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915555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2.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本结构及框架图(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本结构及框架图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五章) (第六、七章) 第五专题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一专题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专题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三专题 人类社会及其规律 第四专题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第六专题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趋势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马克思主义 世界观方法论 资本主义社会 及其发展进程 社会主义社会 及其发展趋势 (第四章) 2015/7/4 2015/7/4 思 维 与 存 在 的 关 系 问 题 第一性 问题 同一性 问题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

2、观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辩证的唯物论: 世界是在时空中永恒运动和发展的物质世界 物质观、意识观、运动观、时空观 1、物质概念及其意义 2、意识的产生、本质、作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3、运动与物质、运动与静止 4、时空的属性、物质运动与时空 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统一于 物质 1、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2、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尊重客观规 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唯物的辩证法唯物的辩证法 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一)事物的普遍联系 联系及其特征 普遍联系观点及方法论意义 (二) 客观世

3、界的永恒发展 运动、变化、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永恒发展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三)形而上学的观点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 展的内在动力。展的内在动力。 矛盾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矛盾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 心线索心线索 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 方法方法矛盾分析法。矛盾分析法。 矛盾、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矛盾、基本属性及其辩证关系 在对立中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在对立中

4、把握同一与在同一中把握对立的方法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问题“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的方法;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方具体分析的方法;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方 法法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质、量、度质、量、度 质与事物、质与属性、质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 量与事物、量在认识事物中的作用 度与适度原则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对立:相互差异排斥概念及形式 统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 质量互变规律 及其方法论意义 渐进性和飞跃性的

5、统一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辩证否定观 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通过自我否定实现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坚持辩证的否定观有着的重要意义 否定之否定规律 事物内部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使事物的发展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 周期性过程,呈现出螺旋式的上升或波浪式的前进运 动。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015/7/4 2015/7/4 第一节第一节 认识与实践认识与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二、二、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 三、认识运

6、动的基本规律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015/7/4 直观的反映论直观的反映论 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 谁先谁后,谁先谁后, 谁决定谁?谁决定谁? 唯物主义反映论唯物主义反映论 主观与客观主观与客观 的关系问题的关系问题 能否相符合?能否相符合? 不可知论不可知论 可知论可知论 认识论的基本问题认识论的基本问题 小结 2015/7/4 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原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反映论)反映论 可知论可知论不可知论不可知论 唯物主义反映论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唯心主义先验论 (2)能动的)能动的 能动的反映论能动的反映论

7、直观的反映论直观的反映论 (3)结论:)结论: 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要点结构 2015/7/4 原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原理: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认识的结构)认识的结构 主体、客体、中介及其关系主体、客体、中介及其关系 (2 2)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摹写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3 3)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 要点结构 2015/7/4 原理: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原理: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作用) 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

8、践检验。人的认识从实践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 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依赖于实践。 (2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指导作用) 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起消极阻碍作用。正确的理论对实践活动起促进作用,错误的理论起消极阻碍作用。 (3 3)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要点结构 2015/7/4 原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原理: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首先,反映具有摹写性。首先,反映具有摹写性。 人的认识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人的认识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

9、 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因此,反映的摹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因此,反映的摹 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 其次,反映具有创造性。其次,反映具有创造性。 人对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演、重组、整合、建人对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演、重组、整合、建 构和虚拟。选择性、建构性、创造性是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构和虚拟。选择性、建构性、创造性是能动性的基本标志。 要点结构 观点观点 2015/7/4 原理: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原理: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1)从实践到认识)从实践到认识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10、实现认识第一次飞跃的条件实现认识第一次飞跃的条件 (2)从认识到实践)从认识到实践 实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条件实现认识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条件 (3)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认识反复和无限的原因:能力地位、科技条件、事物发展和表现程度等认识反复和无限的原因:能力地位、科技条件、事物发展和表现程度等 的限制的限制 (4)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 要点结构 2015/7/4 第二节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四、科学精神与人

11、文精神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2015/7/4 2015/7/4 小结小结 自然界 人类 劳动劳动 人类社会 社会结构 自然的历史过程 经济 结构 观念 结构 政治 结构 阶级 社会意 识形态 国家 社会动 力系统 社会形态依次 更替 社会基本 矛盾运动 社会发展 基本规律 相对静态考察 动态考察 2015/7/4 二、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三、社会结构及其运动的规律三、社会结构及其运动的规律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一、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2、 2015/7/4 首要问题是:二者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首要问题是:二者何为第一性?谁决定谁? 主张社会意识主张社会意识 决定社会存在决定社会存在 主张社会存在主张社会存在 决定社会意识决定社会意识 宿命论宿命论 唯意唯意 志论志论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历史唯心主义 有 两 种 相 互 对 立 的 看 法 有 两 种 相 互 对 立 的 看 法 2015/7/4 社 会 存 在 与 社 会 意 识 的 辩 证 关 系 社 会 存 在 与 社 会 意 识 的 辩 证 关 系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社会意识是

13、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 识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唯 物 史 观 唯 物 史 观 唯 心 史 观 唯 心 史 观 (1) (2) (3) 小结小结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 的反映的反映 (4) 2015/7/4 生产力生产力 劳动者劳动者 劳动资料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思想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结构政治结构 意识结构意识结构 上层上层 建筑建筑 经济经济 基础基础 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所有制关系所有制关系 生产生产 关系关系

14、人们在生产的地位及相人们在生产的地位及相 互关系互关系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 (阶级结构)(阶级结构) 产品分配及由此产品分配及由此 决定的消费关系决定的消费关系 一一 关于社关于社 会结构会结构 2015/7/4 观念结构观念结构 政治结构政治结构 经济结构经济结构 广义指生产方式广义指生产方式 狭义指经济关系狭义指经济关系 * *社社 会会 基基 本本 结结 构构 图图 示示* * 返回返回 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 ( (观念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 ) 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 ( (政治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 ) 2015/7/4 生产生产 力力 生产生产 关系关系 经济经济

15、基础基础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 社会形态社会形态 决定 决定 反作用于 反作用于 生产方式内的生产方式内的 矛盾运动矛盾运动 社会形态内部的社会形态内部的 矛盾运动矛盾运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 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 经济基础的规律经济基础的规律 上层上层 建建 筑筑 2015/7/4 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2015/7/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返回返回 第三节第三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2015/7/4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一一)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 立立 ( (二二) )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 发展的前提发展的前提 ( (三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