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地貌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937374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PT 页数:409 大小:6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地貌_第1页
第1页 / 共409页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地貌_第2页
第2页 / 共409页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地貌_第3页
第3页 / 共409页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地貌_第4页
第4页 / 共409页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地貌_第5页
第5页 / 共4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地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伍光和版)第五章地貌(4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地球,地壳,大气与气候,海洋与陆地水,地貌,土壤圈,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地貌的定义,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地貌或称地形,指地球硬表面由地貌内外动力相互作用塑造而成的多种多样的外貌或形态。,概述-内营力对地貌的影响,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

2、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内力作用使地球表层物质全部处在构造运动状态之中,使地壳发生垂直运动、水平运动、褶皱运动、裂断运动、岩浆活动、地震活动以及重力作用等。 内力对地貌的影响最深刻,世界上巨型和大型地貌主要是由内力所造成,但它的作用过程除火山和地震外都非常缓慢。,概述-内营力对地貌的影响,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内营力:指

3、地球内能所产生的作用力,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与地震。 对地貌的影响:主要是指由上述能量产生的,对固体地球表层物质有直接影响的构造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地球表层物质的变位和变形。,概述-内营力对地貌的作用,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美国黄石公园间隙泉钙华墩,概述-内营力对地貌的作用,第六章 地 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

4、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火山锥与火山口,概述-外营力对地貌的作用,第六章 地 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外营力:指太阳辐射能通过大气、水和生物作用并以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波浪作用等形式表现的力。 地貌发育中的外力作用是说它使地貌形体组成物质发生位移运动。 外力作用十分明显和迅速,产生的地貌以中小型为多,而且都叠加在巨、大型

5、地貌之上。外力地貌也具有气候的地带性。,概述-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关系,第六章 地 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在作用对象与作用时间方面两者是不可分离的,都隶属地貌发育的“外因”范畴,仅为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在造貌过程中同时出现并互相影响; 但对于地貌发育来说,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有作用方式与作用强度的差别,这就是营力的主导性。 人类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地貌发育的一种重要因素。,构造运动与地貌发育,第六章 地

6、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构造运动造成地球表面的巨大起,因而成为形成地表宏观地貌特征的决定性因素。 宏观上,水平运动、垂直运动 中观上,单斜构造、褶曲构造、断层构造、火山活动,地貌形成的气候因素,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1.高纬和高山寒

7、冷气候条件下,冰川冰缘作用是主要外动力 2.温湿气候条件下地表径流丰富,流水作用是主导外动力,各种流水地貌类型普遍发育。 3.干旱气候条件下,风与间歇性洪流成为主要外动力。 4.山地气候与地貌均因高度而异。 5.同一地区气候变迁和外动力组合发生变化可以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候地貌叠置的现象。,岩性对地貌形成的影响,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各种岩石因其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水理质、结构与产状不同,抗风化和抗外力剥

8、蚀的能力常表现出很大的差别,形成的地貌类型或地貌轮廓往往很不相同。 坚硬的岩石多造成高大峻岭,软弱的岩石只能形成低矮的的丘陵;可溶性岩石造成特殊的喀斯特地貌,人类活动对地貌的影响,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人类活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通常有两种方式: 通过改变地貌发育条件加速或延缓某种地貌过程,例如破坏植被加速地表侵蚀; 直接干预地貌过程,甚至改变地貌发育方向,如修建梯田或水平沟使原本平滑的山坡转而具有阶状结构。,

9、哈尼梯田,浙江:占补平衡的另一面,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山地与丘陵: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地,而内部又有一定高差的正地形;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丘陵是海拔高度 500m 以下,高低起伏200m 的正地形。,高原与平原:都是大面积的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的地形;高原一般海拔高度1000m,而平原则200m。,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盆状负地形,是升降差异运 动的产物。,我国划分标准:海拔,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

10、与地貌类型 1、地貌成因 2、基本地貌类型 3、地貌对地理环境作用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 5000 m:极高山 3500 5000 m:高山 1000 3500 m:中山 500 1000 m:低山 500 m:丘陵(相对高度300 m),珠穆朗玛峰,青藏高原雪山,青藏高原雪山,泰山,东岳山东泰山,1545m,岱山如坐,华山,西岳陕西华山,2200m,华 山 如 立,恒山,北岳山西恒山,2017m,恒山如行,衡山,湖南衡山,1290m,南岳独飞,嵩山,中岳河南嵩山,1590m,嵩山如卧,南京钟山,

11、丘陵,南京钟山(紫金山),458.7m,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高度大,面积宽广,高低起伏大, 构造复杂,总体上完整,又称“山原”。,内蒙古高原,地壳上升快,外力破坏微弱,地面保持平坦。,云贵高原,云贵高原,流水切割较深,高低起伏较大,黄土高原,黄土高原,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华北平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长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塔里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1,四 川 盆 地,四川盆地2,四 川 盆 地,风化作用类型,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

12、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风化作用:地表岩石与矿物在太阳辐射、大气、水和生物参与下理化性质发生变化,颗粒细化,矿物成分改变,从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一)风化作用的类型 1.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或崩解,它是一个岩石由整体破裂为碎屑,裂隙、空隙和比面积增加、物理性质发生显著变化而化学性质不变的过程。,风化作用类型,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风化作用类型,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

13、型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2.化学风化:是指岩石在大气、水与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进而形成化学组成与性质不同的新物质的过程。 化学风化又分为: (1)水化作用 (2)水解作用 (3)氧化作用,风化作用类型,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3.生物风化作用 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化

14、学风化提供了反应剂。,风化壳,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风化壳:风化产物虽经风化与剥蚀而依然残留原地覆盖于母岩表面者,就是风化壳(残积物)。 1.风化壳的基本特征 (1)风化壳空间上分布呈不连续性,厚度差异也很大,厚者可达100200m,薄者不足1m; (2)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也可包括少量残存液体; (3)结构疏松,表层分散性强,分解程度高粒径细,中下层相反,但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 (4)发育和保存均较好的风化壳,可

15、以划分强度风化,中度风化和微风化三个层带。,风化壳-基本类型,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1) 热带,亚热带地区富铝型酸性和硅铝铁酸性风化壳(高度化学风化) (2)温带森林带硅铝粘土型弱酸性风化壳(中度化学风化) (3)半湿润半干旱森林草原碳酸盐型中性至微碱性风化壳(轻中度化学风化) (4)干旱区碱性风化壳(以物理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很弱) (5)高寒区与极旱荒漠区残积粗岩屑型,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二、风化作用与

16、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块体运动:岩体和土体在重力作用及地表水地下水影响下沿坡向下运动称为块体运动。 可分为崩落、滑落和蠕动三类。,崩落与崩塌地貌,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定义:陡坡上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快速下移,称为崩落或崩塌。 崩落形成两种地貌: A.崩塌崖壁(山坡上部) B.岩堆(又称倒石堆)(坡麓),崩落与崩塌地貌-发生条件,第六章 地貌 一、地貌成因与地貌类型 二、风化作用与块体运动 1、风化作用 2、块体运动与重力地貌 三、流水地貌 四、喀斯特地貌 五、冰川与冰缘地貌 六、风沙地貌与黄土地貌 七、海岸与海底地貌,地形条件 包括坡度和坡地相对高度(坡角超过坡地物质的自然休止角); 地质条件 岩石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