射过程:区间中的实数对应数轴上的点(如图1);将线段围成一个圆,使两端点、恰好重合(从到是逆时针,如图2);再将这个圆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使其圆心在y轴上,点的坐标为(如图3),图3中直线与x轴交于点,则的象就是,记作则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B是奇函数C在其定义域上单调递增D的图象关于轴对称答案C2.两游泳者在50米游泳池的对边上同时开始游泳,1人以每秒2.5

12、米,另一人以每秒米的速度进行,他们游了4分钟,若不计转向时的时间,则他们迎面闪过的次数是 ( )A.7次 B.8次 C.9次 D.10次答案B(七)经验型的题目1.如图,点是椭圆:的三个顶点,是它的左、右焦点,是上一点,且.对于下面的命题:存在使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使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使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使得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1 B.2 C.3 D.4答案B2.已知函数,则,若,则(用含有的代数式表示)答案1,(八)向量问题1如图,四边形中, ,将四边形沿对角线折成四面体,使平面平面,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C.是正三角形 D.四面体的体积为答

13、案B2.已知三棱锥,点G是ABC的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设,,那么向量用基底可表示为( )A. B. C. D.答案B3.在空间四边形中,则 与夹角的余弦值是答案三高考冲刺复习中的几个问题(一)强化三基,抓住主干1设,则的值为( )A.B.C. D.答案B2直线和圆交于、两点,以为始边,,为终边的角分别为,则的值为_.答案3已知 并且,求证 (二)重视教材中的变化内容1关注立体几何的变化4已知每条棱长都为3的直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BAD=60,长为2的线段MN的一个端点M在DD1上运动,另一个端点N在底面ABCD上运动,则MN中点P的轨迹与该直平行六面体表面所围成的几何体中较小体积值为_.答案5正三棱柱的各棱长均为3,点O为底面的中心,点M在棱AB上,且AM=2BM,则异面直线OM与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 )A. B. C. D.答案B2关注平面解析几何的变化6(2008年全国卷)已知是抛物线的焦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