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868659 上传时间:2019-05-1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6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教育(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五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与 教育活动,基础理论,社会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消息传递、情感交流、思想沟通从而产生心理上相互影响的过程。 社会交往能力是每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最根本的能力。 人之生,不能无群-荀子 东方快车 - 就让世界多一颗心.mp3,一.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及意义,(一)关于社会交往 社会交往过程包含的基本要素: 1.交往者(发送者、接受者和旁观者) 2.信息(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 3.人际认知(第一印象、光环作用、刻板印象等) 4.人际反应(直接性、掩饰性) 5.人际关系(同伴关系、师幼关系、亲子关系等) 6.人际吸引(人与人相互吸引、愿意亲近的程度)

2、 7.交往情景(环境、场所、气氛等) 8.背景影响(政治、社会、经济、个性等),补充:,1、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最初的印象。 2、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某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者坏的印象后,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3.刻板效应,又称刻板印象、社会定型,是指对某人或某一类人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类化的看法。 4.近因效应, 是指在人际沟通过程中,知觉对象最近给人留下的印象。,一.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及意义,社会交往的五种基本功能: 1.信息沟通功能 2.调节沟通功能 3.情绪沟通功能 4.形成和发展人际关系的功能、促进人们

3、彼此认识和理解的功能 5.组织共同活动的功能,案例,情景1 贝儿是个早产儿,看上去有点弱不禁风,平时又由爷爷奶奶照顾,隔代的宠爱时刻包围着他,外婆更是不放心,每天中午都来接他回家午睡。今天,外婆来晚了。看到其他小朋友都在结伴玩耍,有的看书、有的下棋、有的画画,他也看中了一个玩具,是小柏的飞行棋,马上就想加入他们的游戏圈。可是,他刚一伸手,小柏就把他的手推开了,并且以不欢迎的语气说:“别动,你外婆就要来接你了。”贝儿只好讪讪地站在一旁,眼睛却不曾离开他们。这时,外婆恰好进来了,他便头也不回地回家去了。,情景1分析 对孩子的关爱本是无可厚非的,像贝儿这样体弱的孩子确实更需要成人的关注与照料。然而,

4、在上述案例中,家长对孩子的关爱却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与权利,造成了孩子从伙伴群体中分离出来的情况,成了一个孤独的个体。从孩子的行动和神态中可以看到,孩子内心确实存在交往的需要,然而,家长的出现使他马上放弃了这一需要,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本就吸引他的游戏。孩子自发产生的交往需要被完全扼杀了。,情景2: 小西拿着一盒妈妈新买的飞行棋(这是班里体积最大、包装最精美的飞行棋了),高高地举在手里,一边摇晃,一边围着教室慢慢地转圈,似乎在观察别人的反应,似乎在召唤伙伴一起来玩棋,似乎在沾沾自喜自己的玩具有多神气。可是,他转了两圈,依然没有一个小朋友和他搭腔(因为别人已经组成小伙伴团体在玩自己的游戏

5、了)。小西又看了一会儿,便来到一边,拿出自己的棋盘,一个人玩起了四个人的游戏。小洲正好路过,用手摸了一下小西的棋子,被小西一把推开了,棋子掉在地上,小西马上哇哇大哭起来,并坚持要小洲把棋子整理好才罢休。,情景2分析 因为工作的关系,小西的妈妈常有机会来我们幼儿园,也常来看看自己的宝贝儿子。每次来都是她最快乐的时候,她总是急着张罗:“来,XX,你和小西玩吧!”“小西,XX最聪明了,你和他一起玩吧!”然后便会满脸喜悦地看着儿子游戏。而当妈妈不在时,小西便失去了目标,失去了伙伴。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在自己的交往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成人可以提供帮助和指导,却万万不能代替孩子去交往。正是因为小西妈妈每次都

6、代替孩子找游戏伙伴,代替孩子解决交往中的问题,才造成了孩子独立活动时不知道如何交往的后果。他宁可一个人玩虚拟的四人游戏,也不去尝试找个小伙伴。,情景3 冬冬在班里是个年龄偏小的孩子,也正因为如此,他常常处理不好与别人的关系。瞧,今天自由活动时,他又去下棋的小朋友那里捣乱,把棋子弄乱了,幸好下棋的孩子马上把棋子恢复好了,没有理睬他,也就没有引起争吵。他又来到看书的辰辰那里,辰辰正和天天看着新带来的奥特曼书。没等冬冬把头伸到书前,辰辰就把书转到了另一边,并对天天说:“别给他看,等一会儿被他弄坏了,他妈妈很凶的。”天天也附和着这样说。冬冬听了不依不饶,伸手就要抢,辰辰和天天飞快地跑开了,只剩下冬冬茫

7、然地瞪着眼睛。,情景3分析 冬冬是个有攻击性行为倾向的孩子,但他也是个很活跃的孩子,什么时候他都不缺少玩伴,只要他想,便会加入别人的游戏,像上述案例中被人拒绝也是最近才有的事。前几天,冬冬在攻击别人时,自己脸上也留下了一道指甲缝大小的伤痕。为此,他的妈妈对另一个孩子大发雷霆、厉声呵斥,令在场的所有孩子都目瞪口呆。虽然老师马上劝阻了她的粗暴行为,但孩子还是后怕地哇哇大哭。正是因为家长这次失去理智的举动,让所有的孩子都产生了排斥心理,使冬冬陷入了被孤立的境地。,采取的教育策略:,一. 指导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对小西的妈妈,建议她要对孩子真正地放心、放手。在交往中多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找到小伙伴

8、。妈妈只需要在孩子感到无助的时候,给一些鼓励,适当地提供一些方法就行了。当小西妈妈退后以后,小西也就开始了他真正的交往活动,有时并不顺利,但在成人的鼓励下,他会再次尝试,有许多时候,小西靠着自己找到了小伙伴。,二. 为幼儿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 对贝儿,不仅让其家长多带贝儿与同龄伙伴玩耍,而且在幼儿园里,选择利用更多适合贝儿的时间,比如早餐后、活动后等,让幼儿开展自由活动。有时老师也会找贝儿玩个小游戏,引起别人的兴趣后再将角色转移给别的孩子,使孩子们逐渐地乐意与贝儿一起游戏。当贝儿一次次地与孩子们快乐游戏时,他也就真正进入了伙伴团体中去了。,三. 教给孩子正确的交流方式 针对冬冬,教师与其家长进行

9、了一次深入的长谈,使她明白了自己的不理智行为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主动到幼儿园向与冬冬发生冲突的孩子表达了歉意,并且以友好的方式与大家说话,以期改变小朋友的看法。而对冬冬,重点对其进行了交往方式的指导,教他学会与人协商,也教他学会承受别人的拒绝。经过多方努力,冬冬终于得到了伙伴的认可。,一.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及意义,(二)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含义 学前儿童社会交往是指学前儿童在与成人的接触、交流或与同伴的游戏、学习、生活等的过程中,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的活动;是其逐步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了解别人的情绪和想法,调节自己的行为,促进相互之间理解协调,并使这种关系得到延续和保持的活动。,一. 学前儿童

10、社会交往的含义及意义,(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意义 1.社会交往是儿童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方式,是儿童社会化的基本途径 2.通过交往,学前儿童可以宣泄消极情绪,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3.通过交往,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思维和语言等方面能力的发展 4.在与同伴或成人的交往中,学前儿童不断学习知识与经验,评价自我,完善自我 5.通过社会交往,学前儿童可以在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获得朋友的支持和客服困难的力量,同时也学会关心和帮助他人 6.同伴交往使儿童具有安全感、集体归属感,逐步形成集体荣誉感,二. 影响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因素,(一)自身因素 1.认知水平 2.情绪表现 3.性格特点 4.个人能力 5.身体吸引

11、力 (二)外在因素 1.教师的影响 2.家长的教养方式,三、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及特点,(一)与照料者一对一交往发展到同伴交往 婴儿形成的最初人际关系是亲子关系 幼儿的同伴交往,经历的三个阶段: 1.以客体为中心的阶段 2.简单交往阶段 3.互补性交往阶段 (二)幼儿时期以游戏为主要互动方式的交流,交往范围逐渐扩大 幼儿期同伴交往的特点: 1.在幼儿前期,模仿现象普遍存在 2.交往由物品引起 3.语言在交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四.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一般方法,(一)观察法 是指幼儿教师为了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的水平,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学前儿童,从而获得

12、资料的方法。 做好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观察应注意: 1.确定明确的观察目标 2.选择观察对象 3.选择合适的观察地点和时间 4.制定明确的观察计划和记录表格,三.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一般方法,(二)谈话法 谈话是教师与儿童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客观了解儿童的思想观点、情绪状态、理想信念、内心感受的机会。 运用谈话法应注意: 1.围绕一定的交往问题进行交流 2.要学会倾听,三. 了解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存在问题的一般方法,(三)社交测量法 社交测量法是指研究者通过某种特定方法以了解某一特定群体的社交结构以及该团体内人际交往模式的方法。 适用于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社交测量法主要有提名法、配

13、对比较法、同伴评定法。 社交测量法只能提供儿童被同伴接受和拒绝的信息,而不能解释其他因果关系。,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一)创设优良环境,促进儿童交往能力的发展 1.创设良好内环境-安全、平等、民主、自由的心理认知环境 2.创设良好的外环境-安全、整洁、丰富多彩的物质环境 (二)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 1.游戏中幼儿心情愉悦,对教师的启发、诱导容易接受 2.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学会解决角色纷争,学会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三)利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每个环节和丰富多彩的活动 1.组织各种分享活动,鼓励儿童大胆交流

14、 2.学会分工与合作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培养和锻炼学前儿童的交往能力 4.促进学前儿童与周围人的交往活动,让积极情感贯穿幼儿交往活动的始终 (四)设计并组织实施专门的社会交往教育活动,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五)家园配合,强化儿童良好的交往技能、合作性行为 1. 教师与家长要经常沟通,使家长自觉地参与到教育中。 2.指导家长的教育方式,让家长在家庭中有意识教育培养幼儿 3.指导家长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要对孩子进行肯定,强化孩子的交往与合作行为,五.学前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六)注意交往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儿童社会交往中有以下不同类型 1.受欢迎型 2.受排斥型 3.受忽略性 (七)发挥成人的榜样作用,作业,一.填空题 1.社会交往,是指人们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 、 、 ,从而产生 上相互影响的过程。 2. 效应,又称 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某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者坏的印象后,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3.婴儿形成的最初人际关系是 关系。 二.思考题 1.简述幼儿期同伴交往的特点。 2.如何在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