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4379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345.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大庆实验中学大庆实验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月考试题学年度第二学期历史月考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分) 1.春秋时期随着农户分散经营的生产关系慢慢固定下来,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体耕作场景逐步消失。 这一进步使得“民不肯尽力于公田” ,于是税制改革势在必行。促使这一时期税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A. 维持国家财政 B. 小农经济出现 C. 私田大量开垦 D. 耕作技术提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西周那种“千耦其耘”的集 体耕作场景逐步消

2、失可知描述的是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的出现。根据所学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根本原因是 铁犁牛耕的应用,生产力的发展,故本题选 D 项。A、B、C 不符合题干要求。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土地私有制度。 2.下图是汉代画像石。这反映了 A. 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 B. 小农经济生产劳作状态 C. 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D. 汉初经济恢复较为迅速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犁、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的 状态,故 B 项正确。A 项,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C 项,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 故排除。D

3、 项,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不能直接得出汉代经济水平,故排除。 - 2 - 3.南宋诗人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下田戽(汲)水出江流,高垄翻江逆上沟;地势不齐人力尽,丁 男长在踏车头。 ”该诗句能够反映出当时 A. 耕犁技术取得重大进步 B. 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 C. 筒车已经用于农业灌溉 D. 水排冶铁提高生产效率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灌溉工具。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戽(汲)水” “高垄”分析可知诗中描述 的是田地里农业灌溉的场景,反映了当时灌溉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故 B 项正确。A、D 两项与题意无关,排 除;根据材料“地势不齐人力尽,丁男长在踏车头”可知该工具需要

4、依靠人力,而筒车则是依靠水力,排除 C 项。故本题选 B 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灌溉工具 4.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演变。下列各对应关系符合此结论的是 A. 铁犁牛耕私田出现 B. 王室衰微井田瓦解 C. 小农经济封建制度 D. 刀耕火种分封礼乐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小农经济属于经济基础,由于小农经济的确立,随之中国确立了封建制度,封建制 度属于上层建筑。故答案为 C 项。A 项不含上层建筑,铁犁牛耕属于生产力范畴和私田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排除;B 项,王室衰微属于政治范畴,不是经济基础,排除;D 项,分封礼乐对应

5、的是石器锄耕,排除。 5.李成贵在国家、利益集团与三农困境中写道:“小农们对封建国家有很强的约束力,直接决定着社会 的治乱、经济的衰荣,是影响统治者效用函数最重要的变量。 ” “小农们”成为“最重要的变量”的原因是 A. 人口数量较大 B. 地域分布广泛 C. 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 D. 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C 【解析】 - 3 - 试题分析:人口数量大、地域分布广,是小农的特点,但与题干“影响统治”没有直接关系,故 A.B 项错误; 因为他们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所以直接影响统治,故 C 项正确;小农不一定是封建土地所有者,封建 土地制度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国家土地所有、自耕农土地所有,

6、而占主导地位的并不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 【名师点睛】小农经济对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社会的稳固以及思想观念等都有一定的影响,高考对小农经 济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小农经济的内容、特点以及影响上,还会涉及到三农问题上,所以这也是复习的重点内 容。本题主要考查小农经济的积极性,包括: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两千多年 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古 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6.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 众人集体生产B. 官府募民

7、耕作C. 田庄规模生产D. 封建政府佃农 【答案】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均田制下,政府把土地按户或人口分给农民使用,农民向政府交税,这样农民就成为 封建政府佃农,故 D 项正确;A 项是奴隶社会井田制下的奴隶劳动方式,排除; B 项是屯田制下的农业生产 经营的主要形式,排除;C 项是土地兼并下田庄的生产模式,排除。 7.下表主要总结了中国古代农民称谓变化的情况,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朝 代 夏商周秦汉魏晋宋元 称 谓 臣、人、众、野 人 夫、 仆 田客、 部曲 佃客、庄客、农 户 A. 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B. 自给自足封建小农经济的形成 C. 历代赋役制度的改革 D. 农民

8、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 【答案】A 【解析】 - 4 - 本题主要考查发达的古代农业。据表格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在井田制下实行集体耕作,农民 称“众” ;秦汉时期实行封建土地所有制,维护个体小农经济,称农民为“夫” ;魏晋时期,地主豪强大庄园 经营模式下的农民称“田客、部曲” ;宋元时期,租佃关系盛行,农民称“佃客” ,因此土地经营制度的变化 导致了农民称谓的变化,故 A 项正确;小农经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与表格中农民的称谓变化无关,故 B 项错误;赋役制度改革体现的是农民承担的服役标准,与称谓无关,故 C 项错误;中国古代农民的经济地位 一直较低,故 D 项错误。 8.两晋南朝时期

9、,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 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 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B. 南方商业活跃,城市经济繁荣 C. 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D. 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关系发展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 植药材等。 ”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北方人口南迁,江南地区得到了开发,农业生产技术得到了改进,实行农业 的多种经营,故 C 项正确。A 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南方的农业发展,而不是南方的商业, 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租佃关系,

10、故 D 项错误。 9.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的政策因素是 时期耕地面积人口 明初85 亿亩6600 余万 清前期10 亿亩41 亿 A. 大量耕地开垦可以养活更多的人 B. 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 C. 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D. 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 5 - 据材料“清前期人口比明初增加”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时期实行摊丁入亩政策,把丁税平均摊 入田赋中,使百姓不再隐瞒人口,故人口比明初增加,故 B 项正确;大量耕地开垦不属于政策因素,故 A 项 错误;一条鞭法是明朝的政策,故 C 项错误;明清时期

11、都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这无法解释清前期人口比明初 增加的原因,故 D 项错误。故选 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扣住题干设问词“政策因素” ,学生应该正确理解“政策”的含义,再结合所学知 识,从摊丁入亩政策的作用出发,据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 10. 明洪武 28 年规定,凡洪武 27 年以后新垦的田地, “不论多寡,俱不起科(征税) ” “若有司增科扰害者 罪之” 。这些措施( ) A. 导致了土地兼并加剧B. 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 加重了生态环境压力D. 增加了农民的税赋负担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正确认知历史事物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不论多寡,俱不起

12、科” 、 “若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等,表明新垦田地不收税,而鼓励垦荒易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故选 C。题干 中没有显示土地兼并,排除 A。题干中没有涉及农产品与市场的联系,排除 B。材料信息没有提及降低赋税 的问题,排除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明朝土地政策。 11. 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 二。 ”材料所反映的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B.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C.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D.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攻木”

13、 、 “ 攻金” 、 “攻皮” 、 “设色” 、 “刮摩” 、 “抟埴” , 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充分体现了生产专业化的特点,故本题选 C 项。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 12.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盐铁政策的 变化有助于 A.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促进小农经济发展 - 6 - D. 中央集权制度强化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并结合所学可知,东汉放宽盐铁 官营的经济政策,有利于盐铁相关民营手工业的发

14、展,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经济政策的变化与土地的集中无 直接关联,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了国家对手工业和商业的政策,与小农经济无直接关联,故 C 项错误;材 料中盐铁官营的经济政策的松动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关,故 D 项错误。 点睛:材料“东汉虽设有盐铁官,但只负责征税,实行“纵民煮铸”的政策”是解题的关键。 13. 2013 年 7 月 10 日人民网:“5000 年中华文明绘就了一条通往欧洲的丝绸之路,也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 大的文化线路。 ”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穿越时不可能见到的文明现象是 A. 当地人用铁犁牛耕劳动 B. 丝绸、白瓷、唐三彩是常见的商品 C. 粉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

15、迎 D. 部分地区用坎儿井灌溉农田 【答案】C 【解析】 活字印刷是北宋时期;粉彩瓷是清朝时期,唐朝时期看不到,故 C 正确,符合题意;A 是春秋战国时期出现; B 是唐朝时期出现;D 是汉代出现。 14.“物勒工名(将工匠的名字刻在所生产的器物上) ”本是官营手工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 宋代以后有些匠人或私有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将自己的名字或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这反映了 A. 民营手工产品大多假冒官营产品 B. 民营手工业与官营争夺市场激烈 C. 民营手工业注重提高自身知名度 D. 官营手工业已落后于民营手工业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物勒工名” “本是官营手

16、工业作坊为保证产品质量而采取的一种制度”可知, “有些匠人或私 营作坊主也多仿效此形式”在产品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或将“商号标注在生产的商品上”是为了保证产品 的质量而并非假冒官营产品,故答案为 C 项。A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民营手工业与官 营手工业的争夺,排除 B 项;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而材料的时间是“宋代” ,排除 D 项。 - 7 - 15.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亳州出轻纱,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一州唯两家能织,相与 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上述材料表明 A. 市场需求促进手工业技术的推广 B. 手工业技术传承保守封闭 C. 亳州成为当时丝织业的生产中心 D. 手工业技术传承迅猛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记载的是“亳州”只有“两家能织”出“举之若无,裁以为衣,真若烟霞”的轻纱,所以他 们两家“相与世世为婚姻,惧他人家得其法也” ,目的是防止自己的技术外传,说明家庭手工业技术具有保 守封闭性。故答案为 B 项。A 项,材料没有涉及手工业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