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62886 上传时间:2019-05-1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热点试题综合练:(1)含答案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热点试题综合练(1) 1、春秋战国时期,无视“礼法”的各诸侯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筑城,有学者认为当时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筑 城运动”。这一时期城邑数量之多,现于春秋左传国语者即达 1016 个,其中有“国”名为城邑 之名者百余。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各诸侯国的统治者拥有空前集中的财富 B.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国家政治结构 C.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D.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 2、“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 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其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

2、A.设通判监督地方长官 B.中央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削弱地方、强化中央集权 C.挑选精兵强将,充实禁军 D.设参知政事分割相权 3、归纳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宋朝具备的历史特征有( ) 机构重叠,权力分散,繁复而低效的政府 城市繁荣,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兴起 以文治国,文官制度完善,书院教育发达 科技文明居历代之首,古代科技发展的黄金时期 A. B. C. D. 4、隋朝科举制度规定,考生不分民族、出身和地位,一律平等,按考试成绩录用为朝廷官员。这反映了当时推 行科举制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稳定 B.加强专制制度,巩固统治基础 C.扩大入仕途径,加强统

3、治基础 D.打破特权垄断,提高专制政体 5、明初制度,京官三品以上乘轿。其它官员骑马;到了明代中期,士大夫“始骑马”,不久“皆乘轿”;而到明 代后期,一般的读书人都可以乘轿出行。这反映了明朝( ) A.科举制推动知识分子地位的提升 B.士大夫率先奢靡的行为影响深远 C.经济繁荣促进了交通工具的改善 2 D.礼法观念松驰带动社会习俗变化 6、“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 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 据此判断“他们”是( ) A.内朝成员 B.三省长官 C.内阁大学士 D.军机大臣 7、公元前 594 年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后,规定:

4、“元老会议检查每一个人的谋生之道,惩罚没有行业的人”, “全家迁来雅典从事某种行业的人可以归化为雅典公民”。 这些规定( ) A.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 B.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C.有利于平民政治地位的提高 D.有利于推动雅典经济的发展 8、梭伦废除了以城邦公民人身作抵押的所有债务,以财产多寡为标准重新划分城邦公民的等级,设立四百人 会议作为最高行政机关。这些措施( ) A.调整了公民内部不同阶层的利益关系 B.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走向顶峰 C.体现了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原则 D.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 9、伯里克利对“梭伦改革以来历经一百多年的规定做了重大的、实质性的修改”。

5、这一修改主要体现在( ) A.“解负令” B.参与公民大会的资格 C.选官的范围 D.陪审法庭陪审员的资格 10、雅典把损害公民利益的人流放国外但不得动其财产。其中渗透出的基本原则与古罗马法律原则相符的是 ( ) A.不告不理的原则 B.民主集中的原则 C.人人平等的原则 D.保护私有财产的原则 11、公元前 5 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颁布十二铜表法,其中的十个法表主要是由贵族编订的并为其利 益服务,在引起平民强烈不满后,才增编两表,虽然十二铜表法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撰 却被认为是平民的胜利。 这是因为( ) A.是在平民主导下诞生的 3 B.奠定了“万民法”的基础 C.体现了罗

6、马公民的意志 D.限制了贵族对法律的随意解释 12、恩格斯说,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拿破仑法典.不愧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社会的法典”。他还说, “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恩格斯的这一论述表明( ) A.罗马法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支柱 B.各国法律的制定都参考罗马法 C.近代欧洲立法深受罗马法影响 D.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法律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又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 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 朝政府安排边疆

7、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藉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 “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 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 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 摘编自马大正 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三民主义提要中说道:“吾人既欲实行民族主义,当以美为模范,以汉人之文明,另造 一五族混合之新民族。如满蒙等怀疑及于并吞,则并以平等待遇加之。平等待遇之先,须先之以调和,则须弃 汉族

8、之名称,另造一民族名称,曰中华民族。”孙中山的民族观后来成为南京国民政府制定边疆政策的主 要依据。国民党在历次大会的宣言、提案及重要讲话中,对边疆的范围均有涉及。1929 年,中国国民党第三 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蒙藏与新疆之决议案提道:“随此数地人民之方言习俗,与他省不同,在国家行政上, 稍呈特殊之形式,然在历史上、地理上,及国民经济上则固同为中华民族之一部,而皆处于受帝国主义压迫之 地位者也。”该提案将新疆与蒙藏列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突出了蒙、藏、新地区在国家行政中的特殊地位。 摘编自王德中国传统民族边疆观念的演变与近代民族边疆观的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理边疆的措施

9、与特点。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相比南京国民政府边疆治理理念有哪些发展,并说明其发 展的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 4 材料一 斯巴达作为希腊最大的城邦,其面积也不过相当于今天北京市的一半,而雅典面积相当于北京市的 七分之一,其他小邦则仅相当于现今中国的一个乡镇的大小。 材料二 公民大会时间长短不定,处理例行公事仅一个上午,较大议案可能要拖一天,如战争与和平问题,常 需开多次会议才能确定。 材料三 克利斯提尼时期:制定“陶片放逐法”,在公民大会上,凡公民认为某人的行为有损公民利益,就把 他的名字写在陶片上,如写名的人数超过 6000,就意味着多数通过,那个人就要被流

10、放国外 10 年。伯里克利 时期:五百人会议通过抽签从 10 个部落中各选 50 人组成,共 500 人。陪审法庭由十个部落从 30 岁以上的男 性公民中选举产生,每部落各选 600 人,共 6000 人。 材料四 如果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则债权人有权拘禁债务人,甚至可以给债务人戴上脚镣。在拘禁债 务人 60 天后,双方未达成和解则债权人可以连续 3 次把债务人牵至广场集市出卖。如果第三次没有出卖掉债 务人的,或者没有人为债务人代为清偿和提供保证的,那么债权人就可以把债务人卖到外国甚至是杀死债务人。 如果债权人是多数的,就由债权人对债务人的肢体进行分配。 1.材料一反映了古代希腊城邦的基本

11、特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政治顶峰时期的公民大会的职能。 3.材料三中抽签选举的方式有什么优势和缺陷? 4.读材料四,判断它可能出自哪部法律? 答案 1.C 解析:根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无视礼法的各诸侯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筑城”,这一时期有“国”名为城 邑之名者百余,联系所学可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国力增强,分封制遭到破坏,主要原因是最高执政集 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C 项正确。 2.B 3.D 4.C 5.D 6.A 7.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梭伦改革在手工业方面的措施,有利于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从而推动雅典经济的发展,因 而选择 D 选项。材料未涉及债

12、务奴隶,排除 A 选项;材料反映的是经济方面的改革内容,B、C 项与题意不符。 8.A 9.C 5 解析:伯里克利时代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 故选 C。“解负令”是梭伦颁布的措施,故排除 A。只要是公民,就能参与公民大会,梭伦时期也是如此,故排除 B。公民都可以成为陪审法庭陪审员,梭伦时 期也是如此,故排除 D。 10.D 11.D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的颁布,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使贵族不能随意解释 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因此是平民的胜利,D 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在平民和贵族矛盾激化斗 争的情况下产生的,并不是平民主导的,A 错误;奠定了“万

13、民法”基础是公民法,B 错误;十二铜表法实质 上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 C 错误。 12.C 13.1.措施:设立不同的机构以加强行政管辖;派驻军队,完善边疆防御体系;实施宽松的文化传播政策;逐渐弱 化华夷之别;制定笼络和安抚少数上层的各项政策。 特点:具有历史继承性,在继承中创新;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始终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推行边疆政策。 2.发展:认同边疆民族与汉族的地位平等;强调边疆民族在国家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将治理边疆与反帝斗争相 结合;强调民族交融的重要性。 原因: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族观的影响;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 近代中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14.1.小国寡民。2.是最高权力机构,管理内政、外交、军事防务,对战争与和平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 3.优势:相对公正、公平;劣势:可能会使素质不高的人参与政权,导致国家权力滥用。 4.十二铜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