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配餐作业13 诗歌形象专练.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800840 上传时间:2019-05-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配餐作业13 诗歌形象专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配餐作业13 诗歌形象专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配餐作业13 诗歌形象专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配餐作业13 诗歌形象专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配餐作业13 诗歌形象专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配餐作业13 诗歌形象专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配餐作业13 诗歌形象专练.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配餐作业(十三)诗歌形象专练时间:45分钟。分值:88分。学生用书P375一、(2018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第一次摸底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对雪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世说新语黜免载:“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1下列对这首诗颔联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联描述了长安黄昏时分从乱云低垂到风急雪紧的天气变化,暗示时间的推移。B诗人借景抒情,通过

2、描写乱云和飞雪的状态,表达自己在战乱之中内心的愤怒。C侧面照应标题“对雪”,诗人独坐斗室,反复愁吟,从乱云欲雪一直到急雪回风。D营造了一种冷清而萧索的氛围,为下文描写室内的景象和抒发诗人感情做铺垫。E“乱云低”“风雪舞”又暗指社会的混乱动荡,有利于突出诗歌忧国忧民的主旨。解析B项,“内心的愤怒”表述不当。C项,正面照应标题。答案BC2诗歌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结合全诗分析作答。(6分)答:_答案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因贫寒交困而愁苦无奈,牵挂亲人,忧国伤事的诗人形象。(3分)前三联写诗人独对炉火,室外云低雪急,无限愁苦;最后一联通过“数州消息断”,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和对国事的

3、担忧之情。(3分)二、(2018河北省石家庄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11分)归 嵩 山 作王维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扣题目中的“归”字,描写诗人归隐出发时的情景和车马的动态,说明诗人心态闲适。B“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己归隐态度坚决,暗示对现实政治失望厌倦的归隐原因。C“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谢客之意,以此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要与俗世隔绝。D读完全诗,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淡泊。E对

4、于写景与抒情,本诗更注重后者,意境幽美清新自然,写景中寄寓深情,情感真切动人。解析B本句不能体现归隐态度的坚决,“流水”句体现“一去不返”的态度。E.本诗写景抒情并重,“本诗更注重后者”错误。答案BE4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中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请结合颈联分析这一特征。(6分)答:_答案这两句描写了傍晚野外的秋景图: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3分)这幅图以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的意象,体现了黯淡、凄凉的色彩之美。画面感突出,层次鲜明。(3分)三、(2018黑龙江省大庆铁人中学期中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56题。(11分)过辛稼轩神道明张以宁长啸秋云白

5、石阴,太行天党气萧森。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元无北伐心。岁晚阴符仙蠹化,夜寒雄剑老龙吟。青山万折东流去,春暮鹃啼宰树林。【注】辛稼轩神道:辛弃疾葬于江西上饶,其墓侧驿路旁有“稼轩先生神道金字碑”。太行天党:指辛弃疾当年在北方带兵聚义、共谋恢复中原的上党地区。阴符:兵书。宰:坟墓。5下列是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写了稼轩墓地秋云笼罩的环境,渲染出阴郁萧森的气氛。B颔联中英雄泪与臣主心对比,解释了英雄壮志难酬的根本原因。C颈联以兵书被虫蛀、雄剑龙吟来暗指辛弃疾内心的无奈与不甘。D尾联中诗人化用辛词并运用典故,以慨叹英雄已逝,遗憾难消。E“英雄已尽中原泪”诗句中所表达的情

6、感与辛弃疾的诗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相同。解析A项,对应注释太行天党应该是气势森然严肃之态,此项内涵错误;E项,诗中的句子表达的感情是:英雄已为中原流尽眼泪,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伤感痛苦。而辛弃疾的诗句表现的是欣赏江山美景的喜悦。答案AE6有人评价这首诗“意境苍凉,情怀悲壮”,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答:_答案诗人使用秋云、岁晚、夜寒、青山、春暮等意象渲染了苍凉的氛围,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表现了辛弃疾渴望收复失地,却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痛,再加之作者对诗人的惋惜、对统治者的失望,全诗情怀悲壮感人。四、(2018云南省昆明第一次摸底

7、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11分)山行宋王安石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注】“楚制”指儒服,意谓汉人穿的传统服装。“长耳”即毛驴。7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起始两句道出了山行的意图,意欲描写诗人外出和归来时景色清浅和苍翠的不同特点。B诗歌描写了诗人的装扮,借此暗喻自己在脱离官场后已俨然是一介平民百姓了。C诗中人着儒服骑毛驴,听着吴越民歌般的驴鸣,看似逍遥实则有掩不住的寂寞凄苦。D山岭佳色,已是日暮时分,林泉好音,更是冷寒时节,全诗至此呈现出一派冷瑟肃杀之境。E诗中“真意”与陶渊明“此

8、中有真意”大抵类同,均可指自然中所包蕴的人生的真谛妙趣。解析C项,“掩不住的寂寞凄苦”理解错误。D项,“一派冷瑟肃杀之境”理解错误。答案CD8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1)此诗描绘了一幅清幽静寂的画面。诗歌描绘了出门时景色的浅淡清新,回归时浓阴苍翠,于此景中,诗人平民装扮,骑着毛驴,听着驴鸣,暮岭山色、寒泉好音,一派清幽静寂。(2)流露出诗人悠闲满足、惬意自得、澄怀静虚的情感和心境。五、(2018辽宁省大连第一次考试)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910题。(11分)六年秋重题白莲白居易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本是吴州供进藕,今为伊水

9、寄生莲。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不独池中花故旧,兼乘旧日采花船。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本诗是作者在秋天为从吴州移栽到伊水多年后依然生机勃勃的白莲写下的赞美之作。B诗歌首联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莲房的饱满丰实以及翠钿圆扇般的绀叶迎风摇摆的情景。C本是供进藕,今为寄生莲,颔联极言白莲变化巨大,为下文写“移根”“结子”作铺垫。D诗歌遣词造句极为讲究,前三联都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对仗工整且不呆板,音韵和谐。E尾联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池中白莲、旧日采花船表达对江南的思念、往昔生活的怀念。解析B项,写莲房通过“素”“玉”“鲜”来表现其洁白鲜润。E项,并非“借景抒情”,尾联没有写景

10、,只是写物,叙事。答案BE10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白莲形象?结合全诗分析。(6分)答:_答案诗歌描绘了美丽的白莲形象。(1分)外形美。素房含露,绀叶摇风,展示了白莲纯洁如玉、亭亭玉立的风姿。(2分)内在美。移根三千里,结子六七年,生命力顽强;(1分)远离故土、移根北方,白色如故,品格坚贞。(2分)六、(2018河北省名校联盟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11分)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鼙。【注】鼙(p),古代军中的一种小鼓。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平沙落日大荒西”一句,写出地面的辽阔荒远,描绘出落日在

11、遥远的地平线上缓缓西沉的景象。B“陇上明星高复低”一句承上写夜景。日落而星出,一切景物都销声匿迹,只见陇山之上明星闪烁,则夜静可知。C“孤山几处看烽火”,是说原野上连营驻守的军士,突然看到几处孤山上燃起的报警的烽火。D“壮士连营候鼓鼙”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应。警报传来,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E诗歌一、二句主要按照空间顺序写景,由地面的辽阔荒远到陇山之上明星闪烁,由近及远,由地面到天空。解析D项,“连营军士都消极应战,只是等待命令而不主动出击”错,“候”字表现出连营军士临危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短的时间内从容就绪,单等军令下达,鼙鼓擂响,即出战迎敌。E项,“主要按照空间

12、顺序写景”错,应该是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写景,从日落写到星出星移。答案DE12诗歌一、二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何作用?(6分)答:_答案诗歌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悠缓、静谧的意境。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这二句乃是欲张先弛,以起到以平显兀、以缓显迫、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七、(2018山东省枣庄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1314题。(11分)秋 雨 夜 眠白居易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13对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13、()A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B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了“睡美”。C尾联中的“寒”字交代了老翁“未起”的原因,说明老翁怕冷,又身患重疾,难以起床。D“霜叶满阶红”与“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有异曲同工之妙。E本诗语言自然、质朴,刻画形象逼真,富有生活气息。解析C项,老翁“晓晴寒未起”,对它漫不经心,突出了老翁的心境清静淡泊;D项,“霜叶满阶红”,夜来风雨加深了“寒”意,不久前还红似二月花的树叶,一夜之间就被秋风秋雨无情地扫得飘零满阶,多么冷酷的大自然啊!从树木移情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对1个2分,2个5分)答案CD14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是如何刻画的?请简要分析。(6分)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