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11135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与创新路径的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与创新路径研究(摘 要)苏明理 1 姜彩楼 2 罗普磷 1 董守伟 3 宋红生 1 高素娥 4 邵 强 1 张 婧 3(1 西安体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8;2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江苏,南京 210044;3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5; 4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关键词:中国 竞技体育 竞争优势 创新 路径“竞争优势”是战略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竞争优势日益增强,整体实力呈现出递增性的发展态势。新中国竞技体育从“举国体制”建立伊始至今,经济环境、制度环境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对我国竞技体育竞争

2、优势的形成、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探讨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创新路径,对于实现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研究和计量分析等研究手段,依据美国著名战略学家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建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分析框架,使用中国咨询行、国研网等数据库,结合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竞技体育发展现状,对我国竞技体育资源、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形成及演变规律,探寻对竞技体育竞争优势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并采用 OLS 和 VAR 等统计学方法对主要因素的影响强度和时间趋势进行了分析,进而对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创新路径进

3、行了探讨。课题报告第一章对中国竞技体育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在萌芽阶段,竞技体育更多表现为少数人娱乐消遣的手段,竞技运动处于极低水平。在起步阶段,毛泽东作出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批示成为体育事业的指导思想。这一阶段,体育事业偏重大型体育活动的组织,重视竞技体育训练与竞赛工作,体育运动服务于工、农、兵等,具有明显的国防特征。60 年代以后,由于“文革”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加上一些国家对我国实行政治封锁和经济制裁,使我国体育事业队伍急剧缩小,体育组织管理系统全面瘫痪,运动训练基本全面停止,体育事业处于倒退之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体育事业开始走上快速发展道路。从建立相对集中的举

4、国体制到建立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综合型管理体制,从政府办体育到社会和政府共同办体育,我国体育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并取得了巨大的历史成就。第二章对中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进行了总体分析。竞争优势概念是 20 世纪70 年代作为规范的学术研究的一个专业术语。竞争优势从行为主体上可分为国家竞争优势,区域竞争优势,产业竞争优势与企业竞争优势四个层次。国家竞争优势主流模型是近年来在国际上流传甚广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波特提出的“钻石模型” 。本研究以这一模型为理论基础,在此范式下对竞技体育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常有竞技体育综合实力、竞技体育竞技实力、竞技体育竞争力等不同表述方式,但其含

5、义基本相同。我国体育界普遍认为,竞技体育竞争优势是一个包含实力基础及实力表现的复合体,而它们又是通过不同的指标体现出来的。研究中国竞技体育整体实力,主要是对奥运会总成绩的变化、世界记录与世界冠军数量进行分析,并从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演变分析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从第 23 届奥运会许海峰夺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到 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以金牌 51 枚,银牌 21 枚,铜牌 28 枚的总成绩位居榜首,中国的竞技体育逐渐走进世界强队的行列。从历届奥运会的纵向比较看是不断进步的,但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的成绩差异非常显著。从总体实力看,中国在国际竞技体育舞台占据了重要位置。从打破世界纪录与

6、夺取世界冠军历史成绩的分析看,我国竞技体育运动员近十年间打破的世界纪录占历史成绩的 23.4%,获得的世界冠军数占历史成绩的 43.1%。其中乒乓球、羽毛球、举重、体操等奥运项目继续保持优势,武术、蹼泳、跳伞、象棋、龙舟、航空模型、航海模型等非奥项目发展迅速。在与亚洲和世界竞技体育强国的比较研究中发现,日本的优势项目主要在柔道、摔跤、田径、游泳等。美国的优势项目主要为田径、游泳与篮球等项目。德国的冬季奥运会比夏季奥运会的成绩要好,这与一些项目在德国民众中受欢迎的程度有关。第三章对中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来源进行了分析。本章以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为理论基础,对中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来源进行分析。竞争优势

7、理论表明,竞争主体的竞争优势通常来自于两个方面:资源和能力。在国家层面上,竞技体育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口基数和经济发展水平,而能力主要体现在竞技体育事业的管理制度上。中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来源主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管理制度、多样化的地理条件与丰富的人口资源,日益提高的竞技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管理制度对中国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52 年,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成立;1978 年,中国体育总会、中国奥委会等体育行政机构开始重新运作;1979 年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提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初步形成了我国的奥运战略;80 年代中期,逐步

8、形成全民健身战略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思路;1992 年以来,我国政府适时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体育事业管理制度的改革。2008 年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的 51 枚金牌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管理制度科学性的最好证明。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自然条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地大物博。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不仅孕育了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也为我国运动员选材和科学训练提供了条件。从统计研究中可以发现力量型项目、混合型项目主要集中在北方,技术性项目主要集中在南方,水上项目如游泳、皮划艇等由于依赖于特定水域主要分布在华东地区,冰雪项目则几乎全部集中在

9、北方。丰富的人口资源是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又一个重要来源。从第 27 届奥运会开始,对每届奥运会金牌榜前五名国家的奖牌数折合成数值,并使用每次奥运会前两年的年中人口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发现,各国竞技体育成绩与人口数量存在密切的正相关。经济是事业发展的基础。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石,为我国竞技体育的腾飞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制度的转变推动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政府对竞技体育事业的投入也相应加大力度。 “科技兴体”战略的实施,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 OLS 回归分析发现,经济总量与金牌数呈正相关,但显著性较低;而代表制度能力的系数值表现出显著的正相

10、关性,且系数值较大,虽不是关键因素,说明经济发展对竞技体育发展产生影响;而竞技体育管理制度改革有力地推动了竞技体育事业的发展;VAR 模型分析发现竞技体育成绩的取得需要占用大量社会资源,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竞技体育创造优异成绩的效率不高。第四章对发展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创新主要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三个方面。竞技体育的创新包括:观念和技术创新、战术创新、器材设备创新、训练方法创新、科学技术创新、管理体制创新等。竞技体育创新的动力为竞赛需要与科学技术两个方面。我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创新路径以“路径依赖”理论为基础,对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形成和发展的路径依赖进行分析;我国竞

11、技体育竞争优势创新路径的选择与实现主要包括: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的创新、竞技体育竞赛管理体制的创新、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管理的创新、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和体育科技的创新。我国竞技体育管理有向协会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体制创新表现在运用政策和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促使协会按照市场规则和协会章程独立运作;在训练体系上建立国家管与社会办相结合的体制;中国体育竞赛管理体制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与国际通用的现代体育竞赛制度接轨,走发展体育产业和培养体育竞赛市场的道路;在运动项目管理创新上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突出重点,科学地、分阶段地确定发展竞技体育项目的重点,抓好运动项目的合理布局,逐步

12、实现项目管理体制由适应计划经济型向适应市场经济型转变;项目管理网络由多头、分块管理向集约化、专业化、系统化管理转变,管理权限由国家办向国家办与社会办相结合转变,管理方式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以运用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管理转变,管理格局由政事不分、管办合一向政事分开、管办分离转变;在人才培养制度创新中,要实行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并重的格局。体育科技创新路径包括创新体育科研机构管理的路径,转变竞技体育科技工作的重点与实施路径,加强体育科技管理法规的制度化创新。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一、中国竞技体育在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经历了萌芽、起步、停滞倒退和改革开放的全面发展等四个阶段。随着国家经济和

13、社会的发展进步,竞技体育实力的不断增强,尤其是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建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中国竞技体育发展优势,促进了竞技体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二、竞争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概念及其国家竞争优势模型的相关理论是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研究的理论基础,对中国竞技体育在奥运会总成绩变化、世界纪录和世界冠军的分析,结合与美国、德国、日本等世界及亚洲竞技体育强国间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中国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的演变规律和中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基本特征。三、相关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管理制度与多样化的地理条件、丰富的人口资源以及日益提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中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形成的根本源泉,确保了中国竞技体育资源科学、合理配置与使用并发挥最大效益。四、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形成与发展的路径分析表明,中国竞技体育路径的变革与创新,要从中国竞技体育竞争优势形成和发展的具体实施路径的框架内分析着手,利用竞技体育发展的新路径来解决我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通过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竞赛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布局及科技制度的创新来提供竞技体育未来发展的路径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