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教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2924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上海卷)[教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 语文试卷一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16分)色彩对人类生活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如果说自然环境的美丽多彩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珍贵财富,那么城市则凝聚了人类自远古以来几千年的文明成果。城市面貌是地区特征、民族特性和文化传统的直观反映,城市色彩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之一。 近年来,色彩作为城市景观中的重要因素,逐渐引起关注。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围绕这样的主题展开:一个城市是否可能或应该具有特定的色彩基调?什么样的城市色彩基调能够与其所在的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并反映出城市特有的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质?如何从色彩这一设计角度使城市具有统一和谐

2、、美丽宜人的景观,从而给生活于此的人们创造出良好的生存环境?从根本上说,城市色彩的研究对象不是某个个体,而是人们生活于其中的整体城市环境。“城市色彩”在国内是一个新课题、新领域。以前实用色彩的研究和运用很少涉及城市这一对象,色彩这一论题没有被提升到城市的范围来进行探索。究其原因,一方面或许是由于城市问题所涉及的因素众多,另一方面或许是由于色彩的实际运用是一个缺乏明确标准的问题,诸如“选择什么颜色”或者“喜欢什么颜色”这类问题有着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似乎成了一个难以企及的理想。应该说,正是这种将色彩视为个人喜好的观念,以及城市景观品质意识的匮乏,使城市环境中的色彩问题没有得

3、到足够重视,这对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的形成、保护和发展极为不利。针对城市色彩景观的研究,正是试图以色彩为切入点,从宏观的角度对城市这一复杂的对象展开研究,最终为建立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大中型城市,一般情况下都会形成具有功能特征的区域,以此为据可以建立城市色彩景观规划设计的一种模式,即以建筑区域在城市中的不同功能角色和性质为出发点,对其进行以区域为单位的建筑及其他重要视觉元素的色彩景观控制。中心商务区往往因集中了城市的高标准建筑而具有城市标志的作用。像上海浦东的陆家嘴金融商贸区,多以高层、超高层的写字楼、酒店或大型综合性建筑群为主,在控制策略上,应以色彩的调

4、和为主。 商业区常常以商业街或商业广场等形式出现,其色彩一般是城市中最为活跃的部分。应该注意的是,针对不同性质的商业区所应采取的控制策略是不同的。传统商业街所要传达的文化含量并不亚于其商业性,因此,色彩的处理应慎重,广告招贴和商品陈列应遵从传统方式,避免因色彩面积过大而破坏景观。而一般商业区以商业活动为主要目的,色彩多变、强烈冲击的视觉效果有时也不失为一种特色。但国内很多城市的商业区经常存在广告过多、过于杂乱的通病,相对而言,欧洲城市的商业区则要“安静”得多。 传统地方文化保护区是城市地方历史和传统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是保护地方人文环境和发扬其特色的重点所在,因此需要格外仔细地分析研究和慎重操

5、作。对于确实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性建筑,外立面应以保护性清洗为主,尽量保留其原有的材质和色彩,绝不应盲目翻修粉饰,整旧一新。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但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只有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并在研究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条例,才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对此进行有力的指导和管理。1作为城市面貌的重要信息之一,城市色彩可以反映城市的_。 (2分)2根据文意,对“城市色彩”研究对象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城市的色彩基调如何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 B城市每处重要建筑的外观色调应如何决定 c怎样使

6、城市的整体环境色彩调和美丽宜人 D一个城市是否有可能形成特定的色彩基调3,作者认为,商业区的色彩景观应如何控制?(3分) (1)_ (2)_4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时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 (4分)5请对文章主要内容作100字左右的摘要。 (5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612题。(22分)世纪之星陨落了,陨落在世纪终结的前夜。她的使命已经完成,她整整燃烧了一百年!她以不竭的热情在自己拥有的一角天空,默默地放射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滋润着人们的心灵,教他们如何爱、如何为弱小者和善良者献出心力,既不高调,亦不卑微,一百年不间断,以一以贯之的从容和平淡,燃烧自己,烛照世间。这样的

7、人,在这一百年中,即使不是仅见,恐怕也是极为罕见的。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清王朝覆灭时,她是少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她是青年;整个中年时期在离乱和忧患中度过。动荡和苦难,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饱经忧患的她,极大地延长了中年期。她似乎在向世人昭示,人的生命有多么大的承受力,她坚强地活着,体验那超乎想像的苦难并战胜它,从充满噩梦的昨日,直至舒展开放的今日。在冰心的文学世界里,大海和母亲是支持这个世界全部丰富性的两个基本意象。母亲的意象,是包容在大海这个大的意象之中的。冰心曾在诗中向造物者祈求,倘若生命中只有一次“极乐的片刻”,那么,她的愿望便是:“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

8、月明的大海里。” (春水)在冰心的诗中,我、母亲、大海是三位一体的。人类各式各样的爱中,母爱最纯真、也最伟大。母亲对儿女之爱无须特意表现,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子女对于母亲之爱的怀想与礼赞也如此。这是排斥了一切势利考虑之后的无私、无邪、无欲的高贵情感。冰心从母爱出发,推己及人,以一片婉转女儿心,传达出人间的万种柔情。大海博大涵容,它的宽广胸襟可以装下世间一切的苦厄、欢愉和忧思。它静如明镜,动有狂澜。在它碧波万顷的宁静中,包蕴着震天撼地的伟力。它的激情也是内蕴的,却夜以继日地起伏涌动,若人的生命之树常青!诚然,这位昔日的南国闺秀,有着一颗晶莹柔婉的女儿心,对母亲、对兄弟、对友人、对弱者;而大海

9、的博大、雄健、恒久,却从另一面衬托了这位世纪老人的高远和伟大。在文学经历上,冰心是五四新文学的同龄人。她说过,是五四运动那“强烈的时代思潮把我卷出了狭小的家庭和教会学校的门槛,使我由模糊而慢慢地看出了在我周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中的种种问题。这里面有血有泪,有凌辱和呻吟,压迫和呼唤”。冰心称这股新文化运动的思潮是“电光后的一声惊雷”,把她“震”上了写作的道路。她的创作活动始于1919年,一直延伸到世纪末。五四运动中涌现了一批狂飙突进的猛将,如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他们是登高一呼从者如云的英雄式的人物。冰心不是这类英雄式的人物,她更“平常”,但她响应和参与了这种英雄业绩的创造和建设。她和“

10、五四”一代人有着共同的性格,那就是反抗和批判。他们同样是新时代和新潮流的推动者,共同完成了中国20世纪伟大的精神革命。伟大的五四精神突出地表现在对于旧文化和旧礼教的抗争,但“五四”并非一味地“破坏”,它有鲜明的建设精神;“五四”也井非一味地“激烈”,它的本质是温情和人性的”这些本质在那些猛将身上,是隐藏着和潜伏着的,而在另一类“非猛将”如冰心这样的人身上,则成为一种非常明显确定的品质。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化的交汇和融合,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国新诗史

11、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士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斗转星移,岁月不居,冰心走完她的百年人生长途,离我们远去了。但她在我们的心目中始终是一颗不倦地燃烧着的星。这颗星已燃烧了一百年!她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值得整个民族永远珍惜。6,课文中涉及到得五四新文化运动得重要人物有_(除本文提及外)。(1分)7,作者认为冰心是“世纪的见证人”,这是因为_。(2分)8,五

12、四运动中的“猛将”与“非猛将”的共同点是_。(3分)9,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 (6分) A依照作者思路,全文可分为四个层次,其中第段应归为第二层次。 B第段中引用了春水的话是为了阐明冰心对母爱的强烈渴望。 C冰心文学世界中的两个基本意象都表现了关爱众生的人间柔情。 D本文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冰心的崇敬之情。 E本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词藻华丽,读来让人感动不已,深受启迪。 F冰心晚年笔耕不辍,创作风格愈加刚烈犀利,显示了疾恶如仇的性格。10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3分)11五四运动对冰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分)12首尾两段在文中的作用和写作

13、特点是什么?请加以评析。(4分)(三) 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 (任选5空)。(5分)13(1)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_,_。(白居易琵琶行) (2)山气日夕佳,_。(陶渊明饮酒) (3)_,朝露待日睎。(汉乐府长歌行) (4)_,洛阳盛衰之候也。(李格非书后) (5)_,脉脉不得语。(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6)世事洞明皆学问,_。(曹雪芹红楼梦) (7)仓禀实而知礼节,_。(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四) 阅读下面的小令,完成第1416题。(8分)黄钟 人月圆 张可久山中书事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

14、酒,春水煎茶。14“黄钟“是这首小令的曲调,“人月圆”是_。(1分)15对作品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作品语言委婉,结构严谨,虚实结合,意境阔大,余韵耐人寻味。 B首句以历史盛衰来表达作者对历代王朝的繁华只是瞬间一梦的感慨。 C“孔林”、“吴宫”、“楚庙”三句意在赞颂儒家圣贤与英雄豪杰。 D末尾紧扣“山中何事”的疑问作答,描摹了酿酒饮茶的舒适生活。16“诗眼倦天涯”中的“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五) 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 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 (1)文章冠世 ( ) (2)不跻大位 ( ) (3)盈其箱笥 ( ) (4)为时所排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