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18817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2)每日一题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含答案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节选) 蔡元培 一曰抱定宗旨。诸君来此求学,必有一定宗旨,欲知宗旨之正大与否,必先知大性之性质。今人肄业专 门学校,学成任事,此固势所必然。为在大学则不然,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 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故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入文科者甚少,入理科者尤少,盖以法科为 干禄之终南捷径也。因做官心热,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官阶大者,特别欢 迎,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现在我国精于政法者,多入政界,专任教授者甚少,故聘

2、请教员,不得不聘 请兼职之人,亦属不得已之举。究之外人指摘之当否,姑不具论。然弭谤莫如自修,人讥我腐败,而我不腐 败,问心无愧。于我何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有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 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而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 入商科者,非为致富。宗旨既定,自趋正轨。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 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 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惟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 责,

3、文凭到手,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光阴虚度,学问毫无,是自误也。且辛 亥之役,吾人之所以革命,因清廷官吏之腐败。即在今日,吾人对于当轴多不满意,亦以其道德沦丧。今诸 君苟不于此时植其基,勤其学,则将来万一因生计所迫,出而任事,担任讲席,则必贻误学生;置身政界, 则必贻误国家。是误人也。误己误人,又岂本心所愿乎?故宗旨不可以不正大。此余所希望于诸君者一也。 蔡元培先生在这里指出的北京大学多年来的弊端,这弊端是什么?根据文章内容,联系当时的社会现实, 请你探究一下,产生北京大学多年弊端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弊端是:学生多抱做官发财的目的来读书,多以实惠取巧为主,不研究

4、学问;教师则 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原因是:做官发财的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 学校办学宗旨不明,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日趋庸俗化。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探究能力的综合题。第一问容易回答,有明显的引导语 2 “外人每指摘本 一、阅读下列文字,完成问题。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 范福潮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 1868 年 1 月 11 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15 岁中秀才,1892 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 ,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 赏识。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

5、,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 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 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 ,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身处 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 梁为伍。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 。 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 才着手,他

6、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 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他不仅大量阅读 电学源流 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 日本史略 日本 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 “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 ,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 斋自勉。 1898 年 9 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 。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 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

7、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民 国时期的北大校长蒋梦麟、北大地质学教授王烈当时都是第一斋学生。1900 年正月下旬,徐氏派人把申 报刊登的上谕送给蔡公,嘱他“自当以名教纲常为己任,以端学术而正人心” ,但他不愿以名教纲常毒害 学生,复书辞职。此后,蔡公去临安县为绍兴侨农办小学校,又去杭州商议改某书院为师范学校,不辞辛苦, 奔走于教育救国之道。 1901 年七月,蔡公应上海澄衷学堂总理(即校长)刘葆良之请代为总理,一月后,刘又介绍他去南洋 公学任特班总教习。特班学生皆为通古文辞者,非请翰林授课,难以压堂,故聘蔡公为总教习。蔡公对待学 生,宽严有度,学生中最为蔡公赏识者

8、有邵力子、胡仁源、谢无量、李叔同、黄炎培等,后来皆为民国政学 3 界名人。1901 年冬,南洋公学中院五班学生因反对当局专制而全体退学,蔡公将退学的学生组织起来,募 款设校,沿女校之名,曰爱国学社,请吴稚晖、章太炎为教员。不久,章士钊带南京陆师学堂十余名退学生 亦来学社,蔡公请章向学生教授兵操,他亦剪发,穿短衣,与学生同在操场训练。 “留日学生因东三省俄兵 不退,发起成立军国民教育会,于是爱国学社亦组织义勇队以应之,是时,爱国学社几为国内惟一之革命机 关矣。 ” 当时,革命已是学界对政治形势的重要认识,1903 年邹容革命军中即有“杀尽胡人”之说,但蔡 公在释“排满” 一文中认为满人入关 26

9、0 年,无论其血统、其风俗、其文化,早已被汉人同化, “由是而 言,则又乌有所谓满洲人者哉!”是故,他不赞同。时至清末,多数汉人已无种族之见,所谓排满,实 为反专制反暴政也,只因清廷是专制与暴政的代表;由是而知, “事之有利于满人者,虽善亦恶;而事之有 害于满人者,虽凶亦吉” ,他继而认为, “各省官吏勒索赔款,公行贿赂,以为彼政府敛怨于平民者,皆足以 动摇满洲人之基本,而为多数汉族之功臣!如张百熙之流,实心举行新政者,宜斥为助桀之民贼而诛之!” 政府腐败有利于唤起民众,新政改革不利于鼓吹革命,蔡公此论实为日后民报诸君攻击梁启超君主立宪 定了调子,同盟会纲领中, “驱逐鞑虏”实是幌子, “建立

10、共和”才是真意。 “自三十六岁以后,我已决定参加革命工作。觉得革命止有两途:一是暴动,一是暗杀。在爱国学社中 竭力助成军事训练,算是种下暴动的种子。又以暗杀于女子更为相宜,于爱国女校,预备下暗杀的种子。 ” (蔡元培我在教育界的经验 ) 苏报案后,国内的革命运动已经公开化,蔡公亦开始加紧实行他的革命 手段,此后一年间,蔡公以爱国学社为机关,以来自东京的军国民教育会成员何海樵、杨笃生、吴樾为骨干, 组织暗杀团,拟定的第一个暗杀对象竟是慈禧太后! 鉴于形势的发展,为配合孙、黄领导的国内外革命组织的活动,蔡公认为有必要在江浙成立一个革命组 织,他与陶成章、徐锡麟及狱中的章太炎商议改组暗杀团,重订章程

11、,建立了一个新的组织“光复会” ,他 被推举为会长。此时的蔡公,已与孙、黄并列,成为当时三大革命团体的首领之一。 (内容有删节) 相关链接 蔡元培作为清末翰林走向革命,其革命活动几乎均以教育机构为据点,革命手段偏重于搞暗杀。然而, 暗杀活动连遭失败,蔡元培对此感到茫然:“在上海所图皆不成,意颇倦。 ” (摘自单滨新辛亥革命前后的蔡元培 ) “九一八”事变后,蔡元培主张抗日,拥护国共合作。1940 年蔡公去世,周恩来送挽联:“从排 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 (摘自百度百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 4 A

12、甲午战败后,面对杨锐等维新派权臣的拉拢,时任翰林院编修的蔡元培开始思考政治局势,最终决 定不与康、梁为伍。 B在广泛阅读了国外自然、地理、历史、政治等方面的书籍之后,蔡元培的思想在悄然发生变化,产 生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蔡元培组织南洋公学退学的学生成立“爱国学社” ,他不仅注重学生的文化教育,聘请吴稚晖、章太 炎为教员;而且还注重学生的军事素质,他请章士钊向学生教授兵操。 D在“排满”的问题上,蔡元培不赞同邹容“杀尽胡人”的观点,他指出汉族官员也有“勒索” “贿赂” 之败类,因此认为凡是“敛怨于平民”的人都是“民贼” 。 E文本通过记叙清末翰林学士蔡元培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反映了晚

13、清政府腐败没落,最终将其阵营 内的部分知识分子驱赶至“反专制必闹革命”的阵营的社会现实。 2蔡元培本是晚清政府的翰林学士,为什么走上与清政府对立的革命道路?请结合材料陈述原因。 3蔡元培为当代青年熟知的身份是北大校长和教育家,而材料聚焦蔡元培的政治革命经历。请结合材料, 梳理一下其中有哪些内容与蔡元培日后教育家身份一以贯之。 4材料叙述了蔡元培的诸多政治思想和革命行动,请结合材料分条陈述并针对某点谈看法。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一人一校一国家 1898 年 7 月的一天,山东威海卫的日本太阳旗降下,中国黄龙旗升起。第二天黄龙旗降下,英国国旗 升起。这就是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国帜三易”

14、。原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 德、法、俄各有所得,英国强租了九龙半岛和威海卫,强制占据威海卫的日本将威海卫归还中国,再由中国 转租给英国。目睹这一幕国耻的北洋水师见习驾驶官张伯苓,受到强烈刺激。 张伯苓是天津人,13 岁考入设在天津的北洋水师学堂。1894 年张伯苓在水师学堂毕业,翌年春天到通 济舰。他亲眼见到了“国帜三易” ,联想到甲午战争前的中国海军力量明显占优,为什么却战败了?问题在 人。要想改变中国面貌,必须改造人,兴办新式教育,培育一代新人。张伯苓怀着这样的信念离开北洋水师, 5 决计以教育救国。 1898 年张伯苓应严修之聘做家馆老师,教授其子弟。1904

15、年春天,严、张二人东渡日本考察教育,看 到推广新式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迅速强盛的根本原因。中国要想富强,也要走这条路。 他们办起一所私立中学堂,张伯苓任监督,当年秋季招收学生 73 名,年底改名为敬业中学堂。此后,学生 人数日增,校舍不够使用,开明邑绅郑菊如捐出天津旧城西南一块十多亩的荒地,严、张即在这里兴建新校 舍。因为这处新校舍在城南的开洼,称为南开洼,简称南开,学校因此在 1907 年改名南开中学堂,1912 年 改称南开学校,张伯苓任校长。张伯苓在到处化缘筹集办学经费的同时,千方百计聘请饱学之士来校任教, 范文澜、何其芳、老舍等先生都先后在南开任课。 张伯苓从南开中学

16、创办起就注重教育学生怎样做人,旨在全面培养与造就适应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 人才。他定南开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他重视修身教育,每周亲自讲修身课。一次修身课上张伯 苓讲不许学生抽烟,当场有学生发问:“您不许我们抽烟,为什么自己抽烟?”张伯苓当即唤校工,将自己 所存的吕宋烟全数取来,当众销毁。校工惜之,他答道:“不如此,不能表示我的决心,从今以后,我与诸 同学共同戒烟。 ”从此终身不再吸烟。南开在校学生也再无吸烟者。张伯苓把近代西方体育引进学校,重视 体育课和师生的身体锻炼,辟有体育场,举办天津市运动会,自己也多次担任全国运动会、华北运动会的总 裁判。南开中学看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张伯苓不让学生死记硬背,也不迎合教育部门推行的各种会考。 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手脑并用、知学合一的能力,学校增设了“社会视察”和“木工金工技能”两门必修课程, 组建了校办工厂。 私立南开中学升留级制度严格,淘汰率高。当时人们常说:“进南开难,毕业也难。 ”学校择优录取, 考试认真,评分严格,毕业率约为 50。在张伯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