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918626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4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必修)每日一题古代诗歌阅读一含答案解析(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古代诗歌阅读(一)古代诗歌阅读(一) 本单元选取的古典诗歌的代表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与现代诗歌相较,古代诗歌语言凝练,内 涵丰富。但从鉴赏的角度来说,与现代诗歌区别不大,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诗歌的形象 形象是主观情志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它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 象、事物形象三种。 (1)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前者是诗人自己,后者是诗人所刻画 和所要表现的人物。 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诗人形象? 简要分析(或概括)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2、(2)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意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文景物,有单个景物形象,也有由多个景物形象组合 成的意境。 对于鉴赏景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诗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诗中描写了怎样的意境?有什么作用? (3)事物形象 诗歌中的事物形象,即咏物诗或杂诗中吟咏的对象,如骆宾王咏蝉中“蝉”的形象,陆游卜算 子咏梅中“梅”的形象等。 对于鉴赏事物形象题,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诗中描绘了哪些意象?如何理解诗中描写的这几个意象? 本诗选取了哪几个典型形象,有什么表达效果? 2诗歌表达的情感 诗言志,诗歌是表情达意的,所以阅读诗歌,总会涉及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态度问题。这也是诗歌阅读题 必考的题

3、目。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 的角度。 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2 一是要理解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 二是关注诗歌的作者、朝代、注释; 三是要把握诗歌中的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 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 一、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渔歌子荻花秋 【五代】李珣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

4、慕隐沦” ,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 便是作于此时期,垂纶:垂钓。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 “渔歌子”为本词词牌名, “荻花秋”为词题。词牌名提示,本词描绘的是江边渔人的生活:从词题 则可知,本词内容是描写秋日风光。 B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 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C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 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D词作上片写景。 “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

5、橘洲秋夜之美。 “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 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E词作下片重在议论抒情, “鱼羹稻饭常餐也”一句,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 活的深切同情。 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题目。 长安秋望 赵 嘏 3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 此诗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云物:云雾。“鲈鱼正美”:晋书张翰传 记载张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南冠” “楚囚”:出自左传

6、 ,为囚徒的代称。 “南冠”即楚 冠。春秋时楚国攻打郑国失败,楚人锺仪被俘,但他依然戴着南冠以示不忘家乡故国。 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 A首联“凄清”二字,既指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 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 “残星几点”是目见, “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 致。这是作者的名句,杜牧因此称他为“赵倚楼” 。 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 彩浓厚。 D尾联既用西晋张翰和春秋锺仪的典故委婉抒写胸怀,又用“不归” “空”直抒胸臆。 E诗中

7、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 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 除尾联的典故外分别借用哪些古诗常用意象来表达这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一 1AE 2词作上片精致地描画了潇湘秋夜荻花蒙蒙、云烟缥缈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潇湘自然风物的喜爱赞美之 情;词作下片记叙自己在水乡的简朴恬淡生活,流露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与惬意;整首词作借美景与乐 事表达了淡泊名利、怡情山水的旷达隐逸情怀。 【解解析析】本词上片写景。开头三句写潇湘的静夜里,清风吹拂着秋天的荻花,橘子洲头的美景,宛如屏上 的山水画。点明时间、地点。 “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

8、次拉近,月光下的江水,轻柔澄碧,云烟淡淡, 词中主人公刚刚垂钓完毕,划着小艇在水上荡漾。真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表现了作者对潇湘自然风物 4 的喜爱赞美之情。下片写人事,主要写词人的隐逸生活及其乐趣。隐在民间,云水就是家乡,蓬舍就是住 所,经常吃的是家常的鱼羹稻米饭。杯中斟满美酒,架上摆满书籍,开怀惬意,其乐陶陶,绝不把名利挂 在心上。词人淡淡地写景,不事雕琢,明白如话,把一个一个远离名利,以隐逸为乐的词人的内心活动真 实地展示出来,旷达超脱,余韵悠悠。 二 3BC 【解解析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9、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 ,然后要注 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 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 B 项, “颔联描绘的是秋夜的场景”错误,从诗中来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 “残星” , 是指天将亮时的星星,故不是夜景而是拂晓。C 项, “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错误,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 衣落尽渚莲愁” ,意思是“艳萦的菊花静静地吐芳幽,红红的莲花落瓣忧心忡仲” ,诗人以“静”赋菊,以 “愁”状莲,都是移情于物,这是使用拟人的修辞,而不是使用拟物手法。故选 BC。 4情感:故园之情,归隐之思(人生易逝、好景不长等) 。意象:南归之雁;篱菊;寥落晨星;哀 婉笛声;枯荷(落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