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18708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6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1必修2)每日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含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二) 【重庆市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陶诗的自然美 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 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五柳先生传说:“尝著 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 ”这表明了他的创作态度。正如宋人黄彻所说:“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 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陶渊明爱的是自然,求的是自然,自然就是他最高的美学理想。朱熹说:“渊 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

2、陶诗的风格特点。 陶渊明的诗和生活完全打成一片,他似乎无意写诗,只是从生活中领悟到一点道理,产生了一种感情, 蕴含在心灵深处,一旦受到外力的诱发(如一片风景,一节古书,一件时事) ,便采取了诗的形式,像泉水 一样流溢出来。 陶诗纯以自然本色取胜,它的美是朴素美。我们在陶诗里很难找到奇特的意象、夸张的手法和华丽的词 藻。如“种豆南山下”, “今日天气佳”, “秋菊有佳色” ,全都明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另有一种 使人赏心悦目的韵味。然而,如果仅仅是朴素平淡,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陶诗的好处是朴素中见豪华, 平淡中有瑰奇。正如苏轼所说, “外枯而中膏,似澹而实美。 ” 陶诗所描写的往往是最平

3、常的事物,那些在别人看来平平淡淡的东西,一经诗人笔触,就给人以新鲜的 感觉。如归园田居 (其五) “山涧清且浅,可以濯我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 明烛。 ”不过是极平常的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束照明用的荆薪,在陶渊明笔下,便有了盎然的生趣。农村 生活的简朴,邻人的亲切,以及乡间风俗的淳厚,全都呈现在纸上,给人以美的享受。 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屡次写时光的 流逝,同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语句表达,都锤炼得十分精粹。 “掷”人而去的日月,不肯“待”人的岁月, “催” 人老的四时,都被赋予了生命。掷字、待字、催字下得何等有力!“去去

4、转欲速” ,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 越快;“前途渐就窄” ,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如果 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 端”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浅意深,发人深思。清人潘德 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 ,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他的 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

5、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 (语出文心雕龙 )的时 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2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

6、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 文风。 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 天成。 C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 ,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 术成就。 【参

7、考答案】 1C 2B 3A 【试题分析】 2B 项, “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错误, 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五段说“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 自然得很。例如杂诗十二首” ,可见文中举出杂诗十二首是为证明陶渊明 技巧高超,不露痕迹,诗歌纯熟自然。 3A 项, “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 3 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错误,第一段说“陶诗的美在于真,也就是自然。这同他的 思想、生活和为人是完全一致的。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 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一切如实说来,真率而又自然” ,

8、选项中“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 文风”与陶渊明“不存祈誉之心” “无心于非誉”的心境不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 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王羲之父子的字,顾恺之的画,戴 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广陵散(琴曲) ,陶潜、谢灵运的诗,云岗壮伟的造像,洛阳的寺院,无不是光芒 万丈,前无古人,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这是中国人生活史里悲剧最多的一个时期,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分裂,酿成社会秩序的大解体, 旧礼教的总崩溃、思想和信仰的自由、艺术创造精神的勃

9、发,使我们联想到西欧十六世纪的“文艺复兴” 。 这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一个时代。 魏晋人生活上人格上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先已表现于 曹操那种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一般知识分子多半以超脱礼法观点直接欣赏人格个性之美,尊重个性价值。 桓温问殷浩曰:“卿何如我?”般答曰:“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种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在西洋 是文艺复兴时的事。 魏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当时画家宗炳云:“山水质有而趣灵(自然山水, 既其形质又有灵趣) 。 ”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魏晋人

10、欣 赏自然,有超然玄远的意趣。这使中国山水画自始即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 。宗炳画所游山水悬于室中, 对之云:“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郭景纯题曰:“林无静树,川无停流” ,阮孚评之云:“泓峥萧瑟, 实不可言,每读之,辄觉神超形越。 ”这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深透在当时人的美感和自然欣赏中。 晋人以虚灵的胸襟、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乃表里澄澈、一片空明,建立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司图 空诗品里形容艺术心灵为“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此境晋人有之。王義之曰:“从山阴道上行,如在 镜中游。 ”心情的朗澄,使山川影映在光明净体中。 这样高洁爱赏自然的胸襟,才能够在中国山水画的演进中产生元人倪云林那样“洗

11、尽尘滓,独存孤迥” , 创立出一个玉洁冰清,宇宙般幽深的山水灵境。 (节选自宗白华学术文化随笔 )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A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 B汉末魏晋六朝是强烈、矛盾、热情、浓于生命色彩的时代,与“文艺复兴”有相似处。 C魏晋人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主义,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尊重了个性价值。 D魏晋人创作山水面,非常重视意趣,所以他们注重意境的营造,忽视了对山水的描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汉末魏晋六朝是一个光芒万丈,前无古人的时代,奠定了后代文学艺术的根基与趋向。

12、B曹操的超道德观念的用人标准是解脱了汉代儒教统治下的礼法束缚在政治上的表现。 C殷浩“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是对自我价值的发现和肯定,表现出人格个性之美。 D晋人那最高的晶莹的美的意境,是用他们虚灵的胸襟和玄学的意味体会自然后建立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戴逵和戴颙的雕塑,嵇康的琴曲,云岗、龙门壮伟的造像,都是汉末魏晋六朝艺术精神的具体体现。 B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蕴含着晋人以艺术心灵欣赏自然的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 C王羲之“从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境界如司马空说的“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胸襟澄澈空明。 D元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洗尽尘滓,独存孤迥”的山水面家倪云林是受汉末魏晋六朝艺术影响的代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