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地理(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4457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地理(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地理(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地理(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地理(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地理(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地理(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3月)月考地理(文)试题附答案解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遵义航天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高一文科地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下图为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所在城市人口资料绘制的人口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 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A. 3%B. 6%C. 6.2%D. 4.2%2. 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产生的影响是()A. 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加重B. 生育率逐渐增加C. 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D. 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答案】1. A 2. C【解析】图示横轴表示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人口所占比重。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是0-14岁人口

2、比重明显减少,说明人口出生率降低,产生的影响是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减轻。【1题详解】图中纵轴表示不同年龄段,横轴表示各年龄段男性或女性人口所占比重。读图,2010年,该市04岁女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约为 3%,A对。B、C、D错。【2题详解】两图比较,该城市近三十年来人口结构变化是0-14岁人口比重明显减少,说明人口出生率降低,B错。产生的影响是青壮年养育子女的负担逐渐减轻,A错。该城市逐渐迈向老龄化社会,C对。图中男女所占比重差异不明显,不能表示青壮年男子逐渐外移,D错。下图为“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 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A. B. C. D.

3、 4. 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A. 埃及B. 德国C. 越南D. 印度【答案】3. D 4. B【解析】【3题详解】图中纵轴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只要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总量就持续增加。结合图示折线,该国人口总量达到顶峰的时期在,此时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0,D对。、时期后,人口总量仍在增长,不是最大值,A、B、C错。【4题详解】图示国家在时期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小于0,人口负增长,是发达国家。选项各国中,人口发展情况与图示类型类似的是德国,是人口负增长国家,B对。埃及、越南、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A、C、D错。下图为“三个区域的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

4、列各题。5. a、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属于()A. 现代型和原始型B. 原始型和过渡型C. 现代型和过度型D. 传统型和现代型6. 影响c区域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 医疗卫生水平较低 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 B. C. D. 【答案】5. B 6. B【解析】【5题详解】根据图例,a区域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于原始型。b区域的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属于过渡型,B对。c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于现代型。A、C、D错。【6题详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主要动力。影响c区域

5、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对。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人口出生率高,错。医疗卫生水平较低,人口死亡率高,错。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导致人口出生率低,对。B对,A、C、D错。【点睛】人口增长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属于原始型。人口增长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属于过渡型。人口出生率在1左右,是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小于1,是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7.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1亿人,比10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约增加了7400万人。其中广东省已成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广东省尚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原因是

6、(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B. 家庭规模减小C. 城市化速度缓慢D. 青壮年劳动力迁入数量多【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广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生活水平、就业机会、社会保障、教育等条件优越,吸引大量的劳动力,即广东的人口机械化增长快。选D。考点:本题考查人口的空间变化8.大规模的人口迁移()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缩小地区经济差异调节了地区间人才的分布 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主要是劳动力人口迁移,改变了区域人口年龄结构,减慢了人口老龄化进程,对。加强了迁入区和迁出区的联系,有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异

7、,对。外出人口多有一技之长,加剧了地区间人才的分布,错。人口迁移,加重了交通运输压力,错。A对,B、C、D错。9.下列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 我国运动员到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奥运会B. 贵州农民到广东务工C. 从重庆调往遵义工作定居D. 中国居民赴日旅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如季节移动、短期旅行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我国运动员到巴西里约热内卢参加奥运会,贵州农民到广东务工,中国居民赴日旅游,定居地没有发生长时间变化。属于人口流动,不是人口迁移。从重庆到遵义工作并定居,符合人口迁移的定义,故选C。【考点定位】人口迁移【名师点

8、睛】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判断人口迁移的标准一般有三:1.是否跨越行政区,至少跨越县级行政区。2.是否变更定居地。住所不变更的空间移动,不属于人口迁移。3.时间限定。一般认为定居地发生了“永久性”“长期性”变化,才属于人口迁移。题目中的ABD项的定居地都没有发生变更,不属于人口迁移。10.有关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口迁移及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B. 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C. 经济越发达,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就越小D. 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是为了追求更高的收入【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9、,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逐渐减小,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大。自古以来,经济因素是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根本因素。人口迁移的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间的迁移力度越大。美国老年人向“阳光地带”迁移,是为了追求更优的生活环境。故A、C、D三项错误,B项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点评:该题难度一般,主要考查同学们对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其影响的分析能力。下图为“某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与空间转移的流向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 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A. 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B. 主要向服务业转移C. 以县外、省外转移为主D. 主要向沿海省

10、区转移12. 下列农村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影响错误的是()A. 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B. 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C. 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D. 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答案】11. A 12. D【解析】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产业上占比重小,在工业、其它第三产业等占比重大,说明劳动力人口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向沿海经济发达区迁移。不利于加快迁出区乡镇企业发展,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11题详解】根据甲图,该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农业产业上占比重小,在工业、其它第三产业等占比重大,说明劳动力人口主要向第二、三产业转移,A对。工

11、业占比重最大,主要向工业转移,B错。结合图乙,以乡镇内、省外转移为主,C错。材料不能体现主要向沿海省区转移,D错。【12题详解】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向沿海经济发达区迁移。不利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不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繁荣,D错误。缓解流出区人口压力,加强地区间联系,A正确。弥补流入区劳动力不足,促进经济发展,B正确。易出现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C正确。13.人口合理容量()A. 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B. 等同于环境人口容量C. 等同于环境承载力D. 总是大于环境人口容量【答案】A【解析】【详解】人口合理容量是在有效、持续利用资源,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人口合

12、理容量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是最大人口数量,A对,B、C、D错。14.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说法正确的是()A.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B. 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C. 土地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D.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答案】A【解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A对。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B错。资源状况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C错。科技发展水平决定着获取资源的数量,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D错。故选A。15.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13、的内在原因是()A. 城市规划的需要B. 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C. 交通条件的发展D. 人口的消费需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集聚。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原因。点评:本题考查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原因,难度较小。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一般可以将城市用地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闲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用地类型。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各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城市功能区一般可划

14、分为商业区、居民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览区以及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读“某城镇略图”,回答下列各题。16. 图中所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A. 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B. 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C. 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17. 从环境效益的角度考虑,在甲处布局印染厂(水污染)主要是因为其A. 距离城市较远B. 位于城区河流下游C. 地处盛行风下风向D. 靠近铁路18. 若乙处为新开楼盘,下列房地产开发商的广告词中,能反映其优美自然环境的是A. 毗邻大学,学术氛围浓厚B. 交通便利,四通八达C. 视野开阔,俯瞰全城D. 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答案】16.

15、 D 17. B 18. D【解析】试题分析:【16题详解】图示位于市中周围,且位于河流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所以应为住宅区;图示位于市中心,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应为商业区;图示位于市中心周围,且位于河流下游,盛行风的下风地带,应为工业区。故选D。【17题详解】印染厂排放的污水多,而甲处位于河流下游,对城区的水污染小,故选B。【18题详解】图示乙处位于河流沿岸及上游,且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地带,所以广告词可以为:绝版水岸名邸,上风上水。故选D。考点: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19.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的 ( )A. 规模的大小B. 重要的程度C. 付出租金的高低D. 政府的决策【答案】C【解析】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