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3625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38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成都外国语学校成都外国语学校 2018-2019(下)高(下)高 2018 级入学考试级入学考试 高一语文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首先是一个客观现实,是一个实然性的存在,这一客观 现实正日益清晰地出现在人类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活动中。从空间上看,当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在 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而客观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又呼 唤着主观的或精神层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出场” ,这样,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基础上,自然生成了

2、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这种认识的结果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的提出。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 识或思想,就是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什么以及如何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问题的理论阐释,是对世界各国 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观念反映。 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决 定着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 运共同体实践发展变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也会随着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效果是检验或衡量关 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

3、。另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 实践发挥着重要的反作用,它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起着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等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 践活动当然也有目的,这个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护。就是说,人 类利益共同体与命运共同体在本质上具有同一性,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对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把 握与确认,人类共同利益是我们提出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支点,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 视、维护和争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 那么,如何有效和顺利

4、地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呢?关键是要处理好共同利益和特殊利益的关系。矛盾论 告诉我们,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根据同一性与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分析,一方面,同 一性依赖于斗争性,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甚至对立的同一。这意味着,没有众多的存在着种种差异的国家,就 不会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另一方面,斗争性 寓于同一性之中,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这意味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业已形成、人类整体利益日益突出的 - 2 - 时代背景下,不能眼里只有自我的特殊利益而无视人类的共同利益,不能以自身特殊利益来损害人类共同利 益。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种情况是,一些强

5、权国家私利膨胀,常常以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或理由指手画脚,任 性妄为,肆意破坏或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别的国家的核心利益。这实际上也是把狭隘的自我利益至上化、 绝对化的强权主义的做法。 (摘编自邱耕田哲学视阈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1. 下列对文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实践活动进入到全球范围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推动下形成的一种意识或思想。 B.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动力来自于世界各国人民对人类共同利益的珍视、维护和争取。 C. 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发挥着重要反作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比意识更重要。 D.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世

6、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现实的 观念反映。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实践和意识的统一体,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和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 了辩证分析。 B. 文章“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 ,说明一个国家追求自身特殊利益也就是 追求人类共同利益。 C. 在论证方法上,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论而有据,论而有理,论而有力。 D. 文章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话题,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的顺序逐层分析,论证过 程十分严谨。 3. 根据原

7、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客观和主观、实践和意识的统一体,先有客观现实后有主观认识,先有实践后有意识。 B. 我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活动的目的就是对业已出现的人类整体利益或人类共同利益的实现和维 护。 C. 检验或衡量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根本标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是否有效果。 D. 一些强权国家肆意破坏或损害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或别的国家的核心利益,实际上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之中。 【答案】1. B 2. B 3. D 【解析】 - 3 -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中具体的内容的理解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文中人类命运共同

8、体”的理解,正确 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最后进行辨析。选项 A,曲解原文。原文说的是“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且不是“一种意识 或思想” 。从原文第 1 段中“在经济全球化的实践浪潮推动下逐步形成了具有客观现实性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句子可以看出。选项 C,无中生有。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比意识更重要”文中没有依据。选项 D,张冠 李戴。 “人类命运共同体”应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想” 。从原文第 1 段“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或思 想是对世界各国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相互影响空前强烈的客观

9、现实的观念反映”的 句子可以看出。故答案选 B。 【2 题详解】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 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选 项 B,曲解原文。文章关于“没有不同国家的特殊利益,就不会形成人类的共同利益”的论述,不能说明 “一个国家追求自身特殊利益也就是追求人类共同利益” 。故答案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归纳、概括分析的能力。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

10、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 辨析。选项 D, “实际上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不正确,一些强权国家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其它国 家,是把特殊性等同于普遍性的做法,是强权支撑下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表现,并不是“把斗争性寓于同一性 之中” 。故答案选 D。 【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 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 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总之,考生要根据对原文内容的把 握,充分理解内容和选项,认真细心的去比对分析,这样就能很

11、好的作答这类试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总 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 4 -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 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 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 给时间和命。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

12、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 就随它去吧。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 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其 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 着承受一切。 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来人并非找狗,却 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狗的影子始 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

13、魂不定。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 往。 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 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狗自然咬得更起劲。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 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 ,走了。 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 ,狗自会没趣地躲开。稍 慢一步又会挨棒子。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 命也就不长了。 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 生的、危险的,更

14、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 一条狗。 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此时狗语大作,狗的 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莽原之上,明 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 成寂静的一部分。 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 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这是条终于可

15、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 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 - 5 -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第一句话是对狗这一辈子的高度概括,也是全文的总起;“不容易”三字揭示出了狗的命运,是文 章的文眼所在。 B. 第段写到狗命的安全,竟然是因为皮已脱毛、肉本多病成为了严重的废物而无人问津,获得相对安全, 其颇具嘲讽的理由令人心酸。 C. 文章通过大量的叙事来写狗的一生,不假议论,冷静客观的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叠化在一起,展现 出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

16、口。 D. 作者主要以拟人手法来写“狗这一辈子” ,并未简单地将“狗”作为驱遣情思的物象和工具,从而由衷地 表达出了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尊重。 5. 文章多次提到狗的“主人” ,从文本看, “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狗 又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说明。 6. 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 ,是“村庄的一部分” ,也是“人的一部分” 。你如何 理解作者的这些说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 C 5. “主人”对狗的态度:打骂是常有的事,甚至随意就把狗剥皮炖肉;等到自己和 狗都衰老时,才会给狗自由;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不管它能否承受;要求狗必须把所有爱和忠 诚奉献给自己。 作者对狗的态度:把狗当作人来对待,寄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6. 从最后一段看,在夜晚,众狗吠叫时,它保持沉默;从全文看,它忠心为主,失去了自己,晚景凄凉, 故说是“黑夜的一部分” ;第 3 段写到它在村子的沙沟梁乱草滩等地转悠过,为了看家把门与村中人较量 过,在夜晚也曾经在村庄中吠叫过,故成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