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 民间玩具欣赏

上传人:lcm****801 文档编号:89089719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3.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  民间玩具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二年级  民间玩具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二年级  民间玩具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二年级  民间玩具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二年级  民间玩具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 民间玩具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 民间玩具欣赏(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间玩具欣赏,第二周,说起面人的起源,其实很平常。我国古代很多地方在民间流传着逢年过节庆喜时用面粉做“饽饽”、“枣花”、“月糕”、“面鱼”、“面羊”的风俗 , 这些面食一般 是作为蕴含祝福意义的食品或者祭祀的供品。这些用面做的“果实花样”既好吃,又好看,还蕴含着求吉纳福的祝愿,深受人们喜爱。慢慢的也就出现专门的捏面人 的师傅,用模子或者手捏成各种人物、动物摆到街市上,沿街叫卖,那些彩色的面人儿逐渐就成了专供欣赏的民间工艺。,空竹,空竹最早是由陀螺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儿童玩具。在不同的时间和地域,空竹有不同的名字。明清以前,人们叫它“空钟”、在南方有人叫“嗡子”、天津人叫它“风葫芦”或者“闷葫芦”

2、、四川人叫它“响簧”、上海人叫它“哑铃”、山西人叫它“胡敲”、长沙人叫它“天雷公”、台湾人叫它“扯铃”、北方人大多叫它“空竹”。,风筝,最早的风筝并不是玩具,而是用于军事、通讯上。唐代晚期,因为有人在风筝上加入了琴弦,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 “风筝”的叫法。风筝是用细竹条作骨架,贴上鲜艳的纸或丝绸,再画上画。到了宋代,清明节放风筝就成为一种我们喜爱的活动。,风筝,泥叫叫,泥叫叫是一种可以吹的哨子,它五颜六色,外表涂上油后,又黑又亮又好看,适宜儿童玩耍。泥叫叫有很多种,如:鸟哨、鱼哨、猪哨等。,泥叫叫,竹龍,拨浪鼓,拨浪鼓本来是一种古乐器,后来失去奏乐的作用,成为儿童的玩具。

3、拨浪鼓是一面小鼓,依*系于两侧的小球击鼓发声。各个地区的拨浪鼓形状不一,有长如腰鼓的,也有扁似大鼓的,还有四鼓叠加的,发声时高高低低,响亮悦耳。,拨浪鼓,九连环,九连环 起源于古代民间,在清代,妇女儿童都喜欢玩九连环。九连环被国外认为是人类发明的最巧妙的玩具之一,其奥妙是开解方法的巧妙和复杂。,皮影戏,制作一个人物皮影要四五天的时间,而且对于长期制作皮影的老艺人来说,一到冬天,手上就会开裂,根本就不能再做了。 制作皮影一般要经过选材、处理、绘画、雕刻、着色、整平、组装和调试8个步骤,工序很是复杂。选材时,用于表演的皮影最好选用比较厚实的生牛皮,牛皮的透明度越高越好。虽然如此,也不能跳过处理这一

4、步,因为要想真正做出好的皮影,必须使用特殊的药水将皮影的透明度提高。 前两步是做出皮影的准备工作,接着就是绘画了。首先要在纸上画好人物轮廓,一般而言,皮影人物头和身体的比例是1:9(正常人体大约是1:13),这样表演时才会栩栩如生。画好了之后,再用钢锯条做成的刀雕刻出人物形象,但是必须要有垫板垫着才行。目前最常用的是蜡板、木板和软板,根据人物身体不同部位的柔软程度和实际需要垫着不同的垫板,才能把皮影做得更有真实感。 从很大程度上说,要想让观众分辨出人物的形象,主要归功于着色。着色要两面进行,色调要一致。最困难的是在上完一道色后,必须等它干了,才能上下面的色,否则两种色彩很容易混在一起,前面的工

5、作就前功尽弃了。 在雕刻和着色之后,皮影在一定程度上会变形,这时就需要将皮影晾干,并用两块玻璃把皮影夹在中间,使其与外界隔离,压住两三天。这样就能保持皮影的平整。由于人物的各个部分是活动的,所以在做的时候是一块一块的,这就要求在最后把它们组装起来,还不能让观赏皮影的人看见用来接缝的线。 现在用的是钓鱼线。“钓鱼线的透明度比较好,外面的观众是看不到的!” 最后只要再调试一下,一个生动的皮影人物就完成了。,民间玩具:,这四类分别是: 捏塑类,如面人、泥叫叫、泥塑、等; 削刻类,如竹龙、空竹、七巧板等; 缝缀类,以织物、羽毛、皮毛、纸等为材料,用丝、线、钉、浆糊等缝缀粘连,风筝,皮影戏,碧浪鼓; 编织类,用棕丝、麦秸、竹篾、玉米皮、树皮编织,九连环、蜻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