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035483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DF 页数:23 大小:89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生物试题含答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20182018 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届高三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2017-10-22017-10-2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 RNA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RNA 是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 B. 糖蛋白、抗体都具有特异性 C. 酶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 D. 葡萄糖、乳酸、氨基酸依次是光合作用、细胞呼吸、基因表达的产物 【答案】B 【解析】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DNA,A 错误;糖蛋白、抗体都具有特异性,B 正确;酶是细胞自身合成的, 可以通过胞吐的方式出细胞,C 错误;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氨基酸是基因表达形成蛋白质过程中的原 料,D 错误。 2. 2015 年诺贝

2、尔奖获得者屠呦呦从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它能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 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到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进而达 到抗疟的目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疟原虫的细胞与人的成熟红细胞具有的生物膜种类相同 B. 疟原虫的细胞内自噬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点 C. 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疟原虫细胞内能量的供应机制受到影响 D. 在青蒿素的作用下,红细胞运输营养物质的速率明显下降 【答案】C 【解析】青蒿素能作用于疟原虫而不影响人的成熟红细胞,说明它们的生物膜种类不同,A 错误;疟原虫的 细胞内自噬泡与细胞膜的融合体现细胞

3、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 错误;青蒿素能干扰疟原虫表膜 一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影响其能量的供应机制,C 正确;青蒿素不影响人体红细 胞运输营养物质的速率,D 错误。 【考点定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3. 将蛋清溶液做如下两种方式的处理: 蛋清溶液有蛋白质析出蛋白质溶解,得到溶液甲 蛋清溶液有蛋白块产生蛋白块溶解,得到溶液乙 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经过程处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没有遭到破坏 B. 经过程处理,分别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 2 C. 过程有水分子的产生,过程有水分子的消耗 D. 向甲、乙两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变紫色,

4、乙溶液不会变紫色 【答案】B 【解析】过程分别属于蛋白质的盐析和溶解,是物理变化,不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及肽键,过 程中经高温处理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被破坏而变性,不破坏肽键,过程蛋白质经蛋白酶水解为多肽和某 些氨基酸,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和肽键,A 错误、B 正确; 过程的处理使蛋白质变性,不消耗水也 没有水的产生,过程蛋白质经蛋白酶水解为多肽和某些氨基酸而消耗了水,C 错误; D、甲乙两种溶液中均有肽键存在,向甲、乙两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甲溶液变紫色,乙溶液也会变紫色, D 错误。 【考点定位】蛋白质变性、鉴定 【名师点睛】 (1)蛋白质盐析:少量的盐(如硫酸铵、硫酸钠等)能促进蛋白质

5、的溶解,但如向蛋白质溶液 中加入浓的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作用叫做盐析,析出的蛋白质再继续加 水时,仍能溶解,并不影响原来蛋白质的性质,盐析属于物理变化; (2)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受热、紫外线、X 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如铅、铜、汞等)盐、一些有机 物(甲醛、酒精、苯甲酸)等作用时会凝结,这种凝结是不可逆的,即凝结后不能在水中重新溶解,这种变 化叫做变性;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成紫色是因为蛋白质中含有肽键。 4. 下列细胞器中能合成有机物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图示结构可知,图中是线粒体,是内质网,是叶绿体,是

6、核糖体 解:线粒体是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第二和第三阶段都可以生成 ATP,正确 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脂质的合成等有关,正确 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是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过程,正确 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正确 故选:D 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 5. 下列是生物体内的有关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 3 A. 肽键形成 B. 病毒核酸的形成 C. 转录 D. 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答案】A 【解析】肽键是相邻的两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发生在核糖体上。病毒核酸的形成发生在宿主细胞 内。对于真核细

7、胞来说,转录发生在细胞核(非细胞器)中或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中。对于一些能进行 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如蓝藻、光合细菌)来说,二氧化碳的固定并不发生在细胞器中。 6. 下列关于物质转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线粒体受损伤,会影响人的红细胞吸收 K B. 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C. 海水中的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质防止质壁分离 D. 胰岛素的分泌需要耗能 【答案】A 【解析】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其在吸收 K+的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A 错误;渗透压是指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水分子外流将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B 正确;海藻细胞可通过积累溶

8、质来增大溶质微粒对水分子的吸引力,进而来防止质壁分离,C 正确;胰岛素是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分泌 过程需要消耗能量,参与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D 正确。 【考点定位】物质的转运 【名师点睛】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 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 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7. 经诱变、筛选得到几种基因 A 与基因 B 突变的酵母菌突变体,它们的蛋白质分泌过程异常,如下图所示。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出现不同突变体说明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 B. 可用

9、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 C. A、B 基因双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 D. A、B 基因的突变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 4 【答案】C 【解析】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 正确;可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蛋白质的分泌过程,B 正确;A 基因突变体 蛋白质沉积在内质网,B 基因突变体蛋白质沉积在高尔基体,C 错误;A、B 基因的突变是高尔基体不能形 成小泡分泌到细胞外会影响细胞膜蛋白的更新,D 正确;答案是 C 【考点定位】分泌蛋白的合成 8. 下列有关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不正确的是( ) A. 叶绿体内类囊体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 B.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接受

10、更多神经递质进行信息传递 C. 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有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 线粒体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有利于有氧呼吸快速进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叶绿体中的光合色素位于类囊体的膜上,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堆叠使膜面积增大,有利 于光能的充分利用,A 正确;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神经递质的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的受体,B 错误;中心体与动物和低等植物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有关,C 正确;线粒体内膜是有氧 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内膜突起形成的嵴后,增大内膜面积,有利于附着更多有氧呼吸酶,D 正确。 考点: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名师点睛】 (1)线粒体

11、: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 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 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 (2)叶绿体: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 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9. 下图甲表示细胞中 ATP 反应链,图中 a、b、c 代表酶,A、B、C 代表化合物;图乙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 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的 B 含有 2 个高能磷酸键,C 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B. 神经细胞吸收 K+时,a 催化的反应加快,c 催化的反应被抑制 C. 研究酶活性与温度关

12、系时,可以选择 H2O2和 H2O2酶为实验材料 D. 图乙中温度 m 比 n 时酶活性低,此时更有利于酶的保存 【答案】D 5 【解析】图甲中的 B 是 ADP,含有 1 个高能磷酸键,A 错误;神经细胞吸收 K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a 催化的反应加速,但 c 催化的反应也会加速,B 错误;H2O2 在不同温度下,分解不同,研究酶活性与温度 关系时,不能选择 H2O2 和 H2O2 酶为实验材料,C 错误;低温抑制酶的活性,温度为 m 时比 n 时,更有利 于酶的保存,D 正确;固选 D。 【考点定位】ATP 的结构和功能及温度影响酶活性的知识。 【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13、,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 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0. 在野生型酵母菌线粒体内有氧呼吸相关酶作用下,显色剂 TTC 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 酵母菌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酶,TTC 不能使其呈红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TTC 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 B. 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不产生H C. 野生型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 D. 有氧条件下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不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意,显色剂 TTC 与H结合使酵母菌呈红色,呼吸缺陷型酵母菌由于缺乏有氧呼

14、吸相关酶,TTC 不能使其呈红色,所以 TTC 可用来鉴别野生型和呼吸缺陷型酵母菌,A 正确;呼吸缺陷型 酵母菌细胞由于缺乏有氧呼吸相关酶,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H,B 错误;野生型酵母菌有氧呼吸时丙酮 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分解,C 正确;有氧条件下野生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但呼吸缺陷型酵母菌只能进行无 氧呼吸,两者细胞呼吸产物不同,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酵母菌细胞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11. 以下过程不能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 A. 1,2,3,4 B. 1,2,5,6 C. 3,4,7,8 D. 5,6,7,8

15、【答案】C 6 【解析】ATP 的分解可在膜上进行,ATP 的合成大多在膜上进行;DNA 的转录与逆转录与膜无关;O2参与 有氧呼吸产生 H2O 及光合作用中 H2O 的分解均在膜上进行;葡萄糖分解成 CO2以及暗反应中 CO2还原生成 有机物,均不在膜上进行,C 正确。 【考点定位】细胞代谢。 12. 科学家将离体叶绿体浸泡在 pH=4 的酸性溶液中不能产生 ATP(见图 1) ,当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 pH=4 时(见图 2) ,将其转移到 pH=8 的碱性溶液中(见图 3)发现 ATP 合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 光可为该实验提供能量,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 B. 该实验中

16、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 C. 产生 ATP 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 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 D. 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依靠水的光解产生类似于图 3 的条件 【答案】A 【解析】该实验只能说明 ATP 的合成与 pH 有关,不能说明光是该实验进行的必要条件,A 项错误;叶绿体 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该实验中叶绿体完整,保证反应过程高效、有序地进行,B 项正确;根据题意和题图可 知,图 1 中,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腔的 pH 均为 7,但浸泡在 pH=4 的酸性溶液中,此时不能合成 ATP。图 2 中,叶绿体基质和类囊体均达到 pH=4。图 3 中,叶绿体基质中的 pH 高于类囊体腔,能合成 ATP。这说 明产生 ATP 的条件是类囊体腔中的 H+浓度高于叶绿体基质(或叶绿体基质中的 pH 高于类囊体腔) ,C 项正 确;水的光解能产生氧气和 H+,使类囊体腔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