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85764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304.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三台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附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四川省三台中学四川省三台中学 2019 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月考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这说明 A. 儒家思想延绵的合理性 B. 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 C. 血缘政治开启于夏朝 D. 礼是三代思想的核心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孔子的意思是商朝承袭了夏朝的政治制度,后来的周朝又承袭了商朝的政治制度,后世继承 周朝礼乐制度的,即使经过百世也可以看到前代的影子,据此可知材料说明了文明发展的相对延续性,故选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时还没有出现

2、儒学,所以 A 的说法不符合材料的意思,故可排除;材料中没有 涉及到血缘政治,故可排除 C;材料中的礼是指政治制度,所以 D 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故可排除。 2.秦统一中国后,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 ,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以每户 6 口计,总数在 70 万以 上。其主要目的是 A. 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 B. 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 C. 强化关中地区中心地位 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万户”可知秦朝将天下豪富迁于咸阳十二万户 便于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从而提升关中地区的地位,故选 C 项;材料主要强调的

3、是强化关中地区的地位,而 不是强调加强君主专制主义统治,排除 A 项;据材料“中央政府组织实关中”,可知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关中地 区的发展,而未涉及到全国经济协调发展,排除 B 项;材料主旨并未强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D 项。 3.苏轼在东坡志林中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 - 2 - 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这反映了 A. 苏轼关心百姓疾苦 B. 三国演义盛行当时 C. 宋代市井生活丰富 D. 尊刘贬曹观念深人民心 【答案】C 【解析】 “涂巷中小儿薄劣”说明民间市井生活的特点,C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百姓疾苦,A

4、 错误;三国演义 是明末清初著作,B 错误;D 中深入人心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中属于个别现象。 4.洪武九年(1376 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 、 “布政使司” 、 “藩司” ,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明太祖这一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 抑制地方藩王割据势力 B. 提高地方机构的行政效率 C. 削弱丞相行政管理职权 D. 改变地方权力过大的弊端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元朝实行中书省制度,集地方军政、财政和民政等大权于一身,权力较大,明太祖 将行中书省改为承宣布政使司,派布政使到地方掌管一省之民政与财政,分割地方权力,改

5、变了地方权力过 大的弊端。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明太祖朱元璋设立三司的目的是分散地方权力,并非抑制地方藩 王的割据势力;B 选项错误,分散地方权力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C 选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削弱地 方权力,与中央官员丞相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5.鸦片战争爆发前后,林则徐组织翻译了大量外国的政治、法律、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资料,还派人 迅速编译了国际法 ,这是西方国际法学著作开始正式传入中国的标志。 国际法的编译 A. 推动了晚清政治体制变革 B. 开启了西方法制中国化的历程 C. 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 D. 奠定了政治近代化的理论基础 【答案】C 【解析】

6、【详解】依据材料可知,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与西方 - 3 - 国家交往增多,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并将其作为外交斗争的武器,适应了与列强斗争的需要,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晚清政治体制改革出现在甲午战后,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组织编译国际法无关; B 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近代国际法被引入中国,不是结合中国国情实现中国化;D 选项错误,依据 所学可知,林则徐编译国际法的目的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不能为政治近代化奠定理论基础。故正确答 案为 C 选项。 6.下图为俗称“袁大头”的一元银币,由中央银行根据北京国民政府颁布的国币条例统一发行。新币发 行后,很快风行全国, “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

7、币。此举 A. 统一了全国流通的货币 B. 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C. 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 导致官僚资本不断膨胀 【答案】C 【解析】 【详解】民国建立后,中央财政几乎有出无入,财政危机十分严重, “袁大头”逐渐成为市场流通的主币促 进了银元的统一,稳定了市场的金融,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故 C 项正确;新币的发行并不是统一了全国 流通的货币,A 错误;国币条例颁行属于经济政策,并没有结束了军阀割据的局面,B 错误;官僚资本 的膨胀是国民政府统治时期,与材料现象不符合,D 错误。 7.1942 年,毛泽东作了组织起来的报告,号召根据地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建立起消费、生产、运输等 合作社,

8、并注重“公私兼顾” 、 “军民兼顾” ,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大生产运动。根 据地的这一做法 A. 壮大了国营经济 B. 意在减轻民众负担 C. 扩大了统一战线 D. 发展了根据地经济 【答案】D 【解析】 - 4 - 【详解】依据材料可知,根据地的这一做法有效地组织群众力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了根据地的经济, 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1942 年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新中国并未建立,中国共产党并未取得执政党的 地位,根据地合作社不是“国营经济” ;B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的目的是将民众有效的组织 起来,提高了劳动生产力,推动大生产运动,不是减轻民众负担;

9、C 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实施前后根据地军 民都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力量,并未得到扩大。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8.1984 年被称为“中国企业元年” ,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 下。如李经纬创办的“健力宝”品牌挂靠在佛山市政府名下,鲁冠球创办的“万向”集团挂靠在萧山市政府 名下。这反映出 A. 传统发展理念仍需突破 B. 民营企业缺乏法律支持 C. 国有企业改革刻不容缓 D. 改革开放已经裹足不前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尽管中央文件明确鼓励私人创办企业,许多民营企业仍然挂靠在集体名下”来看,由于受传统 发展理念的影响,人们仍然对私有制的发展前途

10、信心不足。故答案为 A 项。B、C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D 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9.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显然是自然的产物,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在本性上而非偶然地脱离城邦的人, 他要么是一位超人,要么是一个鄙夫。无族、无法、无家之人,这种人是卑贱的,具有这种本性的人是 好战之人,这种人就仿佛棋盘中的孤子。这说明 A. 人的自由受城邦生活的制约 B. 亚里士多德崇尚和平与正义 C. 在城邦居住者皆为城邦公民 D. 希腊城邦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答案】A 【解析】 【详解】亚里士多德否定脱离城邦的人的态度,认为“无族、无法、无家”是最卑贱的,强调人的自由应该 受到城邦的制约,故 A 正确。材料体

11、现的是亚里士多德崇尚城邦体制,并不是和平与正义,故 B 错误。 城 邦公民不包含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等,故 C 错误。希腊城邦的阶级本质在材料中并未涉及,故 D 错误。 10.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用武力打开各国大门,将 - 5 - 整个世界征服于脚下。被征服的人民在这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也开始追求工业化。从这个时 候起,一个世界性的现代化过程就开始了。这说明 A. 当今世界各国已实现现代化 B. 现代化过程即主动融人世界过程 C. 有些国家现代化具有被动性 D. 西方的崛起起源于工业的现代化 【答案】C 【解析】 西方殖民扩张过程中促使殖民地被动进行近代化, “被征服的人民在这

12、个过程中饱受苦难。他们为了生存, 也开始追求工业化”正说明这一特点,C 正确;A 中各国实现现代化说法绝对;B 中主动说法不符合材料主 旨;西方崛起主要最先实现殖民扩张,D 错误。 11.古典自由主义者认为“自由放任”才是最好的经济政策,坚决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然而,罗斯福总统也 经常谈到“自由” ,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政”的顺利进行。这一现象说 明 A. “新政”因遭到激烈反对而不断趋向保守、稳健 B. 罗斯福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 C. 传统理念可改造成为改革服务的精神动力 D. “新政”未改变“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

13、罗斯福总统也经常谈到自由 ,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新 政的顺利进行”可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经过改造,推动了罗斯福新政的顺利进行,故 C 正确;材 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新政不断趋向保守、稳 健,排除 A;材料反映罗斯福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进行改造,促进了新政的顺利进行,材料无法体现罗斯福 试图让步以缓和与反对者间的矛盾,排除 B;根据“并创造性地提出了四大自由的概念,有力推动了 新政的顺利进行”可知,罗斯福创造性的利用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改变了“自由主义”的政策内涵, 故 D 错误。 12.1971 年尼克松宣布停止履

14、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同时增加 10的进口税。于是,各国与美国谈判,最 终以美元贬值 10及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 年美元再次贬值 10,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这 表明 A. 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 - 6 - B. 美元丧失了国际货币地位 C. 美国实行通货紧缩政策 D.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冲击 【答案】D 【解析】 【详解】据材料“尼克松宣布停止履行美元兑换黄金的义务,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结合所学可 知,伴随着欧共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故选 D 项:依所学,关税及贸 易总协定确立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并未表明国际贸易体系陷入混乱

15、,排除 A 项 ;依所学,布雷 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美元国际货币地位下降,但并未丧失,排除 B 项;根据材料“最终以美元贬值 10及 其他国家货币升值而告终,1973 年美元再次贬值 10, ”可知美国实行的并不是通货紧缩政策且无法体现材 料主旨,故排除 C 项。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中华帝国国力强盛,传教士不能“一手拿十字架,一手拿宝剑” ,凭借坚船利炮进 行文化渗透,而必须采用适应中国国情的适应性策略。1582 年利玛窦到肇庆后,极力结交广州提督、肇庆 知府等明朝官僚及中国的士大夫,向他们赠献日晷、自鸣钟、地图等“方物” ,并与徐光启等人合作翻译 几何原本 同文指算

16、 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译著。以扩大自己的影响,方便传教。耶稣会士明白想楔 入中国社会,必须适应中国习俗,为此他们“习华言,易华服,读儒书,从儒教” 。很多传教士在意识到士 大夫阶层在中国的重要性后,为自己取具有中国韵味的名字,并改穿儒服,以“西儒”形象优游于士大夫群 中。在传教同时,罗明坚和利玛窦合编的葡汉辞典 ,葡萄牙耶稣会士曾德昭著大中国志 ,为西方人理 解中国,尤其是学习中国语言提供了理论前提。 摘编自略论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之成因”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武力侵略, 望厦条约 、 北京条约中关于允许外国来华传教 的条款,为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依据。一些传教士鼓吹对华发动武装侵略、干涉中国内政,激起国人 对基督教的仇恨和排斥,各种教案频频发生。传教士采取了多种活动改善基督教在国人心中的形象。在太平 天国、戍变法、辛亥革命中都有传教士的影子。传教士在中国大力创办文化事业,在 19 世纪后半叶,外国 传教士在中国创办了约 170 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