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5万填图修订版060806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89574 上传时间:2017-05-20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5万填图修订版060806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精选】5万填图修订版060806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精选】5万填图修订版060806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精选】5万填图修订版060806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精选】5万填图修订版060806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5万填图修订版0608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5万填图修订版060806(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范围 1.1 本技术要求在明确了 1:50000 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性质、目的任务的基础上,对该项工作设计编写、工作内容、技术方法、工作程度与精度要求、综合整理、图件编制、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质量监控、成果验收与出版等作出了规定。1.2 本技术要求是1:50000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工作设计编审、质量监控和成果验收的主要依据。2 引用标准DZ/T0001-91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 ;DZ/T 0158-95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 ZB/T D10 004-89 城市地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技术要求(1:50000 ) ;GB 958-99 区域

2、地质图图式图例 ;DZ/T 0179-1997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 ;DD2004-04战略性矿产远景调查技术要求 (试行) ;GB/T14158-93区域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综合勘查规范 (1:50000) ;DZ/T 0051-95 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要求(试行)1:500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3) ;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中物探化探工作要求(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1986) ;DZ/T 0167-95 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定 ;数字区域地质调查技术(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中国地质调查局,2005)

3、。3 总则3.1 1:50000 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是国土调查中的一项基础地质调查工作。3.2 1:50000 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工作一般包括组队、收集资料及野外踏勘、设计编审、野外调查、资料整理与原始资料数据库建设、野外验收、图件编制与最终成果数据库(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建设、报告编写、成果验收、成果出版、资料归档与汇交等程序。上述程序之间是互为关联、密不可分的一个有机整体。23.3 1:50000 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目的任务是以详实的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通过填制 1:50000 地质图、1:50000 矿产图等 ,为矿产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农业地质和城市地质

4、调查,为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为地学科学研究和教学等提供基础地质资料,同时为社会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地质信息。3.4 在优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针对调查区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重大问题,结合考虑推动国家重大地学理论发展和改进地质调查技术方法需要的基础上,按照构造单元完整性、国土资源分布条件的相似性和自然经济地理区划的统一性,进行总体部署,并采用 1:50000 国际分幅的单幅或多幅 (一般 2 4 幅) 测制,项目工作周期一般为 34 年。3.5 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必须以当代地球科学系统观和国内外先进的地质理论为指导,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方法,以野外观察为主要手段, 客观准

5、确地观察记录野外地质现象,取全、取准野外的各项原始地质资料。通过野外室内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地质观察研究,查明区内地层、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混杂岩) 、古生物、构造、矿产以及其他各种地质体的特征,并研究其属性、形成时代、形成环境和发展历史等地质问题。3.6 除进行详实的基础地质调查外,对调查区存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和城市地质等重大问题,必须开展相应的专项调查内容,具体内容应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3.7 重要成矿区带所开展的区域矿产调查的图幅,应视工作区特点和研究程度开展必要的物、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物、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

6、发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3.8 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要与科学研究相结合,针对地学领域的一些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开展研究工作。综合运用物、化、遥等多种技术方法,加强深部地质结构构造等隐伏地质信息的提取,多途径、多角度解决图幅内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成矿规律研究,提高图幅整体调查和研究水平。3.9 地质复杂程度、工作条件和研究程度不同的地区,其工作重点和工作内容要有所侧重和区别,不平均使用工作量。结合区内地质、自然地理和气候特点,科学合理地部署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工作。3.10 根据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项目所涉及的专业内容、技术要求和工作量等,合理组队。一般一个单幅项目组应由 45 名地质技术骨干组

7、成。多幅联测的项目组酌情增加地质技术人员数量。项目组要保持技术骨干人员的相对稳定。34 资料收集与利用4.1数字地形资料准备4.1.1 1:50000 地质图、矿产图 的地理底图采用国家测绘局出版的 1:50000地形图或国家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 1:50000 矢量化地形图 (数据) 。野外工作底图(野外数据采集手图) 采用符合精度要求的 1:25000 的(矢量化)地形图。4.1.2 如调查区没有 1:25000 比例尺地形图,可报请上级主管单位审批后,采用 1:50000 地形图按有关规定放大编制成 1:25000 (矢量化) 地形图( 数据) ,并补充有关现势性资料,作为野外工作底图。4

8、.2 前人地质、矿产等资料收集与分析4.2.1 收集资料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对调查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现状,总结前人的工作成果,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本次工作主攻方向。4.2.2 收集调查区已有资料包括区域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物化遥等调查成果和所有的综合或专项调查的科研报告、专著(如“地质志” , “地层典”等)、研究论文等,特别是最新的、总结性的资料以及各种实物资料,如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钻孔岩芯,各类岩石薄片等。4.2.3 对不同时期形成的地质资料,要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及对比处理,要准确把握前人划分填图单位的

9、含义,在地质填图中正确运用,必要时可进行合理的修定。4.2.4 系统收集前人的样品测试成果,在对其测试方法、测试精度、测试单位全面了解和对其质量进行评估的基础上,合理利用。4.2.5 应以地质成矿观点为指导,在收集各省成矿预测和规划图等资料的基础上,按区域成矿单元处理以往物、化探数据,综合分析 1:20 万(或 1:50 万)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布范围及检查情况,圈定有利异常及重点工作区,作为部署野外区域矿产调查工作的依据。4.2.6 查阅调查区有关人文、地理、气候、交通等方面资料,详细了解调查区野外工作条件,为野外工作开展提供必要的地形、道路、物资供应、居住等背景资料。4.3

10、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4.3.1 遥感数据收集和利用的目的是为解决图幅地质填图中基础地质问题提供空间信息。遥感影像图是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重要野外工作图件,应在野外工作开展之前完成数据处理和制图。443.2 尽可能收集多时相、多波段分辨率高的遥感数据。选择其中现势性强、各种干扰小、特征信息量(色调、形态等)丰富的数据作为基础遥感图像数据。4.3.3 应分别采用预处理、基础图像处理和专题图像处理等多种类型的遥感数据处理方法,以获取满足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各个阶段所需要的遥感数据图像。4.3.4 在重要成矿区带必须系统提取与成矿关系密切的遥感异常,为编制成矿规律图和进行矿产预测提供资料。4.3.5

11、经处理的遥感影像应整合在数字填图系统中,作为野外数据采集的基础背景图层。遥感地质解译应贯穿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的全过程。4.3.6 遥感地质解译工作重点是:区域构造格架解译;各类地质填图单元解译;矿产地质解译(如已知成矿、控矿地质体、地质构造追索圈定,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遥感线、环、纹、斑、色调等特征影像提取,与成矿、控矿相关的隐伏岩体圈定等) ;灾害、环境地质解译(如滑坡、泥石泥、地裂缝、地面塌陷圈定等) 。4.4 地球物理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4.1 地球物理资料收集利用的目的,是配合区域地质区域矿产调查挖掘有关浅覆盖或深部地质体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等特征,提取隐伏地质体(如隐伏岩体、隐伏矿床等

12、)的物理信息。4.4.2 详细收集调查区内有关地球物理资料,如区域重力、航磁、航放以及电磁测深、地震剖面和物探测井等资料。要尽量收集使用最新资料和高精度资料。4.4.3 对收集到的资料为使其统一,应按现行有关“规范” 要求进行整理。对以往工作进行评述,明确该资料能够解决该地区的区域地质区域矿产问题。4.4.4 对重要成矿区带取得的 1:5 万高精度磁测、重力资料及激发极化法测量资料应进行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解释。对高精度重力和高精度磁测数据一般要进行滤波、位场转换、解析延拓、局部异常的求取等数据处理。通过大比例尺物探数据的各类常规处理和对场源空间特征的分析,结合区域地质矿产特征,系统地推断控矿

13、构造、岩体、地层或标志层。综合研究成矿环境和地球物理找矿标志。4.4.5 应充分利用收集到的钻孔资料,测定岩芯物性参数,也可利用物性测井资料反演物性参数,了解岩石的垂向变化规律,为综合利用地球物理场资料进行地质矿产解释奠定基础。54.4.6 根据各种地质体(包括矿体)之间的物性差异、规模和分布情况,确定地球物理场进行地质和矿产解释的解译标志;利用解译标志,并和野外实际调查紧密配合,达到合理解译区域地质区域矿产问题的目的。4.4.7 在对不同比例尺、不同精度的地球物理资料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根据需要编制各种 1:50000 地球物理基础图件:布格重力异常图、航磁异常图、航空放射性异常图等。在综合研

14、究和解释推断的基础上,在覆盖区,结合钻孔等地质资料编制推断解释成果图:如推断地质构造格架图、控制剖面地质断面图以及局部典型地段的立体(三维)地质(构造)图。4.4.8 在物探工作程度较低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物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物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4.5 地球化学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5.1 应全面收集区内的区域地球化学、矿区(床)地球化学及异常查证等资料,依据不同性质、不同方法的地球化学资料,正确地利用与研究。4.5.2 区域化探、矿区(床)化探及异常查证、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

15、查资料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及环境地质等提供了多方面、多层次地学应用与研究信息。其应用范围大体为:(1) 基础地质:(a) 主要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组份特征; (b) 区域构造地球化学特征。(2) 矿产地质:(a) 区域地球化学背景与异常分布特征;(b)成矿区带、矿田及矿床地球化学特征;(c) 局部地球化学异常组合特征,异常解释、推断、追踪评价及找矿地球化学标志;(d) 系统整理化探异常的面积、强度、规模、浓度分带、组分分带、各种比值等数据,研究分析化探异常分布规律、元素组合规律及与物探异常关联对比等,结合异常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以及地表矿(化)点、蚀变带分布,对化探异常进行定性解释和分类排序,提出

16、矿产检查工作安排建议。(3) 环境地质:(a) 城市及重要经济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b) 重要农业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c) 地方病发生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 (d) 重要自然景观区元素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等。4.5.3 有关数据处理、推断解释、图件编制及异常查证等具体方法技术,见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等。4.5.4 对于化探资料利用,特别是西部景观复杂地区化探资料,应进行方法技术质量评估,以便正确利用该项资料。64.5.5 在化探工作程度较低的重要成矿区带,为配合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应视情况开展必要的高精度化探工作,具体内容要在任务书和设计书中加以明确。高精度化探的具体工作内容和精度,参照已公布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执行。4.6 钻孔资料的收集和利用4.6.1 钻孔资料是浅覆盖区、大型盆地区、海岸带(区)和平原区获取第四系、基岩地质和区域矿产地质资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要全面系统地收集调查区已有的各类钻孔资料,包括钻孔岩心编录资料和岩心实物资料。4.6.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