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海冰仲夏夜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10047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海冰仲夏夜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0海冰仲夏夜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0海冰仲夏夜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0海冰仲夏夜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0海冰仲夏夜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海冰仲夏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海冰仲夏夜(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海冰仲夏夜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工整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在阅读中积累优美的词句。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重点词句,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从中感受海滨仲夏夜独特的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 4体会文中比喻句的意思和作用,试着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大量的比喻句,抓住海滨仲夏夜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对这神奇的大自然景色由衷的赞叹与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选取几段优美的音乐,准备配乐朗诵;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作者、海滨、仲夏夜的资料。 教学时间 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写作背景。196

2、2年春3月,著名作家峻青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胶东半岛上一个小小的山村。可爱的家乡山水,老革命根据地的光荣历史,牵动着作家的思绪。作者以美丽的山水为背景,用动人的景色作衬托,写成一组“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散文作品。海滨仲夏夜就是其中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本文写的是海滨城市威海的夏夜景色。 二、作者简介三、初读课文,要求:(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二)通过查检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1读后出示小黑板或投影幻灯片,检查字词掌握情况。1)闪烁(shu):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2)绯(fi)红:鲜红。绯,红色。3)肃穆(m):严肃而恭敬。4)广漠(m):广大空旷。5)苍穹(qing):天空。6)休憩(q):休息

3、。7)徘(pi)徊(hui):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8)皎(jio)洁:(月亮)明亮洁白。9)酣(hn)畅:畅快(多指饮酒或睡眠)。作业:提问“仲夏是什么时候?课文都描写了海滨仲夏哪些景物? ”(海滨:地点。仲夏:古人以孟、仲、季分别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仲即为第二的意思,而仲夏就是指夏天的第二个月,一般来说,是指七月份。)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夜) 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请见过大海的同学描述一下所见到的大海的景观。教师用深情的语言讲解:蔚蓝的波涛,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翱翔的海鸥,一定会让你流连忘返,然而海滨的夜景其实更美,尤其是夏夜。下面就请著名作家峻青带我们一起去领略一

4、下海滨仲夏夜的美景吧!(板书课题) 2课文介绍:海滨仲夏夜一文节选自散文集秋色赋海滨仲夏夜。作者抓住夕阳落山不久、月到中天这段时间的光线和色彩的变化,描绘了夏夜海滨特有的景色和劳动者闲适、欢愉的休憩场面,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赞美之情。 二、再读课文,粗探课文结构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结构。在学生完成练习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在书中圈画出关键词语,注意随着时间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 1第一组画面(13段)描绘了从夕阳落山不久到夜色加浓这段时间内海滨仲夏的景色。 2第二组画面(410段):描绘了海滨幽美的夜色和在海滨沙滩上休憩、谈笑的人们。 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作者观察点的不断移动,所见的景物

5、也在不断地变化。作者按照时空的顺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景物是美好的,在美妙的景物中人们的生活是美好的,他们自在、舒畅。 四、研读课文,感受海滨之美 (一)研读课文13段,重点研究作者如何使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准确再现景物特点;再进行词语的理解。1提问:13段,对海滨夏夜景色的描写,作者以哪些景物为主要观察对象?(相机板书:霞光启明星灯光) 2作者对这三个景物进行描写时,运用了三个美妙的比喻句,请你从文中把它们找出来,并摘抄在笔记本上。3学生四人一组讨论:这三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讨论后全班交流。提示: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抓住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

6、。(1)比喻句: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作用:作者以大海为背景,描绘了霞光的色彩和动态。把晚霞比作火焰,很形象,“火焰”一方面表现出晚霞的艳丽,另一方面表现出霞光随海浪摇曳、翻腾的形状,表现出一种动态的美。(2)比喻句: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瞩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作用: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启明星大和亮的特点。霞光逐渐变淡,天空变得清亮深蓝,突然显得高远,给人一种肃穆的感觉。这样高远辽阔的天空,不是高楼林立的城市夜空,也不是云层低垂的冬季的夜空,而恰恰是空旷地带的夏夜所特有的。在这广漠深蓝的天幕上,启

7、明星的“光辉”就分外引人注目,作者用明灯来比喻,也就格外贴切。(3)比喻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满天的星星互相辉映,煞是好看。作用:第三段由星光引出对灯光的描绘,把静态的灯火写活了,把波浪上的晃动着、闪烁着的灯光比作流动着的珍珠,很形象,富于动感。第三课时(一)对文中关键词语分析。(1)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为什么要用“燃烧”而不用“放射”或“映照”?(用“燃烧”能给人以晚霞似火、烧得正旺的感觉,使语言增加形象感。) (2)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为什么要用“染”,而不用“映”“照”?(用“

8、染”字,便使霞光拟人化,因而十分生动地突出了“霞光”的作用。) 小结:一天一海,一静一动,互为映衬。让人读来自有一种自然美。(板书:自然美) 再指名朗读。要求:运用抑扬顿挫的语调朗读,使大家受到感染,进入美的意境中。(二)研读410段。1请从410段再找几个比喻句,摘抄在笔记本上,并做简要分析。(1)比喻句:愉快的笑声不时从这儿那儿飞扬开来,就像平静的海面上不断地从这儿那儿涌起的浪花。作用:把笑声比作浪花,表现笑声此起彼伏,源源不断。(2)比喻句: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作用:灿烂的满月比作光辉四射的银盘,表现了满月又亮又圆的特点。(板书

9、:月亮) (3)比喻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作用:把波浪比作鱼鳞,表现了波浪的层次分明及闪闪发亮。2理解词语。“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 为什么用“抚摸”,而不用“拍打”“冲刷”?(用“抚摸”不仅让“海水”拟人化,使人产生一种亲切感,而且表现出“海水”微微波动的形态,与后面的“温柔”相照应。) 3思考:作者是怎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沙滩上景物的变化的?作者为什么用更多的笔墨写了沙滩上的人?提示:(1)先想一想写的是什么人? 在各个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2)他们在怎样的环境中?心情怎么样? 在软绵绵的沙滩上,沐着海风,望着夜空,尽情地说笑点拨:作者从描绘海滨仲

10、夏夜自然景物的美进入到描绘海滨仲夏夜的生活美。(3)教师归纳:这一部分,作者由景及人,从描绘海滨夏夜的自然美,进入到描绘海滨夏夜的生活美。(板书:沙滩人们说笑休憩生活美) (4)小结:作者先描绘大海月色,再写沙滩也突然明亮了起来,写了在沙滩上乘凉的人们的欢闹。随着月亮的升高,夜已经很深了,沙滩上的人也“变化”了,有的睡着了,有的还在谈笑。最后,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将眼前的情景和人物结合起来,以更多的笔墨写人们在这自由的天幕下酣畅地休憩,目的在于写生活美,从而将文章推进了美的境界。(三)小结:作者由鲜红的晚霞联想到燃烧的火焰,由又大又亮的启明星联想到悬挂在高空的明灯,由倒映在海面上的一片晃动、闪烁的

11、灯光联想到一串串流动着的珍珠,无不给人自然贴切的感受。而这一切联想,又都是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完成的,形象生动,仿佛把读者带进了仲夏的海滨之夜,观海赏月,怡然自得,引人入胜。(四)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仿造比喻句。提示:提供一个学生较熟悉的情境,如落日等,让学生抓住这一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练习口头仿造比喻句。五、积累背诵。背诵课文13段。提示: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背诵的过程中,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及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所以不必强求学生课堂背诵得一字不差,重点检查关键词句的背诵。1从指导学生背诵描写霞光、启明星、灯火的三个比喻句入手,在背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贴切的比喻对准确再现景物所起的作用。2从三个比喻句的背诵,扩展到三个段落的背诵,背诵过程中,要求学生准确把握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发生的变化。(1)要求学生圈出表现时间推移的词语:“夕阳落山不久”、“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夜色加浓”。板书:入夜月夜深夜(2)要求学生圈出表现霞光动态和色彩变化的词句。动态:“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色彩变化:“橘红色”“深红”“绯红”“浅红”“深蓝色”。3请两三位学生上讲台有感情地背诵,无论背诵程度如何,都加以鼓励。4全班齐背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