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

上传人:阳光****师 文档编号:88938176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X 页数:109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1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课件(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考点一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A组 自主命题江苏卷题组 1.(2018江苏单科,6,3分,易)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 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 匠不懂技术,招摇撞骗,因造不出火药,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洋 务企业 ( ) A.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所雇洋匠皆为外行,五年高考,答案 B 从材料信息看,江南制造总局属于封建性质的官督商办企业,其生产技术大权被 洋人操纵,

2、甚至出现不懂技术的洋匠招摇撞骗的情况,这表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技术。故 选B项。材料信息反映了洋务企业管理的不合理之处,过度依赖洋匠,排除A项;洋务企业并不 是外资企业,排除C项;材料信息说明个别洋匠属于外行,而非全部,排除D项。,知识拓展 洋务运动时期军事工业的特点和影响 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具有垄断性、落后性和封建性等特点,其在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和民用企业的产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2.(2016江苏单科,7,3分,易)1884年刊行的直隶玉田县志载:“洋舶互市我之需于彼者, 至不可胜数,饮食日用曰洋货者,殆不啻十之五。”又据光绪雄县乡土志:“亚谷城村,居 民多以熬硝或

3、以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综合这些材料,可知这一时期 ( ) A.经营洋货和新产品的店铺增多 B.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C.洋货的销售在口岸遭到了抵制 D.外来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答案 B 材料中没有涉及“店铺”“口岸”的信息,A、C两项排除;“居民多以熬硝或以 硫黄蘸促灯为业,自火柴行,而此业渐歇”表明中国传统手工业遭到沉重打击,B项正确;“外来 技术的传入促进手工业发展”与材料主旨恰恰相反,D项错误。,知识拓展 晚清时期,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经营进口日用品(洋货)的行业有一定的发展, 原有的杂货店开始兼营洋货。随着进口的扩大,洋货的销售逐步向农村县镇扩展。

4、销售的商 品也由原来的手工业品而日益倾向于机器制品,并逐渐包括新兴的民族工业制品。机器制品 低廉的价格和优良的质地,成为对付传统手工业的重炮利器。因此,洋货的涌入不可能给传统 手工业和商业带来好运。,3.(2014江苏单科,7,3分,易)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农业社会, 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 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 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 )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

5、.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答案 D 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由题 干材料中“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 等信息可知D项正确。A项只是自然经济瓦解的部分征象;解读题干信息可知B、C两项不是 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命题评审 鸦片战争之后自然经济开始了解体的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近代中国经济变迁的 始终。本题所选择的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案例,比较典型地反映了近代中国自 然经济瓦解的过程。本题最具干扰性的选项是A项。抽样数据显示,11.72%的考生误选A项, 大概是看到“外销”的

6、字样。此处的外销,并不是指销往海外市场,而是指销往山外。怎么看 待这种外销呢?作为下管村的土产,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在近代以前就已存在,而不是近 代以来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4.(2017课标,28,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 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 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答案 A 从材料信息可知,开平煤矿正式

7、投产时每吨土煤缴税比洋煤多20余倍,后经李鸿 章奏准减少10多倍,税收的大幅减少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选A项。材料无法体现 对开平煤矿的管理,排除B项;减轻税收无法说明近代中国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在当时 情况下此举不可能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故C、D两项错误。,5.(2017课标,28,4分)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 B 本题以洋务企业福州船

8、政局采取“协造”方式生产作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理 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福州船政局创办之时,所需经费完全由政府拨付,因此所 造之船完全免费派拨给各省使用。随着政府投入的减少,福州船政局的资金出现严重困难,不 得不让用船一方承担一定的费用,这才产生了“协造”这一生产方式,据此分析B项正确。当 时,军用工业仍然以官办为主,故A项错误。当时,军工产品依然是直接供应国家军队,市场化趋 势并不明显,故C项错误。当时,近代轮船制造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等一系列困难,并 没有走出困境,故D项错误。,6.(2017课标,28,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9、。至今 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 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答案 D 本题以19世纪末中国社会出现的现象为切入点,旨在考查考生在全面解读材料 的基础上正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兴办实业的高潮,近 代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这得益于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故D项正确。这一时期,维新变 法运动还没有上升到政府政策的层面,其影响力有限,A项错误;政府对官督商办企业大力扶持 是在洋务运

10、动时期,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B项错误;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资本输 出大大增加,C项错误。,7.(2015课标,28,4分,0.351)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 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 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答案 D 1852年时,尽管东南沿海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但在广大的中国农村,自然经济 对西方工业品仍有顽强的抵制力,这导致西方工业品很难在中国销售。由材料信息可知,英国

11、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中国被认为是“无用的”、被在华英国商人当作生丝包装布使用,说明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故选D项。B项在题干材料中无从反映。A、C两项与题干材料表达的 意思不符。,8.(2015浙江文综,18,4分)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 光绪九年(188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 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答案 D 题干材料表明,1

12、883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低迷不振,导致胡雪岩囤积的大量生丝 无法销售出去,并最终破产,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无关。,9.(2014课标,28,4分,0.712)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 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答案 D 从材料信息看,19世纪中期,中国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远远低于印度,出现此 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对西方工业品有顽强的抵制力,故D项正确。A项 与材料主旨不符;鸦片战争后,中国国门洞开

13、,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故B项与史实不符;1853年, 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不低于印度,C项与史实不符。,10.(2014浙江文综,15,4分)清末某官员谈到铁路修建时说:“内开未尽之地宝,外收已亏之利 权。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这 一言论的含义是 ( ) A.“求富”“自强” B.“师夷长技” C.“中体西用” D.“民生主义”,答案 A 根据题干材料信息“铁路之利,首在利民,民之利既见,而国之利因之”可知,铁路 修建可使百姓、国家从中获利,这体现了“求富”的思想;从“利国之大端,则征兵转饷是矣” 可以得出“自强”的思想。故A项正确。“师

14、夷长技”“中体西用”这些思想主要指学习西 方先进技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两项错误。“民生主义”属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显 然不符合题意,D项可排除。,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1.(2016课标,29,4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 )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答案 C 材料强调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军备优势,这与洋务运动兴办军事企 业、编练海军、举办民用工业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

15、进近代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关,故C项正 确。当时中国军队的西式改革主要体现在海军建设上,远未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A项错误; B项中“集权制度”与题干材料中“军备优势”的叙述不符,排除;当时中国是西方侵略的主 要对象之一,不会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D项错误。,12.(2016课标,28,4分)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 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答案 C 材料表明,19世纪中期以后,西方生活日用品越来越广

16、泛地进入中国市场,说明民 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故C项正确。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的标志是南京条 约中协定关税,A项错误;中国近代商品经济虽然有所发展,但始终未取代自然经济的统治地 位,B项错误;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13.(2014山东文综,17,4分)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 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 映出 (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答案 D 根据材料信息“19世纪60年代”“番舶来银”可知,鸦片战争后,丝织品的国外市 场扩大;由“商人皆若狂”“家家置纺车”可知,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故 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不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排除B项。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均与中国19世纪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