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804975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原参考答案(2012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绪论1、 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答: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她既包括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也包括列宁的继承和发展,并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为代表的丰富和发展,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1、 世界统一于存在答:错。 (1)这是一个折衷主义的命题,它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2)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 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则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3)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

2、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 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2、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我国社会主义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答: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证关系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它揭示了事物联系 的根本内容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最根本方法。在当今世界上,社会主义与资本 主义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发达资本主义的交流与合作,需要 吸收和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

3、,这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同时,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继承物、对立 物,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资本主义又是相互否定、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这体现了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二者是不可分割的。只看到合作而看不到斗争或只斗争不 合作都是错误的。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 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3) 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

4、法的统一。(4) 体现了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将唯物辩证贯彻到底。)4、和谐就是无矛盾。答:错。从哲学上讲,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衡、协调、合作,体现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但和谐并非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同一。“和而不同,同则不继”,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5、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答

5、:(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每一事物、每一过程的矛盾及其各方面都有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共性只是包括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个性总有许多自己独有的特点,是共性包括不了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所以二者不能互相代替。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基本思想原则的理

6、论基础。我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的理论成果。(3)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注意中国的特点。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又是一个穷国,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水平低,即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就是把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只有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走自己的路,我们才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取得胜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

7、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6、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1)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 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3) 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4) 意识具有制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7、 要纪律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不能有纪律。答:错误。这种说法违背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原理。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之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的关系。由于矛盾双方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斗争,推动着事物的发展。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自由和纪律是对立着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性质不同,不能相互替代,二者又互

8、相联系不可分割。自由是纪律的基础,纪律是自由的保证。没有自由,人们的思想就会僵化,失去创造力;没有纪律,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我们既要纪律又要自由,把二者绝对对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8、 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分析我国应如何正确处理与日本的国家间关系。答:对立统一规律就是矛盾规律,它是一切事物辨证关系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它揭示了事物联系 的根本内容和和发展的内在动力。(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种关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

9、对立的性质。这种性质贯穿于矛盾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3)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我国与日本都是亚洲国家,两国既有贸易发展的和谐友好发展合作关系,又存在国际间的政治和经济上的纠纷,譬如钓鱼岛事件,矛盾的对立统一要求我们要一分为二、全面看问题,要学会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所以我们既要认识到与日本合作对我国经济的有利因素,同时也要提防日本与我国在政治和经济上的摩擦,婉转的处理两国之间的关系。9、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答:这一观点是正确的。矛盾规律也即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说矛盾规律是唯物

10、辩证法体 系的实质和核心, 这是因为: 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 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矛盾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矛盾规律 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矛盾分析法。10、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对认识和谐稳定与改革发展关系的指导意义?(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互相依赖、互为存在前提、互相渗透,存在着由此及彼的桥梁。这种关系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双方相互排斥、相互

11、否定、相互对立的性质。这种性质贯穿于矛盾始终,是无条件的,绝对的。(3)同一性包含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同一性制约斗争性。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4)社会和谐稳定就是坚持矛盾的同一性,而改革和发展要通过斗争性来实现,根据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同一性包含斗争性的原理,和谐不是否认矛盾的存在,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能消极维护,而要深化改革,为稳定创造条件,并推动它的发展。(4)根据同一性对斗争性的制约,同一性为斗争性提供存在条件,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必须解决矛盾,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团结。11、辩证否定观的内容。答:(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

12、果(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1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答: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1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这一原理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大指导意义?(1)矛盾的双方既有斗争性,又有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双方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的双方相互相互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的结合构成事物的矛盾运

13、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系统。 (2)和谐社会是一个矛盾的系统。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和谐社会并不是矛盾的消失,而是矛盾的双方处于 又统一又斗争的良性互动状态。 又统一又斗争的良性互动状态。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事物之间有差异才能互补互利。( 3 ) 要把握好矛盾的性质和发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认识矛盾、解决矛盾 , 推动社会向更高阶段的和谐状态发展。要分析矛盾的性质, 即双方是同一性占主导地位还是斗争性占主导地位。对同一性占主导方面的矛盾,要发展其有利的方面,防止矛盾激化,对于斗争性占主导地位的矛盾,要及时解决,使矛盾向新的层次转变。 第二章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

14、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答: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辩证关系: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依存。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的辩证法。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互相渗透,相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2、 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答: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

15、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性的标准。3、 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反映。答: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是感性认识的感觉阶段,是直接的感性经验。 由于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 有些则是不符合客 观事实的虚假反映或骗局。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 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人、全面地反映事物,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 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该命题夸大感觉在认识中的作用, 将感觉与事实相混淆, 在理论上容易导致主观唯心主义。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16、和其他哲学认识论的区别是什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的同一性,是可知论;坚持认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可知论和反映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立场。 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还引起了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法,阐明了认识的本质,实现了认识论的根本性革命。(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消除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所造成的认识脱离社会实践的消极直观性的缺陷,科学地说明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在实践中生成和发展的。(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阐明了认识是一个充满矛盾运动的过程,是一个随着实践的发展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的永无止境的辩证发展过程。(三)由于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的引入对历史发展和历史意识问题做出了唯物的和辩证的解释,实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