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盐池县为例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22735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96.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盐池县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盐池县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盐池县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盐池县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盐池县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盐池县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以盐池县为例(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 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关键时刻,一系列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显得尤为重要。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通过积极探索,不断提升政府社会治理能力,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配套政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目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如经济发展过快,人们的意识形态与之不相适应,缠访、闹访、越级非访时有发生,阻工、挡路、强揽工程层出不穷;社会治理手段单一,群众主体意识缺乏,社会参与程度不高,基层政府治理能力不足等等。因此,如何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治理能力,进而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基层政府面前的重要工作。本文结合盐池县实际,分四个部分提出一些与盐池

2、现实相切合的对策,以期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升盐池县农村社会治理水平。第一部分主要梳理当前国内外学者在社会治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自己的认识。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第三部分则是结合盐池县实际,在总结主要做法的基础上,分析了存在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则在上述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和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对策。关键词:农村、社会治理、盐池1目 录引言1一、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相关理论1(一)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1 1、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12、社会治理现代化2(1)社会治理必须强调“过程”3(2)社会治理必须倡导“调和”3(3)社会治理必须兼顾“多元”3(4)社会治理

3、必须注重“互动”3(二)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相关理论31、乡村治理理论的提出32、乡村治理理论内涵4(1)治理主体多元化4(2)治理方式多样化4(3)治理过程自主化5二、充分认识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意义5(一)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在关键期的必然要求5(二)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6(三)加强农村社会治理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6三、宁夏盐池县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7(一)当前主要做法71、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保障了群众的根本权益72、注重发挥“村两委”及党员模范带头作用73、充分利用“党群议事会”引导群众参与村级事务

4、84、加强农村“三资”管理保障群众利益不受损失85、借助村规民约等民间自治资源预防化解矛盾纠纷96、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9(二)存在问题101、群众主体意识缺乏导致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不高102、政府“越位”现象严重导致群众依赖情绪强烈103、社会道德“滑坡”严重影响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114、侧重于应急性管理致使农村社会治理难以常态化115、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难以适应深化农村改革的需要12四、加强和创新盐池县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对策12(一)构建服务型政务服务体系,以便民惠民赢得民心121、推进政府体制改革,建设有限政府和公共服务型政府122、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网格化服务模

5、式133、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政府公信力13(二)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构建社会协同共治网络141、以党建创新提升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142、树立“以人为本”治理新理念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化143、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形成多层次的复合治理结构154、综合运用多种社会治理手段15(三)健全矛盾源头预防体系,提升依法治理能力161、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切实增强法制意识162、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切实增强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内化163、深入开展接访调解工作,维护群众切实权益164、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17引 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着力点在农村,重点难点也是农村,“三农”问题一直备

6、受党和国家的关注。只有农村发展了才能使整个社会得到长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分散化发展。特别是处于西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盐池县,近年通过招商引资和争项目争资金,不断加快地方经济建设,但精神文明建设没能与之相适应,无理阻工、非法挡工现象时有发生,群众因为利益分配将亲情、伦理、道德置之与不顾,群体性非访事件呈现上升趋势。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必然要求。农村基层社会治理问题是加快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当前党

7、和政府推进我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现状的研究.于志华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4针对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研究有利于理清基层政府职能定位,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实现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一、社会治理的内涵及相关理论(一)社会治理的相关理论。1、从社会管理走向社会治理。对“社会管理”概念的界定,学术界有着诸多见解。有的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就是把社会看作一个有机整体,通过运用计划、沟通、协调、控制、指导等手段,使社会系统协调有序、良性运行的过程。有的学者认为社会管理就是在一定的共同价值基础上,人们处理社会事务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过程。有的学者把社会管理分为广义与狭义,

8、广义的社会管理包括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四个子系统在内的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管理;狭义上的社会管理指的是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除了政治统治事务和经济管理事务以外的那部分事务的管理。也有学者指出,我国政府文件对社会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稳定。 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策略基于河北省76个农村的调查与分析.张学东、李红霞.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01由于人们对社会的内涵和管理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因此对社会管理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一般认为,社会管理主要是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

9、转,政府和社会组织对社会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监督和控制的过程。社会管理与行政管理不同,行政管理是运用国家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的管理活动。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关于农村社会管理现状的研究.于志华山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2.04社会治理最先起源于西方国家。在西方,社会治理往往以社会行政、社会政策、社会规制或社会福利等名称出现。20世纪80年代初,“社会治理”作为独立的概念引入我国,在不断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丰富。社会治理的本质是政府通过合法手段对社会进行管理,促使各种社会活动遵从既

10、定的规范和秩序,保证社会协调有序,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近年来,我国学者对社会治理的定义从不同的视角做了不同的定义。从社会治理主体的角度,国内学者杨雪冬认为,在社会治理主体多元化以及社会治理自主的环境下,尽管最具权威性的主体是政府,但他并不是社会治理的唯一主体,即除了政府以外,社会治理还需要其他主体参与。从社会治理系统的角度,郑杭生等学者认为社会治理是一种固有的社会现象,是政府和其他社会治理主体通过一系列社会政策对社会系统进行管理,以确保整个社会良性运转。从社会治理的职能方面,张韬等认为社会治理就是通过制定和实施各种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处理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保证整个社会公正

11、、稳定、有序。基层政府社会治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王万龙湘潭大学硕士论文.2014.04综上所述,立足我国现阶段国情,结合盐池县实际和工作中的初浅认识,笔者认为社会治理是以政府、社会、公众等为主体,以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为客体,通过运用各种手段,实现规范行为、化解矛盾、调处纠纷,进而完善社会关系、保障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实现社会稳定的社会活动。2、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一项极其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但要找准正确的社会治理创新方向,更要不断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冲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寻找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切合点,从全局谋划社会治理现代化。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中,用1000

12、字左右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方面阐述了“社会治理”这个新的执政理念,由此引发了“什么是社会治理?为什么要用社会治理取代社会管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是什么关系?”等问题。随即中国社科院唐钧先生就在北京日报发文论述“社会治理”的四大特征:强调“过程”,倡导“调和”,兼顾“多元”,注重“互动”。社会治理与政社分开.唐钧党政研究(优先出版).2015.01(1)社会治理必须强调“过程”。社会治理的核心在于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权利,充分发挥多元主体的治理作用,针对社会问题较为突出的部分,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健全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推动社会和谐发展进程。坚

13、决不能搞“一刀切”的教条主义,试图以不变应万变;当然更不能搞一场“运动式”的大变革,试图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2)社会治理必须倡导“调和”。社会治理的重点是调和社会矛盾,治理现代化在于保持社会平衡。不能试图用政府强执力去“操控”社会,而是要顺应社会本身发展规律,发挥其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更替的功能。社会治理需要治理主体有高超的“艺术”,在张弛之间将“火候”掌握地得恰到好处。(3)社会治理必须兼顾“多元”。从社会管理演变到社会治理,最大的差别就在于治理主体由单一向多元转变,治理手段由刚性管控向柔服务转变,治理方式由单一行政化向多样网络化转变,治理目的由工具化向价值化转变。政府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与各种社会组织一起形成协作网络工作格局,在共同分担社会责任的基础上,形成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共享公共信息资源,促使各方共同受益,实现社会和谐稳定。(4)社会治理必须注重“互动”。社会治理的前提条件是要建立一个适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框架和社会机制,使多元主体都能够提出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沟通交流和相互妥协基础上,最终协商一致,达成共识。鼓励和支持多元主体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社会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发展,既要求社会发展活力增强,有“自下而上”的发展动力,又需要政府以积极、主动的担当精神,有“自上而下”的外在推力,在双重力量的融合作用下,产生有益的互动。(二)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