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10级高三入学考试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904007 上传时间:2017-09-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2010级高三入学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2010级高三入学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2010级高三入学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2010级高三入学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2010级高三入学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2010级高三入学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2010级高三入学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高 2010 级高三入学考试语 文 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卷两部分。第 卷 答 案 涂 在 机 读 卡 上 , 第 卷 ( 除 作 文 ) 写 在答 题 卷 上 , 作 文 写 在 作 文 纸 上 。第卷(选择题共 30 分)一、 (12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怃然繁芜 笨拙茁壮 哄抢烘托 姹紫嫣红叱咤风云B缱绻谴责 炽热整饬 浸渍恣睢 殚精竭虑箪食壶浆C屏气摒弃 剽窃漂白 褴褛伛偻 妍媸毕露嗤之以鼻D绯红芳菲 歆羡谙习 悄然讥诮 层见叠出瑕瑜互见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融洽筹划名信片咬文嚼字B坐镇 沉缅擦边

2、球头头是道C宣泄 鄙薄绿茵场能屈能伸D装祯熟稔缉私队铤而走险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物质匮乏的时代一去不返,老百姓的文化追求也水涨船高,参加高层次高品位文化活动的人数与日俱增。B在 2008 年围棋“名人”战五番棋比赛中,小将朴文尧连下两城,第三局古力反戈一击,总算在悬崖边上站住了脚。C川菜历史悠久,在八大菜系中拥有一席之地。我们要不断创新,博采众长,加强川菜饮食文化建设,以文化特色让整个产业源远流长地发展下去。D清明假至,成都烟雨迷蒙,轻风拂面,杏花掩映,细草多情,无需青箬笠,无需绿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让我们去尽情享受

3、这生活的优雅与舒适。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有专家认为,以标榜草根创新精神为幌子的山寨文化泛滥的原因,是由于中国知识产权意识严重缺位所致。B所谓费改税,就是把过去各类收费和公路的养护、管理,以及与水路的养护、管理等有关的费用改成燃油消费税。C已经出台的十项国家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将使钢铁等行业生产潜能、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在几年内得到充分的发展。D国家今后或许将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逐 步 扩 大 农 业 经 营 规 模 , 发 挥 规 模 经 济 效 益 。二、 (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饮食作为文化的

4、载体,不仅内含着这个民族的文化精神与特征,而且也述说2和传达着该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形成中国特色的“ 美食”文化。中国饮食在其发展过程中接受了多少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影响?但从中人们可以发现一个十分重要的文化现象,即中华饮食文化体现极强的包容性和同化力。中华饮食一方面吸纳和消化这些外来食品食物的加盟,另一方面又使之统一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特别是在这种统一和多元化的建构中使外来的食物成分合理地转变为本土化的内容,在跨文化的组构中完成其本土化的演变。中国饮食起于中国古代社会生成的农耕文明,因此,北方形成了以小麦为主料的“面食”,南方则因“ 水文化 ”的关系演绎为“

5、鱼米之乡”。而 这种历史形成的生活方式,尽管在后来的物质 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中国饮食最根本的 “本土性”的民族本位的生存特质却仍然以不同形式而存在,且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走遍世界任何一个中国风格的餐馆与酒店,但凡选择 “中式餐饮”,上述所有中国“本土化” 的饮食要素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只有中国本土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国美食的滋味,感悟到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在神韵。从民族饮食文化史的角度察析,中国饮食一面大量吸收了外来食物的品种,另一面又始终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不变,这种文化稳定性,究其实质,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中国饮食在引进、

6、移植、培养外来食物的过 程中,一是 “接受”,二是 “消融”。引 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如中国化的“ 寿诞” 庆典,也出现了许多西方文化元素。传统的寿桃演 变为西式的蛋糕,但人们口中的祝词却仍然是中国式的“寿比南山 ”、“福如东海 ”,西方的元素经过本土化的改造,不仅没有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反而给 人以更为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3中国饮食文化之所以历久而弥新,就在于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断地汲取周边少数民族以及域外的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进而将之统一在自身的文化系统之中,在新的变革中共同推 动着中华饮食文化的创新发展。中国文化接受任何外来的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都是基于中国

7、文化自身的革命性的要求,是中国文化自新的一神自主选择。但在接受不同的外来影响时,中国文化又始终保持着自身的本土性特色与民族性立场,张扬着自己的鲜明的文化个性。(选自2012 年第五期,有删改)5下列关于“中华饮食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中华饮食文化是将中国饮食与中华文化结合而成的打上中国烙印的饮食文化。B中华饮食文化有巨大的包容性,能吸纳外来食品的加盟,仍保持民族风格与特性。C中华饮食文化随着物质高度发达与饮食水平大幅提升的状态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D中华饮食文化也不断汲取其它有益的饮食文化因子,因而能不断创新发展。6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A只有在中国本土,使用

8、中国厨艺,才能真正品尝中国美食的滋味,领略中国饮食文化的魅力。B中国饮食接受外来饮食文化因子和相关元素,是由于我国饮食文化的自身要求,我们是有主动权的。C在中华饮食文化多元化的体系格局中,中国饮食在吸纳和消化外来食品使外来食物的成分变得更加合理。D西方的饮食元素,进入中国,完全被接受,会给人以更贴近现实更具现代意义的新鲜感受。7下列不属于“我国饮食文化在接受外来食品时,能完成本土化演变”的原因的一项( )A中国饮食文化始终坚持本土性的原则。B对于异质文化善于进行本土化的改造。C在民族化原则上着意变革与创新发展。D西方的元素让人产生悖离传统的陌生感。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9

9、 分,每小题 3 分)人主之所以身危国亡者,大臣太贵,左右太威也。所谓贵者,无法而擅行,操国柄而便私者也。所谓威者,擅权势而轻重者也。此二者,不可不察也。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4威势也。威势者,人主之筋力也。今大臣得威,左右擅势,是人主失力,人主失力而能有国者,千无一人。虎豹之所以能胜人执百兽者,以其爪牙也,当使虎豹失其爪牙,则人必制之矣。今势重者,人主之爪牙也,君人而失其爪牙,虎豹之类也。宋君失其爪牙于子罕,简公失其爪牙于田常,而不蚤夺之,故身死国亡。今无 术之主,皆明知宋、简之过也,而不悟其失,不察其事类者也。且法术之士与当涂之

10、臣,不相容也。何以明之?主有术士,则大臣不得制断,近习 不敢卖重,大臣左右权势息,则人主之道明矣。今则不然,其当涂之臣得势擅事以环其私,左右近习 朋党比周以制疏远, 则法 术之士奚时得进用,人主奚时得论裁?故有术不必用,而 势不两立,法 术之士焉得无危?故君人者非能退大臣之议,而背左右之讼,独合乎道言也;则法术之士安能蒙死亡之危而进说乎?此世之所以不治也。明主者,推功而爵禄,称能而官事,所 举者必有贤,所用者必有能,贤能之士进,则 私门之请止矣。夫有功者受重禄,有能者 处 大官,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游宦之士焉得无挠于私门而务于清洁矣?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节选自韩非

11、子人主)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而不蚤夺之 蚤:通“早 ”B其当途之臣得势擅事以环其私 环:营求C此世之所以不治也 治:治理;太平D称能而官事 称:称赞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 分) ( )A操国柄而便私者也 弃甲曳兵而走B 威势者,人主之爪牙也 师道之不知C 何以明之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D则私剑之士安得无离于私勇而疾距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第一段作者运用了举例、比喻等论证方法,主要阐释了君主要凭借威力来明察身边的得势的大臣、擅权的亲信,否则就会陷于身危国死的境

12、地。5B第二段主要论述了国家动荡不安的原因是奸佞的大臣、亲信通过结党营私等手段来挟制了法术之士的任用和进谏,为此君主要明察善断的道理。C第三段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证明了英明的君主,只有按照功劳来封爵赏禄,衡量才能来进官任事,才能真正做到明晓忠奸、知人善任。D选文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君主如何利用权力来维护自身权威和国家的稳定;二是君主如何选用法术之士,以挟制大臣,保证法制的推行。第卷(共 120 分)四、 (23 分)11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夫马之所以能任重引车致远道者,以筋力也。 (3 分)(2)故有术不必用,而势不两立,法术之士焉得无危?(4 分)(3

13、)此所以聚贤能之士,而散私门之属也。 (3 分)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共 8 分)千秋岁 秦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1).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4 分)(2).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4 分)13请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

14、的空缺部分。 (两题任选一题) (5 分) ,知来者之可追。 ,觉今是而昨非。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送我至剡溪”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 ”;杜甫旅夜书怀 “星垂平野阔, 。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 (杜牧阿房宫 )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金戈铁马,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五、 (22 分)消失的故乡(谢冕)这座曾经长满古榕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里度过难忘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可是如今,我却在日夜思念的家乡迷了路:它变得让我辨认不出来了。通常

15、,人们在说“认 不出” 某地时 ,总暗含着“变化真大” 的那份欢喜,我不是,我只是失望和遗憾。6我认不出我熟悉的城市了,不是因为那里盖起了许多过去没有的大楼,也不是那里出现了什么新鲜和豪华,而是,而是,我昔时熟悉并引为骄傲的东西已经消失。我家后面那一片梅林消失了,那迎着南国凛冽的风霜绽放的梅花消失了。那里变成了嘈杂的市集和杂沓的民居。我在由童年走向青年的熟悉的小径上迷了路。我没有喜悦,也不是悲哀,我似是随着年华的失去而一起失去了什么。为了不迷路,那天我特意约请了一位年青的朋友陪我走。那里有梦中时常出现的三口并排的水井,母亲总在井台上忙碌,她洗菜或洗衣的手总是在冬天的水里冻得通红。井台上边,几棵茂密的龙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