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三首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09926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古诗三首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古诗三首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古诗三首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古诗三首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古诗三首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三首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古诗三首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古诗三首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背诵三首诗。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初步掌握每首古诗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 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教育:中华民族-中国各民族的总称。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中部。经过民族识别,现今的中华民族共包括: 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 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萨克族、傣族、黎族、傈僳族、佤族、畲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东乡族、纳西族、景颇族、

2、柯尔克孜族、土族、达斡尔族、仫佬族、羌族、布朗族、撒拉族、毛南族、仡佬族、锡伯族、阿昌族、普米族、塔吉克族、怒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德昂族、保安族、裕固族、京族、塔塔尔族、独龙族、鄂伦春族、赫哲族、门巴族、珞巴族、基诺族共56个民族。学习目标:学习第一首古诗鹿柴。教学步骤:(一)导入“柴”的读音是“zhi”,鹿柴是地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鹿柴。王维,唐代山水诗人的代表之一,他还是画家、音乐家。他的诗以写山水为主,画面感强,对声音敏感是他的诗的特点。鹿柴是王维的辋川集20首中的一首。(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检查自读情况。

3、3教师范读。 4看插图,读诗句,想想每句诗说的是什么意思。(三)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理解第一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1)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一个分句的意思。 (2)读整个诗句,说说“但、闻”的意思。但只闻听见。 (3)让学生读诗句,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句诗的意思。 2理解第二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齐读第二句,并看图,说说与第一句的情景有什么不同? (2)理解两个分句的意思。说说“返景”的意思。“复”的意思。返景阳光斜射进深林。 复又,再。 (3)读全句,说说整句诗的意思。3读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明确:这首诗写的是在深邃幽静的山林里,只听见有人在说话,但看

4、不见人,只有阳光透射过密密的丛林,照在青苔上。4这首诗,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诗人描绘了山林的幽静,写出了诗人在山林深处,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感觉。(四)指导朗读 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五)总结1朗读全诗。2背诵古诗。3学习了这首诗,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它表现了一个怎样的意境?第二课时课前教育: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1949年7月由曾联松设计。其中红色象征革命;五星呈黄色,有象征中国人为黄种人之意。大星代表中国共产党,四颗小星代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即原“士、农、工、商”之所谓“四民”,但依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5、顺序被改为“工、农、士、商”)。四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并各有一个角尖正对大星的中心点,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学习目标:学习第二首古诗。四时田园杂兴教学步骤:一检查作业1背诵诗歌2默写诗歌二教授新课(一)朗诵诗歌体会诗歌意境指名朗读、分组朗读并进行指导。(二)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确:本诗描写晚春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这首诗歌表现的乐趣在于自然景物。(三)交流探究1诗歌前两句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前两句写了晚春江南农村的景象。2怎知道晚春呢?明确:典型的事物描绘。(金黄的梅子、杏子肥、菜花稀落、雪白的麦花处处)3三、四句写了什

6、么内容?明确:正午时分的幽静的景象。4四句中写“蜻蜓虫夹蝶飞”显得田野静悄悄的,如何理解?明确;以动写静。5诗歌的写法明确:1点面结合2动静结合三练习: 1朗读诗歌 2背诵并默写诗歌四小结:1诗歌的朗读2诗歌内容的理解3诗歌的写法五作业:1理解背诵默写两首诗歌四时田园杂兴作者: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1日长篱落无人过,2唯有蜻蜓蛱蝶飞。注释:1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2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第三课时课前教育: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国家的政府和人民认为能代表该

7、国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乐曲。一般来说它们都带有爱国主义色彩。威武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原为抗战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由著名词作家田汉作词,人民音乐家聂耳作曲。学习目标:学习第三首古诗。乡村四月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诗人,翁卷,他出生于美丽的江南水乡温州。每当人们提到他,就会想到这首诗。二、初读。1.先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直到读准了,读响亮了。2.谁想来读读这首诗?他读的时候,其他同学认真听,你自己在心里跟着念,把A. “了”是“结束”的意思,那这里它应该读(“lio”)B.这首诗中还有一个词语比较难读“蚕桑”,把它带到句子中读一读。三、整体感知。1.读着读

8、着,你看到了乡村四月的哪些画面?(碧绿的山陵和原野、白茫茫的稻田、杜鹃的叫声、人们在养蚕、插田) 2.好,现在就让我们去看看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四、体会画面美。1、学习“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有人说:读一首诗,就是在欣赏一幅画。反复读上几遍,读着读着,你都看到或听到什么了?A、透过“绿遍山原”这四个字,你仿佛看到什么绿了?1)山岭和原野都绿了。(具体一些,想象的再丰富一些)你真会说话。你不仅在理解,而且在想象了。想读读这绿色的山岭和原野吗?2)是啊,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绿的世界。这一片绿色,又让你联想起了哪些词语呢?(草木茂盛、郁郁葱葱)3)(图片)瞧,就是这样一个小乡村。这么美

9、的景色,谁想来读一读。4)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小乡村。B、谁还从哪儿感受到了画一般的美?(白满川)1)读着这句话,你看到了什么?2)(出示画面)你能把它读出来吗?(绿)C、四月的乡村还有更美的呢,听,那空中传来什么啼叫的声音?(子规声声) 知道子规是怎么叫的吗?好,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子规的歌声。同学们你觉得它在唱些什么?是啊,它在唱这“绿遍”的乡村四月。D、子规声声唤来了这诗中的雨,轻轻的多读几次这个句子,这会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1.如烟的雨,还可以说成什么?(蒙蒙细雨、烟雨蒙蒙)出示图片2.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着子规声声、烟雨蒙蒙的乡村四月呢?3.你为什么读得这么温柔(轻)?谁还愿意来温

10、柔(轻轻)地读一读?E、同学们,自己再深情地读读这首诗,你能用两、三句话简单地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乡村四月多么地清新明丽(板书:清新明丽)。F、看着这么美的景色,诗人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绿遍山野白满川读得真美呀,我们此时已经仿佛跟随着诗人进入了那烟雨蒙蒙、如诗如画的小乡村。谁也想像诗人一样赞美一下这景色?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小乡村。2、学习“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领略了乡村四月的自然景色,让我们再去看看田园里那些忙碌的人们。读“乡村插田”A、同学们,自己多读几次,你又仿佛看到或听到了什么?1)你看到人们的忙碌,那请同学们再读读这句诗,你从哪里发现了人们的忙碌?2) 看来,人们真的

11、很忙碌,今天的人们在“蚕桑又插田”,几天前人们也在(“蚕桑又插田”),昨天人们还在(“蚕桑又插田”),明天的人们也将会在(“蚕桑又插田”)。如此忙碌的人们,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 他们为什么这么忙碌呢?3) 此时,在稻田里忙碌着的人们就是乡村四月这幅画中最亮丽的风景。B、四月的乡村,如果你用心听,它还是一首田园交响乐,用心读读这首诗,你都能听到哪些声音呢? (出示句式:我仿佛听到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份忙碌,这份幸福C、是啊,此时诗人的心情和你们是一样的。他看着“绿遍”的美景,看着“乡村四月”的景象,觉得自己都快陶醉了。好,带着你们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轻轻地吟诵起这首诗。五、熟读成诵。1.看到了这么美的画面,听到了这么悦耳的声音,让我们再来读这首诗,读着读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乡村四月呢?2.多么秀丽的田园风光,多么幸福的农家生活,美美地读读这首诗,用你的朗读带我们走进这如诗如画的乡村四月。3.四月的乡村是一幅画,是一首歌,想把这乡村四月永远记在脑海里吗?请闭上你的眼睛,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中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六、板书设计:乡村四月 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清新明丽 景美人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