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90115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选】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选】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选】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选】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说课稿)【教材分析】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共 8 个自然段。课文紧扣“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这一中心展开说明,层次清楚。先以二者之间最直观的“长得太像了”起笔,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对火星的感性认识,也为接下来对火星与地球深层次的相似“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埋下伏笔。接着顺应读者阅读期待,以设问句“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过渡,阐述了对水的两种来源的猜测。行文至此,作者想到读者会自然产生新的疑问:为何现在火星上没有水呢?于是,再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对火星上没留住水的原因的论述。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地让读者逐步明白了火星与地球这对“孪生兄弟”的相似之处和不

2、同之处。本文语言简洁、科学、严谨,但不乏味,源于文章中多处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如:“孪生兄弟” 、 “兄弟俩” 、 “长得太像了” 、 “家常便饭” 、 “致命缺陷” 、 “一去不复返” 、 “集体大逃亡” 、 “裹挟着逃向”等,将深奥复杂的科学道理说得有趣生动,让人感觉十分亲切。【目标预设】1认知目标:(1)正确、流利、清楚地朗读课文。(2)通过学习,认识火星,了解火星。2技能目标:(1)能感受科学说明文用语的严密。(2)在探究式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浏览、整理、加工信息,拓展理解课文的背景内容,增强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材料及老师提供

3、的相关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宇宙奥秘的情感。【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把火星称为地球“孪生兄弟”的道理,通过朗读体会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把道理说清楚的。【设计理念】1语文教学中,读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基本的、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尤其科普类文章更要给学生充分的静读默思的空间。2.追求教学倡简,整合教学资源(目标、内容、手段等) ,把教学的重点定位在学习语言文字上,即循文品“味” 。【设计思路】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这类科普说明文是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课文类型。觉得这样的课文“语文味”不足,而且课文所讲内容往往离我们日常生活太远。常常让我们望“文”兴叹。如何将科普说明文

4、上出语文味呢?一、挖掘文本的语文因素,教科学课所不教。1细读课文,感悟文本谋篇布局之精妙。解读教材,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写作思路:以“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 ”为中心论点,在浅层次的相似“长得太像了”的基础上,推测“一样有水和生命的存在” ,并通过科学论证, “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 。进而顺应读者的阅读思路,通过设问的方式,阐述了两个问题:“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火星上没留住水?那么,在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结合高段语文教学的特点,着眼于篇章,在关注“表达了什么”的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如何表达” ,在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引导学生去学习感受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丰富学生的语文素

5、养。2预设语文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作为科普说明文,教学目标之一,首先就是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丰富科学素养,如何完成这一目标,重要的抓手应该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对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自然习得。这也是有别于科学课的显著特征。因此,找准训练点,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训练是教学重点所在。基于此,我预设了一系列的语文训练环节,如:各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再如,学习完第一段的排比句后,复述内容;对比分析一组句子,了解说明方法,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简洁、严谨;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对照动画演示,做解说员讲解火星水的来源等。这些环节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为引导学生加

6、深理解、提高认识、丰富积累提供了平台。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各类火星图片的出示,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视频的播放,火星上水的来源的动画演示等,便利用了这一优势,填补了学生认知的空白点,将抽象的语言变为直观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突破重难点。三、唤醒学生探索宇宙的意识,给学生埋下揭开火星生命之谜的种子。不上画句号的课,已是不少老师的共识。火星之神秘,宇宙之浩瀚绝非一节课能讲述完。随机引导学生课后去看相关图书或上网。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探索宇宙的种子。【简要说明】第一课时教学任务:一、揭题解题1板书课题 读准“孪”2.读题,你能从课题知道些什么?有什么疑问?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

7、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思考问题为什么说火星是地球的“孪生兄弟”?2检查自学情况3通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三、指导习字1指导难写字词2生描红临写 师巡视反馈四、作业:抄写词语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梦圆飞天,让我们激动不已,我们人类已迈出了探索宇宙的一大步。在群星璀璨的太空中,我们知道火星和地球是“孪生兄弟” ,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把火星和地球称为孪生兄弟呢?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探讨这个问题。2、生齐读课题。意图: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 “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注

8、意力,能让学生处于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着急之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二、精读领悟第一段(第一自然段)1自读第一段,思考并回答:(1)什么叫“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科学家推测“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 ,他们的依据是什么?多媒体出示:师引读,学生接读(同样同样同样同样甚至连” )教师点击“甚至” ,从“甚至”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甚至”进一步说明了它们非常相似。 )2认真朗读句子,说说人们为什么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孪生兄弟” 。口述火星和地球“太像”的地方。这句话中连用了四个“同样” ,像这样意思相关、结构相同、语气一致的句子,我们把它叫做排比句。指名学生

9、朗读。在读中感受排比句表达的作用。看来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真是恰如其分、十分形象难怪人们把地球和火星称为太阳系中的“孪生兄弟” 。意图:语文课程标准在五年级第二学段就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这一环节从 “推测”这个词入手,让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既是一种语言的学习,又有此展开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排比句的作用说明火星与地球确实像“孪生兄弟” ,科学家的推测是有事实根据的。这样,将语言学习与思想内容的理解较好的融合在一起,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一致性。板书:同样生齐读,再次感受到火星与地球之间极大的相似程

10、度。三、精读领悟第二段(第二至五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并回答:(1) “推断”是什么意思?科学家推断出一个什么结论?生:火星上曾经有水。板书:曾经有水(2)科学家根据什么作出火星上有水的推断?(3)学生自主阅读,同桌讨论归纳。意图: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求知欲,训练学生概括表达能力。根据有二:一是通过分析火星照片资料,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二是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证实火星曾经有水。2比较,多媒体出示:A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发现干涸的河床,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2004 年 3 月以后,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进一步

11、证实了火星上曾经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B科学家发现火星上有干涸的河床。2004 年 3 月以后,人类进一步证实了火星上有水的推断。那么,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呢?(1)自读,思考:说明文要求语言简洁、浅显。第二段文字更简洁,是否可以将原文改为第二段文字?为什么?(2)小组交流,取长补短,进一步充实自己的观点。(3)引导交流,教师适时点评,让学生知道以下句子或词语不能省去,学生讲到一处就点击一处。“科学家研究分析了火星的照片资料”科学研究和科学推测是不能凭空捏造的,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 (同时点击多媒体课件中的火星河床图片)“该河床宽达上百千米,远胜过今天地球上的亚马孙河”

12、用地球上人们熟知的事物做对比,使人们更容易感受火星上干涸河床的规模。这是说明文中常见的“列举数字” 、 “比较”方法。“人类通过对火星岩石的钻孔分析”说明证实科学推断也是需要讲究证据的。这是一种科学的研究态度。 (出示钻孔图补充文字材料)“曾经”这个词语暗示着如今火星并没有水的存在。只是在遥远的过去,这个星球上存在过水。这样的表述更加科学。意图:对比分析是常用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通过比较、辨析,让学生知道说明文的语言不仅要求简洁,还要科学、严谨,让学生知道科学家作出推断采用了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有科学依据的。同时,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列数据” 、 “作对比”这两种常用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13、,其中图片的使用加强了直观性,填补学生对火星认知的空白。(4)生齐读第二自然段3那么,火星上的水是哪里来的呢?自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画出有关的结论性语句。 (学生自主学习,随后交流)意图:阅读教学要遵循“整体性原则” 。这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段内容,在接下来的局部阅读中,学生始终把握整体,不致偏离阅读方向。)多媒体出示结论:一是持续数亿年的彗星和陨石风暴,给火星送去了最初的水;二是在火星诞生之初,水的成分就已经潜藏在一些矿物中了。4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第三至五自然段,了解火星上水的来源。(1)彗星和陨石是怎样给火星送去水的?(结合看彗星撞火星和地球视频)(2)潜藏在矿物中的水是怎样来到

14、火星表面的?5、 (1)讨论第一个问题,穿插讨论: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当时,太阳系内有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家常便饭。家常便饭:本义是指很平常、经常发生的意思。文中指太阳系中无数大大小小的碎片四处游荡,彼此碰撞是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事,很平常。这段中还有哪些词语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经常、突如其来、无数、四处”)意图:阅读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与基本能力的培养。理解“家常便饭”这个词语的意思,意在结合具体材料教会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在多次的训练中习得学习方法。 (2)讨论第二个问题(结合动画演示)6作者在叙述水的来源时,为什么用“也许” 、

15、“可能”这类词?(生思考交流:因为这是科学家的推测,不一定完全确切)意图:再次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严谨。7说话练习:(结合视频、动画演示)请你尝试着说一说火星上的水是从哪里来的?说的时候可不能犯科学错误,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科学严谨,试试看!8学生准备,后请两名学生说,老师引领其他学生共同评点。9齐读第二段,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推想了火星上水的两种来源:一是陨石或彗星带去的,二是潜藏在一些矿物中的。板书:水的来源四、精读第三段(第六至第八自然段)1引读第六自然段,说说这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过渡,引起下文)2认真阅读第七自然段,讨论:火星为什么没能留住水?(1) 引导学生找到并出示:火星本身的

16、致命缺陷与导致的结果(2) 火星本身的致命缺陷有哪些?用直线画出来这些缺陷是如何导致这个结果的?用曲线画出来(3) 多媒体出示这一段话,出示答案板书:留不住水(4)结合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A多媒体出示:持续不断的火星气体集体大逃亡,使得火星表面的液态水难以长时间存在。B指导理解“持续不断”的意思C “集体大逃亡”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呢?引导学生想象描绘由于火星引力小,致使火星表面的液态水蒸发变成大量气体离开火星的样子。D教师总结:这里用一种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方法,使枯燥的科普读物充满生趣。意图:通过对“集体大逃亡”以及上文中的“家常便饭”的理解,在读懂这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感受作者是如何采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把复杂难懂的科学问题说得如此生动有趣。这也是说明性文章常用的一种写法。(5)指名朗读,齐读3指名朗读第八自然段,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