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整理)诗歌语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109747 上传时间:2019-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整理)诗歌语言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整理)诗歌语言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整理)诗歌语言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整理)诗歌语言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整理)诗歌语言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整理)诗歌语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整理)诗歌语言(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语言【题组一】 炼字型1.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问: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答:2、 山 居 即 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问: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答: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

2、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问: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答: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问:试分析诗中的“敌”的表达效果。答: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谢 亭 送 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问:请你分析第二句“红叶青山”四字的表达效果。答:【题组二】 分析诗眼型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

3、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问: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答:【题组三】 分析语言风格型7、 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答: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选一)杨万里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问: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答:【题组四】 综合考查9、 西 陵 夜 居唐吴融寒潮落远汀,暝色入柴扃。漏永沉沉静,灯孤的的青。林风

4、移宿鸟,池雨定流萤。尽夜成愁绝,啼蛩莫近庭。问: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夜”的哪两个特点?试简述之。诗中哪个字最能传达诗人暗夜中的情绪、堪称“诗眼”?答:10、好事近梦中作宋秦观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注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问:本词主要用何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何种心态,情绪?试简述之。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态,可称“词眼”?答: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菩 萨 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若为情:何以为情

5、,难为情。问:(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答:2010届高考专题练习:鉴赏诗歌的语言题组一:炼字型1、阅读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问: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参考答案:“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山 居 即 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

6、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问:简析“遍”字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遍”字表现松茂鹤多,“稀”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时作此诗。 问:诗中“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人们普遍认为“雁引愁心去”要比“雁别秋江去”更好。请你把两句作以比较,说说前句好在哪里?参考答案:“雁引愁心去,山衔

7、好月来。”“引”有“带走”的意思,说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情趣盎然。“雁别秋江去”只是写雁儿冷漠地离别秋江飞去,缺乏感情色彩,形象也不够生动活泼。“引”字较好表达了作者流放途中遇赦的喜悦心情。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问:试分析诗中的“敌”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用“敌”字不仅突出“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谢 亭 送 别许浑劳歌

8、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问:请你分析第二句“红叶青山”四字的表达效果。参考答案: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型的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因为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题组二】分析诗眼型6、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问:许多人说“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全篇的点睛之笔,请说说你的理解。参考答案:这一句写诗人因旅宿思友而彻夜不眠,而雨打枯荷的清韵,暂时能慰藉思友之情。本诗是怀友诗,所

9、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或:本诗是怀友诗,雨打枯荷的声音,单调而凄清,更衬出环境的寂寥,从而加深了对友人的思念,所以说此句是点睛之笔。)【题组三】分析语言风格型7、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问: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参考答案: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口语化。“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四首选一)杨万里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一登一陟一回

10、顾,我脚高时他更高。问:世称杨万里的诗歌风格除了新鲜奇特外,还有更主要的特色就是诙谐幽默。试以这首诗为例,简析之。参考答案:诗题是写行人登山,极平淡的一件事,不说人登山之难,而说山与人争高,要写山高,却先说山低;要写山上,先写山下;要写登山难,先写望山易;先是人看山,后是山与人赛,最后是登山,山胜人。脚高山更高,这实际是暗示登山者急于翻山的迫切心情,叫人读后忍俊不禁,表现出一种幽默诙谐、轻巧俏皮的艺术风格。【题组四】综合考查9、 西 陵 夜 居唐吴融寒潮落远汀,暝色入柴扃。漏永沉沉静,灯孤的的青。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尽夜成愁绝,啼蛩莫近庭。问:本诗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出了“夜”的哪两个特点?

11、试简述之。诗中哪个字最能传达诗人暗夜中的情绪、堪称“诗眼”?10、 好事近梦中作宋秦观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舞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注此词作于词人贬监处州酒税时。问:本词主要用何种手法表现出词人何种心态,情绪?试简述之。词中哪个字最能传达出这种心态,可称“词眼”?参考答案:诗:写出了“静”与“暗”两个特点,诗人运用反衬手法,写潮音、池雨、夜漏和晚风林鸟、啼蛩以衬夜之“静”,写孤灯“的的青”则以衬夜之“暗”。诗眼是“愁”字。词:渲染梦中的春雨春花、溪流黄鹂、春色的烂漫反衬词人心境的忧郁、消沉。词作表现了词人借酒解愁,忘却世事,对现实的消

12、极逃避。“醉”字是词眼。1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菩 萨 蛮舒亶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注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问:(1)“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2)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子,谈谈你的理解。参考答案:(1)“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得十分强烈。(大意对即可得分)(2)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曲折层深,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谊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韵深长。(大意对即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