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698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康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大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东周时期(公元前771公元前256年)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这里“根本变革”的根本原因是A. 私有土地的出现B. 小农经济的产生C. 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D. 租佃关系的形成【答案】C【解析】东周时期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而社会转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当时表现为铁农具和牛耕的应用,即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故C正确;私有土地的出现的原因也是生产力进步,故不属于根本原因,故A错误;小农经济的形成的根源也

2、在于生产力的发展,故B错误;租佃关系的形成的根源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形成的根本原因仍然是生产力的进步,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东周时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根本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铁农具和牛耕的应用的角度出发,明确生产力是根本原因,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进行正确判断。2.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尊农夫,农夫已贱矣”。这段话表明当时: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商人受歧视压制的现象开始转变农民的政治地位处在社会最底层A. B. C. D. 【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今虽然法律轻视商人,而商人实际

3、上已经富贵了;法律尊重农民,而农民事实上却已贫贱了。这表明政府的重农抑商政策没有收到预期效果,实际上商品经济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商人地位的提高,正确,选D;封建王朝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错误;材料反映农民生活贫困,但不涉及政治地位,错误;故排除ABC,所以选D点睛:首先,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如“法律贱商人”与“重农抑商”对应;“商人已富贵”与“商人经济地位比较高”对应;其次理解“尊农夫”“农夫已贱”的含义;接着理解题干内容即可得出答案3.“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A. 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

4、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B. 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C. 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D. 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答案】B【解析】材料“连筒灌小园”反映了人们用筒车灌溉“小园”的史实,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农民使用耕牛、家庭手工业,故ACD项排除。4.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语汇。以下各项反映秦汉时期我国手工业较全面的一组是A. 青瓷、丝路、水排、黄道婆B. 青瓷、丝路、水排、用煤冶铁C. 青瓷、丝路、灌钢、曲辕犁D. 青瓷、水排、缂丝、海禁闭关【答案】B【解析】东汉烧出成熟的青瓷;西汉时期

5、中国丝绸远销亚洲和欧洲,出现丝绸之路;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于鼓风冶铁;用煤冶铁最早是在西汉时期。故答案为B项。黄道婆是元朝时期的民间棉纺能手,曲辕犁在隋唐时期出现,海禁闭关是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排除A、C、D项。5. 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A. 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B. 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C. 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D. 西方把蒸汽

6、机运用于造船业【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用排除法较好,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综合国力仍然相当强大,故A项排除;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是外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明清时期我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我国落后于世界的发展潮流,故B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闭关锁国6.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他能够显摆的财富不可能有A. 精美的青铜酒樽B. 削铁如泥的钢刀C. 色泽鲜艳的彩瓷D. 波斯风格的织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

7、息的能力。材料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武则天时代”等信息说明是在唐朝,色泽鲜艳的粉彩瓷出现在明清时期,故C项不可能出现,符合题意。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已经十分发达,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锻钢法,隋唐时期已经波斯风格的织品,排除AB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手工业的发展陶瓷业的发展。7.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A. “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B. 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C. “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D. 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答案】A【解析】

8、材料“泉州客商李充往日本国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反映了宋代商人与日本的海上贸易,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故A正确;李充并不代表官府,材料不能体现官民互惠贸易,故B错误;“朝贡”贸易以宣扬国威的政治目的为主,“厚往薄来”,材料反映的是商人与日本的海上贸易,并不能说明“朝贡”贸易体制是否发展起来,故C错误;材料“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说明商贸活动受到官府的监管,故D错误。故选A。8. 东晋南朝时期,分产异炊的现象在以建康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十分突出。宋书周朗传云:“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这从根本上反映出江南地区A.

9、 传统家庭观被颠覆B. 已成为中国的经济中心C.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 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传统家庭观念被颠覆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客观史实,故A项错误;南宋时期江南地区才成为我国的经济中心,故B项错误;题干中“今士大夫以下,父母在而兄弟异计,十家而七矣。庶人父子殊产,亦八家而五矣”说明当时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以小家庭的方式存在,从根源上来说是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得以小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得以出现,故C项正确;个体小家庭是生产主体只是题干所反映出的历史表象,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表现9.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

10、增长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时间厂数(家)创业资本数(元)工人人数(人)1913年6983308240002707171920年1759500620000557622A. 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B. 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C. 为近代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的发展阶段奠定了基础D. 民族资产阶级从此登上了政治舞台【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与1913年到1920年华资企业的增长无关,故A错误;材料数据没有将近代企业与其它经济形态比较,不能说明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故B错误;1913年到1920年华资企业的增长使工人人数大增,这为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

11、义革命奠定了阶级基础,故C正确;19世纪末维新变法时期民族资产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故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材料关键数据,再紧扣题干关键词“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人阶级壮大与民主主义革命转型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10.下图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趋势示意图,其中B处发展高潮出现的原因是A. 国际环境有利B. 民族独立实现C. 社会性质改变D. 政府政策的改变【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B处发展高潮出现的时间是1895年甲午战争后,这段时间民族工业发展和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促进民族

12、工业的发展,可见B处发展高潮出现和政府政策的改变相关,故D项正确;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囯,民族危机大大加深,故A项错误;甲午战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B、C项错误。【名师点睛】根据示意图找到B处对应的时间1895年后,然后结合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史实回答即可。11. 晚清刑部侍郎左绍佐(1846-1928)在一封信中自述:“佐生五十有四年,目睹洋务之坏,幽忧愤郁,以迄今日。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该观点A. 批判了洋务运动B. 倡导了爱国、进步思想C. 宣泄了对革命党人起义的不满D. 体现了抵御外侮愿望与“

13、天朝上国”观念的结合【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信息来看,刑部侍郎左绍佐五十有四年是1900年,这一年主要发生了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幸得逢圣武天断,为匹夫匹妇复仇,豁然如沈疴之得苏也,此本朝臣子吐气之时,千载一遇也。反映了抵御外侮愿望。所以选D。12.中国古代的秦、汉、唐、明都有过大规模强制迁徙豪富的事情,涉及几万人,他们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权势再大的官僚地主,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的土地就被全部没收。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土地私有权实质上没有法律保障B. 土地不允许自由买卖C. 迁徙豪富是整顿吏治的主要手段D. 土地经营权完全自主【答案】A【解析】【详解

14、】根据材料中的“田产一律化为乌有”“再大的官僚地主皇帝一声令下全部没收”等信息得出,在封建社会,地主的土地私有权是没有法律保障的,“只要皇帝一声令下”是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能够得出A选项;封建社会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再者材料没有涉及土地是否自由买卖的问题,不选B选项;迁徙富豪是整顿吏治的手段之一,材料不能反映是主要手段,不选C选项;“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们的土地“全部没收”说明地主不是土地经营权完全自由,不选D选项。13.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出现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选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B. 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C.

15、 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D. 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是指中国已出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D项反映的是农耕经济的成就;C项反映的是封建土地所有制下的一种经营方式;A项反映的是商业的发展,均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项反映了机户与工匠之间形成了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故B项正确。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14.“治国之道,在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下列企业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轮船招商局B. 汉阳铁厂C. 江南制造总局D. 发昌机器厂【答案】C【解析】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在自强口号创办的是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符合题意。C正确;A、B是民用工业;D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15.新航路开辟后许多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涌现。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可可,以及当时各种鲜为人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