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芳——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1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88915045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肖芳——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肖芳——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肖芳——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肖芳——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肖芳——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肖芳——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肖芳——2012年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请书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记号项目序号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申 请 书 项 目 类 别_青年项目 学 科 分 类_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课 题 名 称 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项 目 负 责 人 _肖芳_负责人所在单位 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填 表 日 期 2012-9-6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2009年8月修订申请者的承诺: 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管理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 申请人(

2、签章) 肖芳 2012 年 9 月 3 日填表说明及注意事项一、申请书一律用计算机填写。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二、“项目类别”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自筹经费项目”,省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应注明研究基地名称。“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并注明主要涉及的学科。三、行政职务、专业职务、最后学历、最后学位、担任导师等栏目应填写具体内容并在前面粗框内注明相应代码。行政职务代码:厅级A、处级B、科级C、其它D。专业职务代码:正高职称A、副高职称B、中级职称C、其他D。最后学历代码:研究生A、大学本科B、大学专科C、其它D。最

3、后学位代码:博士A、硕士B。担任导师代码:博士生导师A、硕士生导师B四、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通讯地址应详细填写,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所属系统填写相应代码:省级机关(含省直各厅局单位)部门A、党校系统B、高校系统C、社科院所D、市、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填E。五、申请表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 一、数据表课题名称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主题词农村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对策研究类型A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D.其他研究负责人姓名肖芳性别女民族汉出生日期1982年 10月 13日行政职务D其他专业职务D讲师研究专长马克

4、思主义理论最后学历A研究生最后学位A博士担任导师否工作单位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所属系统B联系电话13963042333通讯地址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276826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 作 单 位刘洪森男1980.8讲师党史研究生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顾训宝男1975.7讲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孙迪亮男1973.6副教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生博士曲阜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预期成果AA.专著B.译著C.论文集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字数(单位:千字)280申请经费(单位:元)0

5、30000预计完成时间2014年 12月 31日二、课题论证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1、研究述评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科学命题之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面临的重要任务。目前,学者们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不同视野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行了系统广泛而又深入细致的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学界以“大众化”为着眼点,从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

6、定性、泛指和特指、时间和空间、过程和结果等不同层面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内涵。(2)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和经验。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研究,学术界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从纵向的历史分期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进行研究,学术界主要以改革开放后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程分析为主,对于解放前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较为少见。二是从横向的党史人物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进行研究,其中对毛泽东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数量最多。(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和方式手段。多数研究者从教育宣传、心理影响、制度规约和政策影响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推进路径。也有学者从制度安排、传播

7、方式、话语方式、隐性教育方式、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提出了推进大众化的方式和方法。(4)关于农村社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相关研究。当前,学术界在农村社会思想、文化、意识形态建设及农民社会心理、农村传统文化和宗教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多,这些相关理论成果,对于研究农村社会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提供了许多相关性的帮助和方法论启示,是本项目研究的起点和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体来看,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的研究属刚刚起步,对许多问题的研究尚未全面展开,有些问题还未涉及。尤其是对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几乎没有进入学术界的研究视野。在马克思主义未能真正进入农村前,就谈不上马克思主义真正大众化的问题,因而本研究尤

8、为必要和重要。2、研究意义(1)有助于扩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新领域。本课题把农村社会这一空间场域内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为研究对象,对于更细致、更有针对性地探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拓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空间,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导向精细化和深入化,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同时,将研究场域界定在农村,又可以避免研究的大而空,从而弥补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空间研究细化不足的缺憾,有利于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发展。研究和探索推进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教训、现实境遇、传播规律、推进路径对于解决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农村面

9、临的诸多问题具有方向性的指导意义,对于巩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1、研究内容(1)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农民是我国最具大众意义的“大众群体”,如果马克思主义没有走进农村社会,没有使广大农民群众掌握马克思主义,无论如何也谈不上大众化,只能算是小众化。农村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具有必要性,而且具有可能性,更具有重要意义。(2)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建构与学理分析。明确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理论、思想来

10、源和研究工具。从农民的特质性和层次性来重点分析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象与层次问题。(3)中国共产党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实践。系统梳理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在根据地、解放区、建国后及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及成功经验。(4)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农民认知、理解、赞同、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机理、渠道途径和现实动因,明确影响农民接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因素,评估当前农民在何种程度上接受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5)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主要挑战。主要从农村特定场域和当

11、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两个角度来探讨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和挑战。(6)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首先,再造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基础。其次,完善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建设。再次,确立以农民为中心的互动式传播理念,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民,提出相应的传播模式。最后,从宣传教育、政策保障、利益引导、典型示范四个方面,明确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建构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制机制。2、基本思路与研究方法思路:本课题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为理论分析框架,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场域,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12、与农村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为切入点,将推进农村社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置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大环境中,客观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农村社会中的境遇和遇到的主要问题,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和汲取现实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农村社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和建议,构建出符合农村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推进农村社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制。本课题将沿着“理论框架的引入历史经验的借鉴现实问题的提出解决方案的构建”的基本思路展开。方法:本课题综合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逻辑相一致、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比较研究和个案分析相统一的方法。3、重点难点(1)全面、准确地透视农民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等层

13、面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解读状况和农民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的心理特质性,抓住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规律。(2)揭示推进农村社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第一次质的飞跃(认知到认同)和第二次质的飞跃(信仰到实践自觉)的必备条件和关键因素。(3)探索积极有效的、符合农村实际和时代要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对策。4、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主要观点:(1)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质就是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融入农村发展、内化于农民的主观性情系统和心智结构,改造和取代农民传统惯习,使其成为农民身上的一种持久的、不可转移的禀性系统。(2)农民认知、理解、认同和实践

1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过程具有差异性和不同步性,要顺利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注重区分层次和类别,增强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去开展工作。(3)当前农民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保持着较高程度的认同,但认知率相对却较为低下,认同率和认知率间存在巨大差异。(4)对农村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环境的再造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在农村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和基础。(5)构建以农民为中心的互动式传播模式,能够增强推进农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操作性和可控性。创新之处:(1)在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提出一套不同于城市的推进路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和制度机制。(2)在农民中,进行分层、分类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并揭示出农民认知、理解、认同和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机理和动因。(三)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1、前期相关研究成果(1)中国共产党对农村马克思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