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91452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570.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八所重点中学2019届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南昌二中、九江一中、新余一中、临川一中八所重点中学南昌二中、九江一中、新余一中、临川一中八所重点中学 2019 届高三届高三 4 月联考月联考 语文试卷语文试卷 2019.42019.4 第第卷读题卷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36(36 分分) ) (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9,9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探讨环境美学涉及两个重要问题:环境是什么?审美是什么? 环境必然与人相关,是人的环境。强调环境的属人性是非常必要的。首先,它将环境科学与自然科学区分 开来,因为自然科学研究更关注自然本身。其次,它将

2、环境与资源区分开来。环境于人的功能主要是生活,而 资源于人的意义主要是生产。环境与资源都有价值,然而是不同的价值。它们都是人所需要的,二者在不矛盾 的情况下相安无事,而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环境的意义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安居之地, 重要性不言而喻。 看环境有两个维度,一个是自然维度,主要考察自然具不具有宜人性。只有宜人的自然才是人的环境。在 自然维度中,最为重要的是生态。生态是否良好关系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在人看来,有利于人的生存、生 活、发展的生态就是良好的生态,反之就是不好的生态。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在朝着有利于自身 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

3、然生态双赢。这样造就的环境就是生态文明环境。看环 境的另一个维度是文明维度。文明是人类的创造,它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就有与环境相关的创造。人于环境 的创造性活动,最重要的是上面说到的有利于人与生态共生的活动。此外,还有大量政治、经济、文化、科技 等活动,这些活动质量的高低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环境的质量。 审美是什么?美学家们对此有不同看法,但有一点是大家都赞同的,那就是愉快。我们可以将具有审美性 质的愉快概括成“乐” 。人有三种生存方式:谋生、荣生和乐生。谋生,为自然人生:荣生,为社会人生;乐生, 则为审美人生。乐生,有物质性的乐,也有精神性的乐。对于审美来说精神性的乐更为重要。精神性的乐有高

4、 低之别,审美无疑是品位高尚的精神性的乐。乐生,体现在环境审美中,则为“乐居” 。 “居”当然首先是住下 来,但不局限于此,广义的居是生活。环境美学,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的审美。环境审美的本质即为“乐居” 。人 在环境中生活,感受到环境給予的种种或物质或精神的愉快,就是“乐居” 。 那么,何为环境美学?简要地说,它是研究人在环境中乐居的学科。环境美学属于偏重于人文方向的研究。 从人文方向研究环境,主要有环境哲学、环境伦理、环境美学,环境审美是这三个学科的尖端。说是尖端,不 - 2 - 是说它最高深,而是说环境审美是在环境哲学的指导下、在环境伦理的基础上进行的。环境哲学提出人与自 然互动和谐,环境伦

5、理学提出人与动植物共生友好,都是环境审美的重要内涵。环境美学使人们的审美关注从 原初的人自身扩展到人之外的世界,从艺术扩展到生活,从自然扩展到无限。审美视界的扩大,必然带来审美 内涵的深化。 (摘编自陈望衡环境美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2018 月 9 月 25 日人民日报07 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强调环境的属人性非常必要,环境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乐居之地。 B. 生态文明环境可以通过人自己的努力,协助生态朝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而取得。 C. 就审美而言,精神性的乐更重要,因此,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精神之乐更为“乐居” 。 D. 环境美学是研究人在

6、环境中乐居的学科,因为它使审美视界得以扩大,所以带来了审美内涵的变化。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进行论证,先总体提出环境美学的两个重要问题,再分别阐释这两个问题,最后总结 何为环境美学。 B. 文章论证看环境的两个维度是采用递进的方式进行的,由生态到文明,逻辑清晰。 C. 文章最后两段都采用了设问的手法,详细地阐释了审美和环境美学两个概念。 D. 文章对环境审美的论述采用了从大到小的方式,即先论述审美,再由审美的具体内涵进一步论述到环境的 审美。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环境与资源的价值对人类都很重要,但两

7、者发生矛盾时,环境的价值更重要。 B. 不利于人的生存、生活、发展的生态是不好的生态,这种生态属性不能称之为人的环境。 C. 人有三种生存方式,各有特性,而乐居属于乐生的一种表现形式。 D. 以环境哲学为指导,以环境伦理为基础,环境美学会不断发展与完善,并将助力美丽中国建设。 【答案】1. D 2. B 3. A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 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 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 项, “环境的意

8、义就在于它是人的生存之本、乐居之地”错, 原文是“安居之地” 。B 项, “协助生态朝有利于自身方向发展而取得”错,原文中, “这样创造的环境就是 生态文明环境” ,这样显然要包括“同时也适合人的生存与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生态双赢” 。C 项, “感受到 环境给予的精神之乐更为乐居 ”错,原文中,对“乐居”的定义是“感受到环境给予的种种或物质或 - 3 - 精神的愉快” 。故选 D。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 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 证方法

9、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 项, “采用递 进的方式”错,应该是并列的方式。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 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 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 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

10、持一致。本题中,A 项, “环境的价值更重 要”错,原文是“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就需要权衡轻重” ,并没有明确哪种价值更重要。故选 A。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 。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 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 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 意)、 “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 “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 “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

11、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 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 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 “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 “所有” “人人”等), 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 “大概” “必定” “可能” “似乎” “已经” “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 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

12、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 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 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 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 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 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 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

13、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 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 “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 4 - ( (二二) )实用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2,12 分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城镇化率年均提高一点二个百分点,八千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 为城镇居民。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同时,报告指明了今后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和“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 。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带动了农村学龄人 口向城镇转移。农村教育面临

14、新形势、新挑战,需要创新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不断提升教育的质 量。 过去五年,从教育投入、师资建设到办学条件,国家全面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从农村教育投入看,全国 公共财政教育支出、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三个增长”高水平完成,农村 生均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和生均预算教育公用经费支出的增幅更大。 从农村师资建设看,师生比是师资数量充裕程度的重要指标。全国师生比和农村师生比都呈现出提高趋 势,而且农村提高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农村办学条件看,农村危房面积不断减少农村学校信息化水平不 断提高。在国家高度重视下,农村教育发展更有保障,办学水平持续提高,一些农村学校还

15、出现了学生回流的 现象。 从资源配置角度看,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可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有序实现城乡在生均意义上教育 资源均等,这个目标已基本实现。第二步,逐渐建立起基于城乡学校规模效率特征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 让城乡学生在获得基本教育服务方面享有基本相同的机会。当前与未来较长段时间内,我们要为实现第二步 目标而努力。第三步,积极推进以城乡师资质量均衡化为核心的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通过城乡师资初次 配置、二次配置、城乡教师专业发展机会的均衡配置,实现城乡教育服务质量均衡化。在条件成熟的地区或 条件成熟的时候,要不失时机地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质量均衡化。 (摘编自林露寒门难出贵子?城乡

16、教育一体化发展理念如何落地 材料二: 近日,临沧市制定统筹推进县域內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按照“因地制宜、标本兼 治、城乡统筹、分步实施、分类推进”的原则,强化工作措施,以实现消除大班额、学校班额基本达标为目标, 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改善办学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间、区域间、校际间质量差距。 目前,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 458 个大班额班级,通过方案的制定实施,力争在今年消除大班额 303 个,消除超大班额 42 个;2018 年消除大班额 95 个,消除超大班额 18 个。确保到 2018 年底,全市基本消除 56 人以上大班额及 66 人以上超大班额。 (云南日报) - 5 - 材料三: 村料四 目前我国教育投资以政府投资为主,在教育投资体制上一般是以城市为主,重点学校为主,这些城市的重 点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最高,其次是一般市县的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差异,使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差 距拉大,“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 ”而且,近年来学生和教师大量向城镇流动,使得农村学校生源 和师资严重流失。 只要维持公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