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446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864546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4.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4461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4461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4461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4461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4461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44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7.1“燃烧和灭火”竞赛辅导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224461(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7.1“燃烧和灭火”竞赛辅导题一、选择题1.下列曲线能正确表达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固体溶于水 B.煅烧石灰石 C.等质量等浓度的稀H2SO4加入金属 D.混合液中加入NaOH 2.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分离H2O2和MnO2制O2后的固液混合物B.除去CO中的CO2气体C.区分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D.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3.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B.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

2、稀硫酸D.向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B.复分解反应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物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的反应是复分解反应C.燃烧伴随着放热现象,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D.碱溶液的pH7, pH7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5.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说法错误是() A.用食盐腌渍肉类食品,能防止变质B.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对人体有害,不能用于烹饪C.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要做灯火实验D.发现煤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换气扇开关换气6.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钠溶液

3、B.将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C.向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硫酸D.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7.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AB.BC.CD.D8.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ABCD实验设计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探究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探究铁生锈需要氧气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A.AB.BC.CD.D9.实验1和实验2用于研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白磷仍会继续燃烧B.实验1中红磷没有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实验1中水下的白磷没有燃烧,说明热水的温度比铜片的低D.实验2中白磷

4、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10.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等质量的木炭分别在足量的空气中和氧气中燃烧B.铜片在空气中加热C.加热一定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D.20时,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中加入氯化钾固体二、填空题11.用右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a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b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c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对比实验a与c,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对比实验b与c,说明燃烧的条

5、件之一是_。写出实验c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探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若B处盛放氧化铜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在B处下方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 12.下面是两个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图 1 图 2(1)如图1向C中加入少量白磷,再加入热水,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白磷不燃烧。打开K1 , 将A中溶液滴入B中,C中有气泡冒出,白磷燃烧。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此实验运用对比的方法研究了燃烧的一个条件,它是_。(2)如图2所示,在空气中放置时,两团棉花均不燃烧;若将足量二氧化碳倒入烧杯时,可以观察

6、到的现象有:_;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燃烧;未粘有过氧化钠的棉花不燃烧。通过上述实验的对比分析,写出产生现象的原因_。 13.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酒精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点燃酒精灯,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且干燥的漏斗,将导气管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内,观察到漏斗内壁有_ 出现;澄清石灰水_。综合上述实验。说明酒精中一定含有_和_两种元素。 14.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金属材料,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金属及其合金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人们习惯上把金、银、铜、铁、锡五种金属统称为“五金”,在“五金”顺序中把金属_的位置移到最后,正好符合由弱到强的顺序 (2)汽车车体多用钢

7、材制造。表面喷漆不仅美观,而且可有效防止与_接触而生锈。 (3)工业上用CO还原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冶炼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_。西汉时期中国古老的冶铜方法是“湿法冶铜”主要的反应原理是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4)在实验室中探究铝、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除铝、铜外,还需要用到的试剂是_。(填一种即可) (5)铁锅、铝锅是生活中常用的炊具,下图是铁锅的示意图。铁锅所含金属单质_(写化学式),含有的有机合成材料是_。(填写名称)炒菜时铁锅中的油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其原理是_。铜也易生锈,铜锈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_共同作

8、用的结果将5.6克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_(写出解题过程) 15.利用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回答下列问题:由于邻居乱扔烟头,不慎引起火灾,烟头在火灾中的作用是_熄灭酒精灯火焰时要用灯帽盖灭,其原理是_16.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依据初中化学所学知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猜想】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水与过氧化钠反应有氧气生成并放出大量的热(1)打开右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

9、检验有氧气生成的方法是是_。(2)能证明该反应能证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的实验现象是:_。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3)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色,说明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呈_性,由此小蔡同学得出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Na2CO3 , 你认为小蔡同学的结论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4)由实验探究的结果,写出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三、实验探究题17.控制变量法是化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下列实验研究中都要使用控制变量法,根据下图实验回答问题:(1)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将紫色石蕊浸泡过的小花,一半烘干放入盛有CO2的集气瓶中,如

10、图A所示,观察到的现象是_。其中干燥的纸花要探究的问题是_。 (2)探究燃烧的条件:图B所示实验实现了对多个影响条件的控制,其中水中白磷要研究的变量是_。 (3)已知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就越快。课外小组的同学想用图C所示装置探究Zn、Fe的活动性强弱。你觉得他们在研究中需要控制的影响变量有_。 18.化学活动课上,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了一个“水能生火”的魔术(如图所示),他将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了几滴水,脱脂棉立刻燃烧起来通过查阅资料可知,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产物只有两种,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

11、可知,过氧化钠(Na2O2)和水发生反应生成了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_,反应_ (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测另一种产物必含的元素是_ (3)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19.在复习铁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同学再一次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更深入的探究。 (1)【提出问题】铁丝燃烧与_有关。 (2)【查阅资料】1、氮气性质稳定,在加热条件下不与铁、碳、氧气等物质反应。2、普通铁丝的含碳量在0.6%左右,熟铁丝的含碳量在0.2%以下。【进行实验】:取5根相同的铁丝(直径0.6mm),卷成相同的螺旋状后,分别在体积分数不同的氧气中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其余为氮气)。实验记录如下:第一次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通过这组探究实验,小刚同学得出结论:_。 (3)【提出问题】2:铁丝燃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进行实验】:取多束相同的细生铁丝(直径0.2mm),每束长度和重量均与上组实验一致,重复第一组实验。发现前五次实验中铁丝均剧烈燃烧,补充第六、七次实验如下:通过第二组探究,小刚同学得出结论:在控制_条件下,铁丝表面积越大就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4)【反思与评价】小明同学推测如果将铁丝换成铁粉,有可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他准备选择铁粉和浓度为 的氧气进行对比实验。 A.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