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830742 上传时间:2019-05-1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苏州市2019届高三模拟考试试卷历史2019.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荀子曰:“(为人臣)以礼待君,忠顺而不懈逆命而利君谓之忠,从命而利君谓之顺。”韩非子曰:“人臣要从主之法,虚心待令,皆宜其能,胜其官,而莫怀余力于心。”两者都强调()A. 人臣要效忠君主 B. 人臣对君主可以抗命C. 君主要以礼待臣 D. 人臣对君主要绝对服从2.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天公不念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2、。”该赋中咏颂的古代农具是()3. 宋代的“说话”上承唐代,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的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声(演出者随兴“指物题咏”)。这反映出宋代()A. 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 世俗文学成为了文化主流C. 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 城市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4. 宋明家具设计扬弃了隋唐壮美华丽的审美走向,崇尚简约内敛,讲求秩序和稳定,体现出一种工整而规范的美。宋明家具设计的价值取向折射出当时()A.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 理学已渗入日常生活C. 商品经济繁荣发展 D. 天理观念已深入人心5. 清代俞森荒政丛书卷五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

3、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 重农抑商已有所改变 B. 农业是财政经济的主要来源C. 已显露近代化的曙光 D.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相交织6. 民国成立之前,没有离婚的概念,只有男子可以休妻,甚至到20世纪上半期,很多妇女参加革命是因为家庭原因。如红色娘子军里的女战士不完全是被南霸天逼出来的,她们出走往往是受不了丈夫、公婆的压迫。材料反映的史实表明()A. 封建礼教的影响深远 B. 辛亥革命使女性摆脱对家庭的依附C. 影视剧固化大众认知 D.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7. 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

4、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A. 鸦片战争爆发后 B. 甲午战争失败后 C. 八国联军侵华后 D. 武昌起义爆发后8. “由民国元年至十年举清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材料中“黄金时代”的到来主要是由于()A. 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 辛亥革命的促进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侵略 D. 国民政府的推动9. 下表是19501965年中国农业税征收情况统计表(税额单位:细粮

5、亿公斤),由此可知()时间农业实产量实征农业税农业税占实产量%合计正税附加合计其中:正税“一五”时期8 017.80933.21847.4585.7611.6010.60“二五”时期6 983.20833.32745.6687.6611.9010.7019631965年5 004.50374.02333.4240.607.506.70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A. 农业税已逐渐成为当时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B. 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二五”时期农业税比例上升C. 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征收情况呈总体下降趋势D. 到1965年,我国整个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10.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写道:“在外交

6、政策中,政治家常常通过寻求共同利益来达到目的。毛泽东却反其道而行之,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聚焦于最重大的战略目标。”与“对交叉重叠的敌意加以利用”相关的是()A. 建国初实行的“另起炉灶”的政策 B.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 日内瓦会议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D. 新时期不结盟政策的推行11.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要求()A. 表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党内共识 B. 突破了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的观念C. 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

7、济体制的改革目标12. 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公式表述是:经济增长(100%)劳动增长(75%)资本增长(25%)。美国1984年以后,将传统的经济增长公式调整为:经济增长(100%)34%(劳动增长资本增长)66%(科技增长教育增长)。在此背景下我国()A. 提出了“双百”方针 B. 颁布了义务教育法C. 恢复了高考制度 D. 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13. 霍金在时间简史中写道:“他提出了革命性的思想,即引力不像其他种类的力,它只不过是时空不是平坦的这一事实的结果,而早先人们假定时空是平坦的。”文中的“他”()A. 建立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B. 揭示了自然界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C. 奠定了现

8、代物理科学研究的基础 D. 开辟了物理学进入微观世界的道路14. 简明世界历史读本载:他进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平民的政治改革,以旧居住区为政治分野的现象因此不复存在,民主政体的社会基础得到加强,以平民为主、包括部分贵族在内的人民主权已成定局。材料中的“政治改革”是指()A. 梭伦根据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B. 克里斯提尼用地区部落代替血缘部落C. 克里斯提尼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 伯里克利向公民开放一切官职15. “他们(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该启蒙思想家提出了()A.

9、天赋人权说 B. 分权制衡说 C. 人非工具说 D. 社会契约论16. 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 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 B. 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的危机C. 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D. 阶级斗争形势处于僵持的局面17. 明清时期,新旧大陆物种的交流包括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及一些农作物等输入美洲,欧洲人饮用从中国和印度输入的茶、来自阿拉伯的咖啡和用来自美洲的可可加工成的巧克力。随着热饮的盛行,购置中国瓷制的饮

10、具、炊具成为欧洲家庭的时尚。这表明()A. 新航路开辟建立起全球性的联系,物种实现了世界的自由流动B. 殖民扩张活动扩展了欧洲的势力,加强了对美洲和亚洲的掠夺C. 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民的生活D. 欧洲殖民活动加强了世界的联系,成为沟通美洲和亚洲的纽带18. “罗斯福新政再分配式的、保护主义的、政府主导型的政策虽然经济上往往不大成功,但政治上却颇受欢迎:往往立竿见影,不但有一个清晰的行动主体,而且其政策往往指向一些集中的、直接的、阶层性或行业性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可以立刻成为这些政策的政治同盟军。”以下措施中最有可能起到立竿见影作用的是()A. 制定紧急银行法 B.

11、颁布农业调整法C. 推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D. 实行“以工代赈”19. 它“是一种新型的区域经济合作形式。没有专门的组织结构和机制化的贸易安排,成员国的所有优惠性措施或安排也适用于非成员经济体。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排他性有本质的差别。”符合此特征的是()20. 有人评价19世纪某画家的画作,认为它是“对美与真实的否定”。有人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它完整!”也有人说这位画家“在意的不是局部细节的真实和完善,而是变动不拘的光色和由此产生的氛围”。下列美术作品的风格与评价相吻合的是()第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

12、23题14分,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21. (13分)古代中国不断创新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体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此周初大一统之规模,实与其大居正之制度相待而成者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材料二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这种以北制南,各省北向

13、门户洞开和人为实行形格势禁的政策,在汉地诸行省表现最为突出,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请回答:(1) 材料一中“大居正之制度”是指哪一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产生的积极作用。(3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与材料一所述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4分)(3) 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划分行省区域的主要原则及其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行省制度的历史地位。(4分)(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的认识。(2分)22. (13分)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

14、折,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汲取西学过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下起步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甲午战前,尽管西学传入中国已近半个世纪,官办新式学堂也有30多年历史,但在人才培养与选拔方面,西学仍然只是作为科举的补充。道光至光绪四朝,清朝官员试图以变常科开特科、纳洋学于科目、设经济特科、废八股改试策论等形式,讲求实学,吸取西学之长,广开取士纳贤之途,重新激发科举制的活力,可是始终不得要领。材料二1905年,科举制废除之后,“不废经学”的责任更多地落在学堂的经学课程上。张之洞规划学制的经学课程时,曾经自信地表示:“若按此章程办理,则学堂中决无一荒经之人,不惟圣教不至废坠。”但是,从学制执行的效果显然与他的

15、预期相差甚远。算学、格致、地理、体操等实用学科受到学生的喜欢,经学却普遍成为最无聊、最不受欢迎的课程。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下)材料三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总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请回答:(1) 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科举考试变化的特点及其原因。(4分)(2) 根据材料二,指出张之洞规划经学课程的主要意图和客观效果。(3分)(3) 根据材料三,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史实,举例说明近代中国在向西方学习的历程中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