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2902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检测一宇宙中的地球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检测一专题检测一 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 2013 年 3 月 10 日,罕见明亮的彗星(编号为 C/2011L4)到达近日点,其亮度与北极星相当,北半球公众用肉眼 可观赏到。如图是该彗星到达近日点时太阳系部分行星运行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第 12 题。 1 1.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不包括( ) A.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提供能量来源 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C.太阳东升西落,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地方时差 D.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与变化 2

2、 2.若重庆某地(10630E,2934N)一观测者要在日落后 20 分钟时观测到彗星,该观测者最迟到达该地(当 日昼长为 11 小时 48 分)的观测时间是北京时间( ) A.17 时 54 分B.18 时 14 分 C.18 时 48 分D.19 时 8 分 答案:1.C 2.D 解析:第 1 题,太阳东升西落,使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地方时差,是地球自转的意义,不属于太阳对地球 的影响。第 2 题,根据昼长为 11 小时 48 分可求出该地半个昼长为 5 小时 54 分,由此可知该地日落地方时为 17 时 54 分,由此可计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 18 时 8 分,根据日落后 20 分钟观

3、测到彗星,可知最迟在北京时间 19 时 8 分到达观测地点。 下图中的虚线(长度约 2 厘米)示意我国敦格铁路(敦煌到格尔木,正线全长约 509 千米)。据此完成第 34 题。 3 3.图示比例尺最接近( ) A.1300 000B.1300 000 000 2 C.125 000 000D.12 000 000 4 4.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的虚线为图例 B.图中的“格尔木”为注记 C.图中的省界大体为西北东南走向 D.在该图判断方向应依据经纬线 答案:3.C 4.D 解析:第 3 题,敦格铁路正线全长约 509 千米,图上距离约为 2 厘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

4、离 =2/50900000=1/25450000,故 C 项正确。第 4 题,图例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符号和色彩;注记是地图 上表示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山高水深等的数字。虚线是符号,所以是图例,A 项对;文字属于注记,B 项对;该图无 指向标和经纬网,因此方向判定方法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图中甘肃省和青海省的界限为西北东南走 向,C 项对,D 项不对。故选 D 项。 下图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 100 米,瀑布的落差为 72 米。据此完成第 56 题。 5 5.Q 地的海拔可能为( ) A.90 米B.230 米 C.340 米D.420 米 6 6.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

5、近( ) A.260 米B.310 米 C.360 米D.410 米 答案:5.D 6.C 解析:第 5 题,由于图中等高距是 100 米,由此推理山峰附近第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是 500 米,向东依次是 400 米、 300 米,河流东岸自西向东依次是 300 米、400 米,Q 地高于 400 米,本题选 D 项。第 6 题,根据前面的分析可 知,图中河谷的海拔为 200300 米,由于瀑布的落差为 72 米,又因为桥梁位于瀑布下游,因此桥梁处河面海拔 最高是 300-72=228 米,最低可能无限接近 200 米,由此推断,此处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360 米。 3 读极地投影示意图,图中小虚

6、线圈为极圈,大虚线圈为回归线;为晨昏线,且 为昏线;C 点为晨昏线与极圈 ACB AC 的切点,也是晨昏线与 120经线的交点。据此完成第 78 题。 7 7.图示的日期可能是( ) A.3 月 21 日B.6 月 22 日 C.9 月 23 日D.12 月 22 日 8 8.该日正午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 ) A.120E、23.5SB.120E、23.5N C.60W、23.5SD.60W、23.5N 答案:7.D 8.C 解析:第 7 题,根据东经度递增为地球自转方向,判读为顺时针旋转,故中心为南极点;根据“ 为昏线”和自 AC 转方向,判读夜半球在右侧,120E 为 0 时或 24 时;

7、根据“C 点为晨昏线与极圈的切点”,推出南极圈及其以 南为极昼,故选 D 项。第 8 题,南极圈出现极昼,所以太阳直射 23.5S,120E 为 0 时或 24 时,故 60W 为 12 时,故 C 项正确。 读某日四地昼弧长短状况示意图,完成第 910 题。 9 9.图中四地,纬度值相等的是( ) A.B. C.D. 1010.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时,地( ) A.夜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B.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 D.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答案:9.D 10.B 4 解析:第 9 题,结合图示信息知,两地昼弧互补,说明两地分属南北不

8、同半球,且纬度数相同。第 10 题, 两地昼弧都大于 180,说明此时两地昼长夜短且位于同一半球。地昼弧远大于夜弧,说明该地位于回 归线至极点之间,此时其所在半球昼最长、夜最短,据此知地该日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读某地某时刻正午日影长短和朝向变化示意图,完成第 1112 题。 1111.该地可能位于( ) A.20NB.20S C.30ND.30S 1212.该地正午日影最短时,郑州(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B.昼夜平分 C.正值高温多雨季节D.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答案:11.B 12.D 解析:第 11 题,图示正午日影全年大部分时间朝南、少数时间朝北,说明正午时太阳大部分时间位于正北、

9、少 数时间位于正南,结合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为南北回归线之间,可判断该地可能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结 合选项可知,B 项正确。第 12 题,该地有太阳直射现象,正午日影在直射时最短。因为该地位于南半球,故正 午日影最短时为北半球的冬半年,因郑州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半年正值寒冷干燥季节。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313.(22 分)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白水河的流向以及甲村与龙山之间的温差范围。(4 分) (2)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6 分) (3)依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说明甲、乙两村所处位置的相同点(最少四点)。(4 分) (4)

10、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 B、C 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 A 点,有的同学 提出质疑,感觉不够公平合理,试说明理由。(8 分) 答案:(1)自东向西。(2 分)3 到 4.2 之间(3 T4.2 )。(2 分) 5 (2)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或以低山、河谷为主);(2 分)北、东、南三面地势较高;(2 分)中部为谷地, 地势较低。(2 分) (3)海拔为 300400 米;位于山麓谷地中;有河流经过;白水河北岸;谷口朝南。(答出其中四点 即可)(4 分) (4)C 线路等高线比 B 线路等高线密集,说明该线路的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8 分) 解析:第(1)题,

11、由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再结合图左下角指向标,可判断白水河从东向西流。图中 等高距为 100 米,龙山的海拔为 900 米H龙1000 米,甲村的海拔为 300 米H甲400 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500 米H700 米,再依据海拔每升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0.6,可计算出两地温度差。第(2)题,地形、地 势特征可从地形类型及分布、地势高低及变化以及特殊地貌等方面描述。第(3)题,从海拔、地形类型及与河 流的相对位置等方面分析。第(4)题,注意图中 B、C 两线路等高线的疏密及坡度陡缓的差异。 1414.(30 分)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及 A 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乙图)

12、,完成下列各题。 (1)如果地球处于 A 位置时为 12 月 22 日,指出乙图中 表示晨线, 表示昏线,并补画箭头 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12 分) (2)该日,M 地的昼长为 小时,Q 地日出地方时为 时。(4 分) (3)当地球公转到 C 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8 分) (4)画出 P 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6 分) 答案:(1) 画图略(逆时针方向自转)。(12 分) MN PM (2)0(2 分) 9(2 分) (3)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4 分)南半球反 之;赤道上昼夜平分。(4 分) (4)见下图。(6 分) 解析:第(1)题,如果地球处于 A 位置时为 12 月 22 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由此可判断出晨线、 昏线;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第(2)题,M 地在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昼长为 0 时;Q 地日落 时刻为 15 时,可以推断出该地日出时刻为 9 时。第(3)题,地球公转到 C 位置时,是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 6 此即可描述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第(4)题,P 点位于赤道上,抓住四个特殊日期(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 阳高度的特点,连线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