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哀郢.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080622 上传时间:2019-05-1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辞哀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楚辞哀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楚辞哀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楚辞哀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楚辞哀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楚辞哀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辞哀郢.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语文讲稿 楚辞哀郢 授课内容备注 哀 郢一、 关于“楚辞”作品(一)、“楚辞”产生的历史背景战国时期,在我国南方楚国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新诗体楚辞。它是在诗经之后,在绚丽多姿的楚文化基础上诞生的,形成了中国诗歌史上以浪漫主义为特质的源头,产生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早在春秋时代,楚国在江汉流域就拥有广大的地区,以“蛮夷”自谓,常北上中原,攻伐诸侯。楚贵族的先祖虽源于中原部落,夏商时南迁,文化上虽与中原密切联系,但楚地辽阔,物产丰饶,民风人神相交,巫鬼盛行,服饰、官制自成体制,语言、音乐迥异中原。“楚辞”是楚文化的产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其特点在于“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2、。代表作家屈原、宋玉。(二)、楚辞的成书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宋等人作品,汇编成楚辞一书。此书今佚,东汉王逸据此作楚辞章句,成为传至今日最早的注本。书中认为屈原的作品包括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远游、卜居,计二十四篇。另外的渔父、大招作者存疑。王逸将招魂一篇列在宋玉名下,而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将此篇归于屈原所作。由于远游篇中词语袭用过多,似可断为后人手笔;卜居、渔父,均为追述屈原事迹,亦可排除;大招是对招魂的仿效之作,也应不在屈原作品之列。因此确属屈原的作品应为:离骚、九歌(十一篇)、天问、九章(九篇)、招魂,共计二十三篇。(三)代表作家1、屈原生平屈原(约前340前278),

3、名平字原,战国后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县)人。屈原出身贵族。楚怀王初年,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他有卓越的政治抱负,对内倡导改革,举贤任能,对外主张联齐抗秦。这些主张受到保守派的反对,怀王信谗而将他流放于汉北。至顷襄王继位,他又再度被放逐到沅湘一带。公元前278年,秦兵攻破楚都城郢,屈原怨愤绝望,自投汨罗江而死,据传时为五月五日。代表作 屈原的作品大部分写于两次放逐的生活中,包括九章九篇,九歌十一篇,加上离骚、天问、招魂,共计二十三篇。他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真挚的爱国情怀,创造了“楚辞这一新的诗体,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浪漫主义伟大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即饱经

4、忧患,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有“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因此一般都认为是作者离开郢都被放逐时所作。全诗共373句,近2500字,是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政治抒情诗。除了有几个人物的对话外,通篇由抒写主人公的个人活动和内心的剖白组成。在思想上,表现出强烈的“美政”理想和鲜明的参政意识,即使是在被放逐的日子里仍期望楚王能够以圣贤为榜样,任贤选能、修明法度(“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举贤而授能兮,苟得用此下土”),从而达到一统天下的目标。从对明君的向往中,流露出了作者真诚的爱国之情,这种感情至死不悔,坚贞不二,由此也激发了后人的爱国主义的思想情操,得到了广泛的认同。那种卓然特立的人格力量和奋发向上

5、的追求精神,也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志士仁人。 在艺术上,它首先塑造了完美的抒情主人公的艺术形象,充满了浪漫主义特色。其天国漫游的历程,将文学的想象与现实结合,展现了一个无限的世界,成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其次,大量运用比兴与象征手法,委婉表述心迹,则形成了后来的“香草美人”的比喻传统。在语言形式上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创造出句法参差、韵散交错的新诗体,其双声、叠韵以及对偶和楚方言的运用,使全诗增加了抒情性和感染力。九歌是在民间祭歌基础上创作的,其十一篇分别祭十神:东皇太一祭最尊贵的自然神,云中君祭云雷之神,湘君和湘夫人祭湘水配偶神,大司命祭寿夭神,少司命祭司子嗣神,东君祭日神,河伯

6、祭黄河之神,山鬼祭山林之神,国殇祭为国捐躯的将士,礼魂为送神曲。九歌曲折反映人们对生活、爱情的向往,具有歌、乐、舞三位一体的观赏特征。 九章是九首抒情诗的统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其基本内容与离骚相近,主要是自述身世和在放逐中的经历,抒发忧国忧民的郁闷心情,表现出决不向群小屈服的斗争精神。在手法上更多地采用直言其事、朴素自然的表达方式,感情色彩十分浓厚。天问即对天发问,是一篇极具特色的文章。全文370余句,约1500多言。作者一口气发出了170余问并贯通全篇,包括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神话故事、历史传说,乃至于人事天命、社会生活等,显示出作者的博学和探

7、索精神。全文构思新颖、气势磅礴,堪称一篇奇文,具有明显的论理辨析的倾向。招魂是楚怀王死后,屈原为其招魂之作。它与楚地巫风盛行有关,作者从民间文艺中的招魂辞中汲取素材,从“魂兮归来”的声声呼唤中,表达了爱国忠君的情感。全文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构成,内容上“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广宇、华服、艳妾、美食、歌舞来招引楚王的亡魂,其铺陈夸饰、奇妙优美的描述,对汉赋状物藻绘有一定的影响。历代对屈原的评价:a、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

8、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n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jio)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b、屈原氏兴,以瑰奇浩瀚之才,属纵横艰大之运,因牢骚愁怨之感,发沉雄伟博之辞。上陈天道,下悉人情,中稽物理,旁引广譬,具纲兼罗,文词巨丽,体制闳深,兴寄超远,百代而下,才人学士,追之奠逮,取之不穷,史谓争光日月,讵(j表示反问)不信夫!明胡应麟诗薮 c、按楚辞者,诗之变也。诗无楚风,然江汉之间,皆为楚地,自文王化行南国,汉广、江有汜诸诗列于二南,乃居十五国风之先,是诗虽

9、无楚风,而实为风首也。风、雅既亡,乃有楚狂风兮、孺子沧浪之歌,发乎情,止乎礼义,与诗人六义不甚相远。但其辞稍变诗之本体,而以“兮”字为读,则夫楚声固已蘖于此矣。屈平后出,本诗义以为骚,盖兼六义而“赋”之义居多。厥后宋玉继作,并号楚辞。明徐师曾 d、屈、宋楚辞,忧深思远,上承风雅之遗,下启词章之体,亦中国文章之祖也。唯文学臻于极盛,故周末诸子,卒以文词之美,得后世文士之保持,而流传勿失。刘师培论文杂记2、宋玉 宋玉是继屈原之后楚辞创作中一位最有影响的作家,其代表作品是九辩。其它归于他名下的作品,前人都存有异议。九辩是一首效法屈原作品直抒胸臆的长篇政治抒怀诗。作者批判了楚国的政治黑暗,表达了生不逢

10、时、报国无门的怨愤,以叹惜屈原和自诉悲境互为表里,因此可以说是自述心志之作。在艺术上九辩颇被后人称道,其独到之处,在于开创了文学史上“悲秋”诗意的先河,以感人至深的身世之悲与自然景物的秋气摇落互相融合,以景抒情,景至情生,相互映衬,主观与客观统一和谐。另外作者以散文句式揉进诗中,句法灵活,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二、哀郢哀 郢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zho)吾以行。发郢都而去闾兮,怊荒忽其焉极。楫齐扬以容与兮,哀见君而不再得。【注释】哀郢选自九章,是屈原晚年作品。郢:楚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西北。皇天:上天,皇天是

11、对天的尊称。纯命:指天命有常。纯:常。百姓:在先秦时指百官,这里包括人民。震:震动,震惊。愆(qin):过失,罪过,此指遭罪。方:正当。仲春:夏历二月。东迁:指郢都沦陷后,楚国向东迁都陈城,老百姓也向东逃难。故乡:指郢都。就:到。遵:沿着。江:长江。夏:古水名,今已不存。当时是长江的分流,源出江陵东南之长江,在沔阳西北流入汉水,因此汉水下游亦称夏水。因夏季才有水流,故名夏水。国门:指郢都的城门。轸(zhn)怀:心中悲痛。轸,痛。甲:指甲日。?(zho):同“朝”,早晨。发郢都:从郢都出发。闾(l):里巷的门,指居住的里巷。荒忽:同“恍惚”。焉:何。极:至。明夫容馆本楚辞此句作“怊荒忽之焉极。”

12、怊(cho):惆怅。楫(ji):船桨。容与:缓慢不前的样子。哀:哀伤。望长楸而太息兮,涕淫淫其若霰。过夏首而西浮兮,顾龙门而不见。心婵媛而伤怀兮,眇不知其所 ?。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凌阳侯之汜滥兮,忽翱翔之焉薄!心?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注释】长楸(qi):高大的楸树。楸,落叶乔木。诗人从长楸联想到国都。太息:叹息。淫淫:泪流不断的样子。霰(xin):雪珠。夏首:夏水接长江的河口,系夏水的起点,长江由此分出夏水,在今湖北沙市附近。西浮:船向西漂行。龙门:郢都之东门。婵(chn)嫒(yun):心中眷恋牵挂。眇:同“渺”,指前程渺茫。?(zh):践踏,指落脚之处。从流:顺流而下。焉

13、:于是。洋洋:飘飘不定,无所归的样子。客:作客异乡的飘泊者。凌:乘。阳侯:陵阳国侯之略文。古代传说陵阳国之侯,溺死于水,其神能作波涛,于是阳侯成为波涛的代称。汜(fn)滥(泛滥):大水横流涨溢。翱翔:比喻在波涛起伏中的船只一上一下。薄:止。焉薄,止于何处。?(gu):牵挂。蹇(jin)产:曲折。释:放开。将运舟而下浮兮,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背夏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注释】运舟:驾船。下浮:向下漂行。上洞庭:按古礼,东西向之席,俱以南方为上。洞庭湖在夏口之南,故云“上”。下江:

14、上、下又指左右,行向东,故云“下”为江。终古之所居:犹言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指郢都。逍遥:这里与飘泊同义。羌:句首助词,楚方言。须臾:片刻。反:同“返”。 夏浦:指夏口。西思:思念西方的郢都。与前文之“来东”对应。故都:指郢都。坟:高地。此指水边高堤。聊:姑且。州土:指所经江汉地区。平乐:土地平阔而人民安乐。江介:江畔,指长江两岸地区。遗风:自古遗留下来的淳朴民风。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曾不知夏之为丘兮,孰两东门之可芜?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忧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不信兮,至今九年而不复。惨郁郁而不通兮,蹇诧傺而含戚。【注释】陵阳:指波涛。焉:何处。淼(mio):大水茫茫无边际的样子。夏:“厦”的借字。指郢都的建筑物。孰:谁。两东门:郢都的两座东城门。怡(y):愉快。相接:互相衔接。惟:想。郢路:通往郢都之路。江:长江。夏:夏水。忽若:飘忽,恍惚。九年:多年,言其多,非确数。复:返。郁郁:郁积的样子。蹇:语首助词,楚方言。诧(ch)傺(ch):失意的样子。外承欢之汋约兮,谌荏弱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