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89034488 上传时间:2019-05-1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新药的处方及方解,一、方剂的定义,方剂:指对主治病证进行审证求因,决定治法后,选择合理的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的规则,通过合理配伍并酌定药量而成的。同时还应写明剂量、剂型和服用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有特殊禁忌的问题,也必须一并写明。,二、组方原则,1、中药组方的理论基础辩证论治 新药审批办法指出中药新药的研制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辩证论治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所以中药新药的组方是以辩证论治为基本理论基础的。即“ 法以证立,方从法出”。和临床处方的过程相反,新药的研制过程是“由方而法,由法而证”的逆过程,推导这一逆过程的原则就是辩证论治。辩证是关键环节,中药新药的研制针对中医证,

2、固然要辩证,就是针对中医病或西医病,也都离不开辩证。,2、中药新药组方的原则 君、臣、佐、使,君、臣、佐、使原被称为方剂的组成原则,也曾被改为主、辅、佐、使。其实只是方药组成配伍的一种规则,或者说是一种模式。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这一原则,并作了解释。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 主病之为君,佐君之为臣,应臣之为使。”元代李东垣进一步指出“ 主病之君,兼见何病,则以佐使药分治之,此制方之要也”。“君药份量最多,臣药次之,佐使药又次之,不可令臣过于君。君臣有序,相与宣摄,是可以御邪治病也。”。明代何柏斋又提出:“ 大抵药之治病,各其所主。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此外,金

3、人张洁古也有“ 力大者为君”之说。,根据历代方剂的分析,君、臣、佐、使解释如下: 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主要药物,其用量也是该药常规用量的大量,甚至超过常用量。 臣药: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重要药物;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作用的药物。,佐药:佐助药,即配合君药或臣药以加强疗效的药物,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但在本方中的作用次于臣药;佐制药,即用以消除、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而又能起到相反相成作用的药物;反佐药,用于因病势拒药而与君、臣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在病情复杂时须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散敛同配,辛开苦降不同。如温热剂中加入

4、少量寒凉药,或于寒凉剂中加入少量温热药以消除寒热相拒。,使药:引经药,即利用具有归经特点以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方中最次要的药物,加入方中可使功效更平和,减去也不影响方剂疗效,所谓“ 役使之品”。,上面君、臣、佐、使的意义是概括组方中的药物作用主次,应着重领会其精神。在实际应用中,每一个方剂中药物的多少,完全取决于病情和治法的需要,可多可少,不仅不必要求君臣佐使俱全,也不要求臣佐使药俱全。如君药常具引经作用,就不必再另加引经药;君臣既无毒,作用也不猛烈,就不必用佐制药。 总而言之,方药不可无君药,也不可君药多于臣药。,三、合理的组方,1、符合组方原则

5、; 2、治法明确; 3、方证合拍; 4、选药恰当; 5、药量合理; 6、毒副作用小; 7、临床疗效好。,四、组方常见问题,1、违反组方原则:君、臣、佐、使分析错误; 2、治法不正确:违背中医理论; 3、方证不一致:所主证候或分析错误,或证候适应面过宽; 4、选药欠妥当:乱用作用峻烈之品或作用不确切的药; 5、药量不合理:病重药轻或病轻药重; 6、毒副作用大: 7、药味过多: 8、重复现有处方:,五、资料20的书写要求,1、处方; 2、本方所主的病、证; 3、本方所主治的病、证的病因病机; 4、方解、分析功能主治,君、臣、佐、使。,六、举例,逍遥散丸 【处方】当归 100g 白芍 100g 柴胡 100g 白术(炒)100g 白茯苓 100g 甘草(蜜炙)80g 薄荷20g 生姜 100g 【功能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月经不调。,病机分析,肝藏血而主筋,开窍于目,上至颠顶,中行胸胁,下至少腹而络阴器,与冲、任二脉至为密切。 脾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营行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与带脉至为密切,而带脉药束诸经脉,故统摄血行而与月经、带下关系密切。,处方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中医/养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