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8911919 上传时间:2019-05-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 复习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的学科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大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影响(五大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两类研究方法(一),质的研究:观察法,访谈调查法,个案研究法(教育心理学特色研究)(二)量的研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测验法(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点:心理发展:个体从胚胎期经由出生、成熟、衰老直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变化

2、。(这一变化既包括质的变化,也包括量的变化;既包括向上的生长成熟,又包括向下的衰老退化;既包括语言、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不过,诸如生病、疲劳、服用兴奋剂或剧烈运动等引起的短暂的身心变化不能称之为发展)特点:1,心理发展具有连续性:(持续不断前进的过程);2,顺序性:(由低到高,由简单到复杂,先机械后意义记忆);3,阶段性;4,不均衡性;5,差异性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一)过渡性:(二)矛盾动荡性:三,中学生认知的特点(注意,记忆,思维)(一)注意的发展:(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发展;1,注意稳定性增强;2,注意广度增加;3,注意分配和注意转移能力在青少年时期的

3、发展并不明显)(二)记忆的发展:(1,青少年时期是记忆最强的时期,2,机械记忆:初一到初二:上升,后下降;意义记忆:随年龄上升而增强;3,相对于无意记忆,青少年的有意记忆占绝对优势的地位;4,是再认能力发展的鼎盛时期)(知晓感是元记忆的研究核心,相信某种信息可以提取,但是提取不出来,发生在记忆提取失败的时候;舌尖现象是一种强烈的知晓感的体验)(三)思维的发展:瑞士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分为: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青少年处于此阶段;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一,中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1,表现方式由外在冲动向内在文饰性的转变;2,情绪持续时间延长,出现心境化

4、的趋势;3,情绪体验的内容更加深刻丰富,社会性情绪占据主导;4,情绪的结构更加复杂,表情认知能力大大发展二,常见的情绪困扰1,孤独:(是一种不良的情绪体验,是一种自感社会交往或人际关系不满状态下的颓废情绪)2,抑郁:(是一种充满不适感,沮丧感的心境状态,其基本特点是获得性或反应性降低,悲观,忧郁)3,焦虑:(是指个人预料会有某种不良后果或模糊性威胁出现时产生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第三章:中学生的群体意识(了解)一,群体心理概述:1,遵从(从众);2,服从;3,社会助长与社会干扰;4,群体决策二,中学生的班集体心理的内容:1,班集体目标;2班集体规范;3,班集体凝聚力三,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1,团

5、结有力的领导集体;2,积极向上的舆论导向;3,良好个性的充分发展;4,较强的组织活动能力四,良好班集体的建设1,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2,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3,建立强有力的班干部团队;4建立健全的班级制度;5,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6形成优良的班风一,中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1,交往动机强烈;2,交往的形式和内容丰富(兴趣广泛,思维活跃);3,注重水平交往(同伴交往,)二,中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表现:1拒绝社交;2,恐惧社交;3,社交过程障碍因素:1,认知偏差,1,晕轮效应(以偏概全),2,刻板印象(按类分评价人),3,角色固着(言行拘于特定角色:当惯了班长习惯领导别人);4,自我认知偏差2

6、,个性心理的缺陷:1,封闭心理;2,羞怯心理;3,嫉妒心理;4,自私心理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的核心任务:1,探讨学生学习的实际;2寻找学生学习的共同规律;3,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习的效率一,学习的含义1,广义:有机体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经过联系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2,侠义:人类的学习,即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广义:人的学习; 侠义:学生的学习)二,学习的作用1,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基础动物适应环境,人适应和改造环境2,学习促进成熟与心理发展学习的分类:一,冯忠良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2,技能的学

7、习3,社会规范的学习二,加涅的学习分类1,学习水平分类(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想,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的学习)2,学习结果分类(语言信息,心智信息,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三,奥苏贝儿的学习分类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3,机械学习;4,意义学习中学生学习的特点:1,学习成绩日趋分化,学习成绩波动大2,学生的独立性逐渐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日益重要3,学习的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型并存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学习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个体学到的是习惯,是反复练习和强化的结果;习惯形成后,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

8、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一,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和信号学说(一)条件反射实验(先条件刺激剂,再无条件刺激)条件反射的两个刺激: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在条件作用过程中起信号的作用)(二)学习规律1,习得律(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引起的);2,消退虑(条件刺激多次出现但无条件刺激不出现,条件反射消弱消失)3,泛化律(条件反射确立后,类似与原来的条件刺激也能引起反射)4,辨别律(与泛化相反的过程)5,高级条件作用律(原来的条件刺激在后来可以起无条件刺激的作用)二,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刺激反应)的创建人,实验法和观察法(一)恐惧形成实验(二)学习规律(环境决定

9、论)1,频因律:某种行为练习的越多,习惯形成越迅速2,近因律: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加强三、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一)猫的迷笼实验(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1,学习的联结说: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2,学习的尝试错误说:联结是在尝试错误的过程中建立的3,学习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奖励效果比惩罚效果更好)4,学习副律(学习原则):多重反应的原则,心向和态度的原则,反应的选择性原则,同化或模拟的原则,联想交替的原则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打破了“没有刺激就没有反应”的错误说法)(一)操作性条件反射实验(二)操作性条件的反射两种反应,两种行为,

10、两种形式的学习1,引发反应应答行为(由已知刺激引起的行为反应)经典式条件反射学习(塑造有机体的应答行为)2,自发反应操作行为(不需要与已知刺激相连的反应)操作式条件反射学习(塑造有机体的操作行为)(三)强化理论(对行为肯定或否定的后果)1,强化的类型:正强化(积极强化);负强化(消极强化);自然消退(衰减)【惩罚只能暂时的抑制行为,不能根除行为】2,强化的程序:间隔强化(时间);比例强化(次数)(四)程序教学1,积极反应原则:给予强化或奖励,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2,小步子原则:将教材分为一步一步的,每小步之间差距小3,即使反馈原则4,自定步调原则三、认知派的学习理论注重人的学习的内部的心理

11、过程,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作用一、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一)认知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人把同类事物联系起来,并把他们组织成具有一定意义的结构,而不是被动的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2,学习的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3,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强化(二)发现学习(三)结构教学论: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二、奥苏贝儿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建立在“认知结构同化论”的基础上:客观事物只有在人的意识中具有与之相等的认知结构才能有意义,新知识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一)学习动机的三种驱动力1,认知的内驱力;2,自我提高的内驱力;3,附属的内驱力(希望

12、得到长者的赞许)四、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一、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说(一)整体行为(二)中介变量:反对华生的刺激与反应直接产生联结,认为其中有中介变量(三)位置学习(四)潜伏学习:学习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一)学习与教学的八个阶段1,动机阶段;2,了解阶段;3,获得阶段;4,保持阶段;5,回忆阶段;6,概括阶段;7,作业阶段;8,反馈阶段;三、班杜拉的社会学系理论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1,注意过程:观察模范的行为2,保持过程:观察学习的示范行为保持在储存系统3,运动再生过程:将储存的行为再现出来4,动机过程:再现后,学生的师范行为受强化的影响、联结派:巴普洛夫、华生、桑

13、代克、斯金纳学习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注意外部条件,忽视内部条件认知派:布鲁纳、奥苏贝儿学习是形成认知结构,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联结认知派:托尔曼、加涅、班杜拉学习是通过主体对情境的领悟或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强调既注意外部反应与条件,也注意学习内容与信息加工第五章、知识的学习一、知识的分类(一)感性知识与理性知识、(二)直接经验的知识与间接经验的知识(三)机械知识与有意义的知识(四)安德森的知识分类:1,陈述性知识(关于事物及其关系,比如事件,规则态度等)2,程序性知识(完成某项事物的行为,操作步骤)陈述性知识的表征:1,命题:判断,陈述的语义(命题是知识或信息的最小

14、单元)2,命题网络3,图式4,表像:客观对象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在观念中所保持的客观对象的形象和客体形象在观念中的复现的过程程序性知识的表征:1,产生式:“如果那么”的形式是程序性知识的最小表征单位2,产生式系统二、知识的掌握知识掌握的过程:生长、重构、协调知识掌握的类型:1,符号学习;2,概念学习:(1)类属性同化(下位同化);(2)总括性同化(上位学习);(3)并列结合同化3,规则学习:规则的类型:(1)科学规则与错误规则;(2)定量规则与概率(3)定义性规则和派生性规则;(4)单一性规则和复合型规则;(5)自然规则和社会规则三、知识的保持(一)记忆过程的分析基本过程:识记、回忆(二)记忆的分类1,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2,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掌握遗忘规律,合理组织复习2,明确记忆的目的性,提高兴趣3,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4,利用无意记忆,培养有意记忆的能力5,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相结合6,“五官”和“五到”是记忆的根本:眼到、耳道、口到、手到、心到知识应用的一般过程1,审题;2,联想;3,课题的类化:课题的归类知识的教学1,明确教学的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