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pdf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923694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pdf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pdf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郝琳专访.pdf(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0 siNO-OCEAN TAikOO Li CHENgdU As AN URBAN CENTRE dEVELOPMENT: iNTERViEw wiTH dR. HAO LiN 为都市中心而创建的成都远洋太古里 郝琳专访 采访 吴春花 建筑技艺杂志社(AT) 采访人物 郝琳 Oval partnership 欧华尔都市建筑事务所董事合伙人 郝 琳 Oval partnership 欧华尔都市建筑事务所董事合伙人,INTEGER 事务所执行董事,香港中文大学兼任教授,乡村营建社创始人。 城市综合体的未来 城市更新中的综合体策略 2014年11期.indd 4014-12-2 下午6:23 4

2、1 太古地产与远洋地产联手开发的成都远洋太古里位于成都市核心区的大慈寺片区。项目近期刚刚开启了街区体验期,虽然尚未盛大开 业,但因为这个项目独特的设计视角和引人注目的营商策略,引发了各界广泛的关注与讨论。本期,我们特邀请本案规划与建筑的主持建 筑师郝琳博士,与我们分享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的设计与思考。 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城市乃至生活 AT:在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的设计中,您最关注哪些问题? 郝琳: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是当代都市中心的新型发展形态,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城市综合体或是商业中心。从设计的角度,建案计划 所触及的核心问题,关乎城市及其建筑的未来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理想城市,承载什么样的城市生活

3、;在城市演进的新旧交叠的过 程中,又如何引导都市更新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好的城市皆具有浓缩城市性格的都市中心,她们是城市的剪影和多功能的混合社区,是宜居城市的核心(Livable City),比如伦敦的 高云花园、纽约的格林威治村、北京的后海、东京的代官山、台北的永康街。太古里项目所处的成都大慈寺片区,因为其场地规模、所处 位置及历史渊源,具有极大的潜力和可能被发展成为成都独具魅力的城市中心。 面对都市中心的创建议题,在成都远洋太古里长达六年的设计探索中,我和规划建筑设计团队希望跳脱单一都市建筑的思维,而是 从都市更新和公共空间创建的角度,落实更具开放性、包容性、公共性和聚落特质的都市计划,

4、并尝试回答可持续都市的诸多发展要义, 整合性地思考集约城市、营商模式、适行城市、多元化混合发展、公共与共享参与空间、慢活社区、文化遗产的保育和活化利用、创意街 区、地域场所感这些因素。 设计之道,简单地说是把公众生活的空间、文化历史的资产及公园般的环境升华为街巷的氛围,并转化为营商和地区经济活跃的机 遇,对可持续发展的都市更新具有启示意义。对于成都远洋太古里的专案,我认为可以概括出来的关键要素是:开放街区、新旧融合、快 慢呼应、文化传承、空间共享、永续都市。 摄影:刘林滔 2014年11期.indd 4114-12-2 下午6:23 42 设计过程的关键方法在于从社会互动、经济活力和环境共创的

5、综合角度,赋予脉络、创造情景、重组价值、分享串联,让不同界别的 人交流和合作,让创意可以在一个快乐的都市社区中发生。所以这样的项目是更属于人、自然与社会的绿色都市与建筑,也是着重于优化 都市公众环境和毗邻的公共空间,重新确立中国都市中心的形象和定位,致力推广区内的本土特色,把现有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结合成现代 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以吸引居民社区、游客和商业发展等。 关于公共空间与场所感 AT:开放空间和街区的设计,是否是都市项目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中又是如何思考公共空间和场所感 的问题的? 郝琳:城市的发展,涉及永续经济活力的驱动问题。其间,建筑的语言、敏感度以及洗练固然十

6、分重要,不过反倒不是都市项目成功 的最根本要义。都市设计最重要的是赋予空间混合性、渗透性、开放性、公共性、多元性、文化性、参与性、生态性、舒适性。Charles Landry 在创意城市(The Creative City: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中写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互动与交流是城市发展的重 要元素,而街道就是促进这些互动交流的平台。当我们要设计出一个人性化的城市空间时,我们需要更多以人为本的街道。” 街巷生活和公共空间是设计的关键。在突破建制化的都市设计方面,好的设计是以直接面对城市和公众空间的形式做建筑,并将市井 生活埋藏在街坊和建筑的空间里,

7、不拘形式,打成一片。 在大慈寺区域,设计的根本理念可以理解为“都市中心”的空间与价值再造。“中心”所培育的社区价值是整合而非片面,是多元而 非单一,是创新而非因循,是参与而非隔离,是交叠而非分离,是影响而非强制,是伙伴而非孤立,是引导而非控制。 在形态上,非外非内的短、窄、密的街巷空间,依循着历史中城市固有的概念,呈现了比建筑更为重要的建筑群落之间的环境。 相比在一个盒子的框架里策划空间所面对的界限,群落的建筑更具超越边界的特性;也因为是创意的中立区,所以更利于规划公众空 间,进而包容不同年龄、社会阶层、族群、社会生活、文化资产、公共艺术、社区营造、环境再生、地方风土。在公共空间的层面上,群

8、落建筑中部分私属空间转化为公共空间,而这样的公共空间可以籍由私营企业与民间共同妥善经营,这与画地为牢的公共空间私有化截然 不同。 摄影:刘林滔 2014年11期.indd 4214-12-2 下午6:23 43 成都远洋太古里这样的都市计划就是将庞大的工程拆分成几十个量体,彼此貌似,但却定义着不同尺度和城市场景的组合;商户也有 自我表现的空间和适应性。整个区域应成为真正的24小时“开放空间”,是公众可自由穿行的城市“街区”;另一方面,都市的穿越让人 们在通过和逗留的同时,可以欣赏到街区内的环境景观和各种活动,使“逛”成为一种美好的体验和感受。从城市设计角度来看,“可渗透 性”的街区也创造了视觉

9、上的连接和延续,有助于人们对城市的识别和体验。群落间的那些与都市环境和文化遗存密切结合的广场、快慢 区的街巷、文化历史老房子、餐厅、剧场、夜店、花园、店铺等一系列空间与其活动,建立了一个欢愉、多元化的永续创意里坊。 所以之于场所感,成都远洋太古里是基于“面向公共空间和街巷的设计学”。其方法是探索几个基本的融合空间策略和环境品质 的紧密整合,生活体验性美学和生活方式与营商的结合,进而带动公众参与和创意社区的结合。 变化中的文化创意商业街区 AT: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从街区营商的角度看,又是如何实现这种都市体验和街巷生活的? 郝琳:当代中国的都市中心变化迅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这不光是涉及到上文提

10、及的都市自身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问题,也与这个时 代的独特性有关。比如,传统的单一购物零售模式正受到日益完善的网络销售的挑战,市中心商业整合的实质也在发生改变。人们更期待 获得良好体验的生活,包括开始转向一些更具有真实场所感、文化感、生态感、艺术感、时尚感、参与性的都市体验。在这里,生活空间 与林荫道、咖啡馆、混搭餐厅和店铺紧密结合,是新时代生活和办公空间的延展。 我们面临的关键挑战是重塑这种“体验”,通过独特的市场定位及更高品质的运营,与市民和访客分享价值。实际上,大慈寺的核心 位置和文化维度也引导我们去理解,在任何的文化中,神圣与世俗是统一体的不同方面。大慈古刹中传统的宗教活动、心灵的沉思静修

11、、 品茗闲聊和成都街头巷尾中喧嚣的麻将,组成了成都文化中不可分割的日常生活仪式。恐怕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像成都远洋太古里这样生动 地展现如此多元而富有魅力的文化了。 在成都远洋太古里,设计的构思是力图革新亚洲都市中那些典型的大体量、封闭式、缺乏渗透性和开放性的开发模式。旧的模式和问 题在Jane Jacobs的批判中十分清楚,所以Jacobs提倡小街廓、历史性建物、有变化的人行步道、多样性、混合使用、集中等都市策略。 开放的“里”模式可能摆脱人们惯性的以购物为单一目的的模式,让人们发现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瞬间,以及同自然空间之间天然相依 的本性。人们从传统的买卖行为模式中解放出来,更注重体验过程,提高

12、了生活和购物过程的品质。当人们不再满足单一购物模式的形式 后,设计师从研究人们的背景、生活习惯、不同阶层和年龄人的喜好出发,着重对细节进行演讲,包括街巷密度、空间尺度、建筑体量、 建筑密度等,从而提升一个区域乃至一个城市的品质,使城市功能更趋于合理。 实际上,从营商的角度,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店家不少是全球概念店,比如MUJI无印良品,就开启了所谓的“世界旗舰店”。这当然与 成都远洋太古里自身的文化历史底蕴有关,自然也和与之相得益彰的街区铺陈和设计有关。 当然,这样的街区需要有良好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访客能够通过连接的地下道步行到附近的地铁站。项目设有地下停车场和自行车 库,提供上千个机动车位,并

13、有多部自动扶梯把访客直接从停车场带到地面的店铺与街道。 摄影:刘林滔 2014年11期.indd 4314-12-2 下午6:23 44 关于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建筑 AT:在总体规划的思路下,作为建筑设计,究竟是以怎样的思考呈现的? 郝琳:成都远洋太古里的建筑,是作为公共空间的背景来设计的,或者说是从都市聚落群体的角度来设计的。这与当下很多都市建筑 的姿态大相径庭。从建筑上,我和团队不是在设计人有我有的东西,而是为此时此地创造人所期望的,乃至更具想象力的场所。这里有几 个重要的思路。 本案的建筑是与都市设计紧密结合的策略性设计。比如,建筑的设计就存在着基本意象的思考,或者说是视觉识别(VI),比

14、如街巷 建筑的尽头,总是文化历史资产的展现,这正是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独特的意象特征。 再比如,建筑的生成就是关乎一系列与不同街巷空间相关的类型和尺度处理问题;片区规划的尺度和体量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宽窄不一的街巷;二是以两层为主、局部三层的退台策略;三是通过广场和庭院空间进一步形成缩放的格局。街巷等级分为街、里、 巷三级。道路的多样性亦反映在沿街形态的变化上,比如在保持沿街街面连续性的同时,像传统空间一样,通过骑楼、柱廊、檐口、景观 等形态的变化,营造非均质的线性空间,形成动态的曲折变化和丰富的公共空间。大慈寺南侧和东西两侧的退台主要是结合两层高的建 筑,有助于形成内底外高的整体格局

15、,并同时通过朝向大慈广场和和尚街的大面积坡屋顶,展示以灰瓦为主题的色调、质感和谦逊统一的 形态,并和寺庙的红墙形成对比。另外,以潮流时尚为主题的快区和围绕着文化资产的慢区,在材质的运用上也有所区分,比如慢区就多 采用灰色的陶土材料。 这里的新建筑是现代的建筑,也在地适时地探讨传统于当下的转化。坡屋顶和深出檐是建筑的一大特色,造型轻盈简洁。屋顶为灰 瓦,屋顶坡度采取“四分水”的27,以淡雅的深灰为主色调,屋檐则是暖木色。材料与质感力求朴素,如灰色陶土砖、木材、灰瓦、石 材等。建筑的山墙部分亦通过格栅的组合,较为抽象地回应四川当地的建筑意象。 建筑的设计需要平衡片区的统一性和街区的多样性两重问题。

16、如同传统的市中心一样,建筑三层和以上的部分采用较为标准的设计, 营造出了聚合村落的意象。贴近街巷的建筑下层反倒是让店家自由创意发挥,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街道。从视觉的角度,建筑轻触地面,下 层因为店铺也更加透明玲珑,和上部灯笼般的朦胧之态形成了对照。 街区的建筑采用了层的策略,与街巷和公共空间契合,使设计从建筑的体量逐渐向室外空间延展过渡,譬如雨遮、座椅、水体、树 摄影:刘林滔摄影:刘林滔 2014年11期.indd 4414-12-2 下午6:23 45 木、街灯、标识、艺术品、步道,当然还有街头小贩和临时活动的配置。这些街区设计自发性地注入城市发展的血液中,符合“策略性城 市主义(Tactical Urbanism)”的原则,最终形成街区的长期变化。 文化资产的保育与交流 AT: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最大的特点是地块内保留至今的大慈古刹和几处古建筑。当历史与文化的留存面对城市开发时,总是要面临 许多问题和挑战。在项目规划和实施中,设计是如何保留和融合遗存,又如何展现新的面貌和生活? 郝琳:每个城市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记忆和可以诠释的传统,每个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