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88947686 上传时间:2019-05-1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州一中2018-2019-2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题语 文说明: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填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第卷 阅读题(72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顺民心”是先秦诸子对于如何治理国家而制定的一条重要的原则。但他们对于“民心”的理解又有所不同,只是将其作为一个理所当然的依据。对“民心”的不同理解,使他们对于如何治理国家产生了不同意见。在春秋战国时期,“民”的范围应是指“国人”宗族之人(包括贵族),或者“庶人”社会上所有的一般民众。论语子

2、路中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可见,孔子对于“民心”的理解,首先是“富”,其次是“礼”。“礼”是社会的秩序,是百姓遵守社会等级与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一种约定。百姓对于统治者与社会秩序的信心决定了他们是否愿意来到这个国家,所以有了“礼”的保障,百姓就会“既来之,则安之”。而同时,“富”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孔子出身贵族,希望生活在一个和谐有礼的文明社会当中。老子是史官,一向主张“无为”,他的论述时常是建立在君主的立场上;而百姓,在他看来就像“羊”一样是可以驾驭驱使的。百姓的心会被统治者所导向,所以

3、统治者不能够使百姓生起异心。在老子的眼里,百姓的意志是会随着天下形势不断地变化的,而且并不能做出自我判断。百姓最舒服的政治姿态就是符合“道”运行的政治姿态,这是最自然的不被打扰的状态。百姓少税少役,少受指令的限制,君主不矜功好战,自然就会积累财富。同时君主还应对百姓一视同仁,百姓愿意生活在一个平等公正的社会当中。法家韩非子的思想主要是为君主服务,而非为百姓着想,由此与老子所言称之“以百姓心为心”的平等之思想不同。韩非子认为百姓所希望的理想社会,是君主圣人能够公正审判是非,要公正平等,要治乱饬邪,制止淫荡泛滥。有明法严刑可以让百姓规范自己,杜绝恶的行为,杜绝僭越,使国家富强。韩非子是贵族出身,对

4、于百姓的生活并未体贴过多,他所理解的民意,是从理论逻辑出发去推想的,把行法令、定是非、去奸邪放在第一。墨子在论述当中经常用人民死亡来说明儒家过于注重礼、排场,以此来证明政教不可行。在其他诸子的论述当中,并没有一家,有如此多的民众死亡事例。墨子身处人民大众之中,深知他们的难处,所以他提出节用、节葬,都是为了提供更多的物质需求,满足更多人的基本生存需要。墨子认为顺民心者,能够得到鬼神的祐助,并以此作为应该爱惜民意的依据。(摘编自江咏先秦诸子“民心”说内涵之差异)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儒家、道家、墨家都将“顺民心”作为治理国家的依据,但他们对“民心”的理解有所

5、不同。B使百姓富足并不是最终目的,使百姓知礼才是孔子所认为的接近理想的状态。C老子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建议统治者像驾驭驱使羊一样役使百姓,不使其生异心。D韩非子所认为的平等是法制上的平等,这与老子认为对百姓一视同仁的平等思想不同。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儒家的民心思想是达到“富”与“礼”,文中冉有与孔子的对话就直接佐证了这一观点。B第三段侧重论述道家主张的统治者要“无为”而治,顺“道”而为,同时兼顾公正。C法家的民心思想是法令公正,第四段侧重叙述韩非子的法制思想是为君主服务。来源:Z+xx+k.ComD末段论述了墨家的“顺民心”的思想,与儒家对民心思想的论述形成

6、对比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老子认为民心随势而变,但百姓并不能做出自我判断,因而统治者要顺其自然。B儒、道、墨三家因自身的社会地位不同,从而对“民心”的理解也产生了差异。C儒家、道家、法家与墨家都认为君主要坚持顺民心的原则,国家才能治理得好。D孔子的先“富”、老子的“少税少役”、墨子的“节用”都体现了对百姓的关注。(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诗词与音乐的碰撞,抑扬顿挫与绕梁三日的结合,经典咏流传的目的是经典永流传。这档探索中华传统诗词文化的节目给诗词带来了不一样的演绎与解读。经典诗词的传承不应该只存在于语

7、文课本中,更不应该只存在于老师逐字逐句的解释之中。每首诗词都有自身独特的意境和韵味,僵硬的讲解会破坏这份美感。诗和歌的结合,是回归也是创新,这种结合赋予了传统诗词文化一种新的传承形式。“寓教于乐”是教育工作者常常挂在嘴边的四个字,“教”是目的,而“乐”是手段,经典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寓教于多种形式。传统文化有时离我们很远,远到反复朗读背诵,逐字逐句分析也觉得生僻晦涩,难以理解。传统文化有时又离我们很近,近到在一次游戏、一次欣赏风景或者是一次参观博物馆时就可以脱口而出。传统文化不应该只是在课堂与书本中,一些新颖独特的形式反而可以赋予文化新的生机,也更能唤起学生的兴趣。“文以载道,歌以咏志”。看似毫无

8、关联的文章和音乐,恰恰提供了传承传统文化的一种思索。正如贺拉斯所言:“一首诗仅仅具有美是不够的,还必须有魅力”。传统文化本身并不缺乏独特的魅力,而新颖独到的形式则可以让这种魅力大放异彩,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乐意去探索经典文化。新颖的形式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与今的碰撞,可以激荡出耀眼的火花,赋予它新的活力。(摘编自吴一鸣创新传承的形式,人民日报2018年5月13日)材料二:戏曲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经过历史积淀的经典戏曲,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文化殿堂里占有重要一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丰润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地处东府的渭南,戏曲剧目繁多,素有“戏窝子”的美誉,秦腔、碗碗腔等剧种

9、在此十分流行。当年一部梁秋燕,可谓轰动一时,至今令人津津乐道。坊间有言:“看了梁秋燕,三天不吃饭。”足见梁秋燕在当时的影响力非同一般。如今,临渭区为学生们编排了梁秋燕花木兰十二把镰刀等经典传统戏曲,并组织专家编撰戏曲教材,同时成立校园戏曲兴趣班、戏剧社团,开展中小学生戏曲大赛,这就为普及戏曲艺术课程,实现“戏曲进校园”活动常态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戏曲进校园,无疑对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增加艺术细胞、加强艺术修养,都有显而易见的好处。作为美育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戏曲进校园让中小学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亲密接触,既能启迪思维,又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把宣传和思想教育渗透到娱

10、乐活动之中,为中小学生“减负”助力。(摘编自雷钟哲传承传统文化要跟上时代步伐,陕西日报2018年11月21日)材料三:为进一步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四”青年节前夕,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邀请到重庆国学院院长、重庆市人民政府参事刘明华教授到校举办“国学传承与文化自信”讲座,并指导传统文化进高校的有关工作。据了解,本次讲座是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五个一”系列活动之一。该学院已经连续五年举办“五个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每年以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为主题,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而形式举办各类传统文化活动。 活动现场,刘明华教授从国学热的背景、国学的内涵、从大师风骨看文化自

11、信三个角度,为大学生们解读了2017年发布的两办国学传承十八条,指出在这两个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人被国学所吸引,意识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他认为,国学的内涵就是传统文化,形式以文言为主,内容为经史子集,学科属于文史哲,中心内容是儒释道。他向大家介绍了以对繁体字的坚持表达文化自信的吴宓、被誉为“最后一位儒家”的梁漱溟两位国学大师的事迹,告诉同学们风骨源自于文化的力量,鼓励大学生为实现文化强国而努力。(摘编自传统文化进校园,传承国学经典增强文化自信,华龙网2018年5月3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经典咏流传节目对传统诗词做了不一样的演绎和解读,并告诉我们诗词的

12、传承不能只靠课文,而应创造出多种多样的形式。.让诗词和音乐结合是诗词传承的一种创新形式,旨在展现诗词的魅力,并吸引更多的学生去探索经典文化,进而传承发展。.渭南地区戏曲进校园活动的成功推行说明,要让戏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人民的戏曲文化修养。 .重庆工商大学举办“国学传承与文化自信”讲座,目的在于向学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鼓励他们为实现文化强国梦而努力。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材料三中刘明华列举吴宓和梁漱溟的事例,意在说明两位大师都从国学中汲取了力量,鼓励大学生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经典诗词若只是简单地依靠老师在课堂上逐字逐句生硬

13、地讲解,那么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意境和韵味就会受到破坏。.反复朗读背诵和逐字逐句分析传统文化中的一些诗词会让人感到晦涩难解,这便加大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难度。.素有“戏窝子”之称的渭南地区为学生编排了经典传统戏曲,邀请专家编写戏曲教材,实现了“戏曲进校园”活动的常态化。6.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出传承传统文化的措施有哪些。(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来源:学。科。网白雪猪头苏童我母亲凌晨就提着篮子去肉铺排队,可是她买不到猪头肉。人们明明看见肉联厂的小货车运来了八只猪头,八只猪头都冒着新鲜生猪特有的热气,我母亲排在第六位。可是等肉铺的门打开了,我

14、母亲却看见柜台上只放着四个小号的猪头,另外四只大的不见了。我母亲踮着脚向张云兰的脚下看,看见的是张云兰紫红色的胶鞋。那只胶鞋突然抬起来,把什么东西踢到更隐蔽的地方去了。我母亲断定那是一只大猪头。猪头售空了,我母亲却倔,“我数过的,一共来了八只。”我母亲说,“还有四只,拿出来!你不拿我自己进来拿了。”我母亲以为正义在她一边,人就有点冲动,推推这人,拨拨那人,可是也不知是肉铺里人太多,或者干脆就是人家故意挡着我母亲的去路,她怎么也无法进入柜台里侧。她听见张云兰冷笑的声音,你算老几呀,自己进来拿,谁批准你进来了?一些纷乱的男女混杂的声音此起彼伏地响起来,少数声音息事宁人,大多数声音却立场鲜明,表示他

15、们站在张云兰的一边。见喜的母亲向我母亲耳语了几句,竟然就让她冷静下来了。她说,“张云兰记仇,得罪谁也不能得罪她,我跟你一样,有五个孩子,都是长身体的年龄,要吃肉的,怎么去得罪她呢?”我们街上不公平的事情很多,还是说猪头吧,有的人到了八点钟才去肉铺,却提着猪头从肉铺里出来了。比如我们家隔壁的小兵,那天我母亲看见小兵肩上扛着一只猪头往家里走,尽管天底下的猪头长相雷同,我母亲还是一眼认出来,那就是清晨时分在肉铺失踪的猪头之一。小兵家没什么了不起的,他父亲在绸布店,母亲在杂货店,一个手里管着棉布,一个手里管着白糖,都是紧俏的凭票供应的东西,我母亲不是笨人,用不着问小兵就知道个究竟了。我母亲平时善于与女邻居相处,她手巧,会裁剪,也会缝纫,小兵的母亲经常求上门来,让我母亲缝这个缝那个的,我母亲有求必应。当然女邻居也给予了一定的回报,主要是赠送各种票证,有煤票,草纸票,最好的是布票。我们家那么多人,到了过年的时候,几乎不花钱,每人都有新衣服新裤子穿。那天夜里我母亲带了一只崭新的假领子到小兵家去了。小兵的母亲是个聪明的女人,她说,张云兰也有四个孩子呢,你给她家的孩子做几条裤子嘛!为了孩子的肚子,你就别管你的面子了,你做好了裤子我给送去,保证你有好处,马上要过年了,这么和她僵下去,你还指望有什么好东西端给孩子们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