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797306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武昌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共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或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慰藉(ji) 调摄(tio) 运筹全局 观其大略B狡黠(xi) 狭隘(i) 滔滔不绝 豁然惯通C罅漏(xi) 笃行(d) 相辅相成 投机取巧D穿凿(zo) 要诀(ju) 自暴自弃 挖心搜胆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 绝非易事,但工匠精神的 远不限于此。倘若没有发自肺腑的热爱,怎有废寝忘食的付出?没有 的追求,怎有出类拔萃的卓越?没有 的境界,怎有脚踏实地的淡定?工匠精神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的生命哲学,也有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A融会贯通 内

2、容 超今冠古 物我两忘B炉火纯青 内涵 超今冠古 物我两忘C融会贯通 内涵 物我两忘 超今冠古D炉火纯青 内容 物我两妄 超今冠古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流浪地球这部电影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刷中所表现的,在千般艰难、万般阻挠面前百折不挠、奋不顾身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品格的生动诠释。B作为古希腊哲学家,他在本体论问题的论述中充满着辩证法,因此被誉为“古代世界的黑格尔”。C一项好的政策按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D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

3、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如果把“信仰”二字拆开,会发现“信”与“仰”的关系竟是那么紧密信者,仰也;仰者,信也。B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C鸡年春晚筹备时间短,节目变动大,呈现出强烈的“定制”色彩:主旋律、流行、传统文化等各种必备元素杂糅,遭到网友的各种吐槽。D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二、(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57题。年味淡了吗郑土有每到年关,都会看到人们发出“年味淡了”“越来越没有年味”的感叹

4、。我想主要是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出于对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的担忧,二是对民俗的误解。 毋庸置疑,传统年俗的部分仪式活动确实逐渐淡出了我们的生活,“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推糜黍,二十六去吊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场景在广大城镇乃至部分农村地区已渐行渐远。 其中,有些是因为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引起的自然变化,属于年俗的正常演变。如祭灶习俗,现在城镇居民家中甚至部分农村都用上了煤气、天然气,柴灶逐渐消失了,灶王爷没有了立身之所,祭灶也就逐渐消失了。有的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如以往一度禁止在春节期间祭祀天地、祖先,把春节期间表达

5、慎终追远、感恩情怀的信仰内容都禁绝了;这种情况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已大为改观。再如禁放鞭炮,鞭炮在春节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外在形式可以增添热闹气氛,内在心理方面则表达了民众在新旧交替之际驱邪除祟、祈福求吉祥的愿望。但是燃放鞭炮对环境会造成污染,甚至有时造成意外伤害或者引发火灾。禁鞭虽然可能弱化了春节的氛围,但这是发展不得不作出的改变和调整,而且现在电子鞭炮的出现,也是一种弥补和改进。“年味淡了”,言下之意就是以往“年味浓”。但这只是部分城市人的感受,在广大农村地区,过年气氛依然是浓浓的,这从繁忙春运就可以看出,每到春节,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朝向一个目标家(老家)汇聚,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人们

6、前行的步伐。尤其是最近几年,随着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广大民众对春节的重视,许多仪式活动得到恢复,“年味”一年比一年浓,也就更加吸引人们返乡过年的愿望。 之所以产生“年味淡了”的感叹,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民俗的误解。民俗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生活方式,是伴随着时代发展、技术进步、观念改变而不断变化发展的,民俗不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年俗也是如此。试想宋代的过年和唐代的过年会一样吗,清代过年会跟明代过年一样吗?例如,春节期间亲戚朋友之间互相“拜年”(走亲戚)是重要的习俗活动,它对于强化亲情、密切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起到重要作用。拜年习俗源自何时已难以考证,但至少到宋代,上层统治阶级和士

7、大夫便有用名帖相互投贺的习俗。当时的贺年片,用梅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上面写着自己的姓名和地址,朋友之间在农历正月初一这一天,互相赠送。明代,投寄贺年片风俗盛行。到了清代康熙年间,贺年片开始用红色硬纸片制作。当时时兴一种“拜盒”,将贺年片放到锦盒里送给对方,以见庄重。普通百姓拜年没有士大夫那么讲究,只要有一定的礼物就行。通常是晚辈给长辈拜年或同辈之间拜年。客人登门拜年,先拜尊长,如厅堂上挂有主人祖先的画像,也需叩拜。拜毕,主人端出花生、瓜子、糖果之类的果盘待客,再请客人吃具有春节特色的民俗茶点。小孩随往拜年,主人还要给小孩“压岁钱”。也就是说传统的拜年都是登门的。现在春节期间,我们仍可看

8、到全家老幼、提着大包小包拜年的人群。但同时,各种新兴拜年方式不断出现,电话普及后有了电话拜年,手机普及后有了短信拜年,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这些在30年前都不可想象。同样,以往除夕夜“守岁”,全家老少围坐包饺子、吃零食、聊天,自1983年中央电视台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后,看春晚已成了新的年俗。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年味淡了”是个伪命题,今天的过年就应该是这样子的,无所谓年味淡了的问题。春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中华大地上传承了两千多年,已沉淀在每位中国人的血液之中。今天虽然已进入了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为了农事而酬神、祈神的目的已经淡化,但春节所具有的巩固亲情、联络感情的功能

9、仍具有重大意义。虽然其仪式活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和精神内涵则仍然鲜活。我们应有充分自信,相信民众的无限创造力,相信“年俗”的更新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5根据文章论述,下列对文章观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人为因素改变引起年俗改变是正常演变。B随着传统年俗逐渐弱化甚至消失,现在年味越来越淡。C部分人认为“年味淡了”是因为每个人对“年”的感受不同。D人们认为“年味淡了”是对年俗的误解。6根据文意,下列选项中,不会让人们感受到“年味淡了”的一项是( )A扫房、守夜等春节特有的仪式活动逐渐淡出生活。B煤气、天然气的普及,使祭灶的习俗逐渐消失。

10、C春节食品的方便购买和无暇制作,使各家制作春节食品的习俗淡化。D现在的年轻人更热衷于微信拜年、发手机红包,拜年不热闹了。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广大农村地区过年的气氛比城市浓烈,体现出经济以及生活方式的因素在习俗传承中的必然影响。B年俗会不断更新,但不会消亡,因为民众具有无限的创造力,而年俗本身也具有顽强的生命力。C统治阶级和士大夫用名帖互相投贺的习俗,相较只有大包小包就行的老百姓,可谓雅俗分明。D年味会有不同的时代内涵,比如宋代的过年和唐代必有差别,未来过年会怎样?由将来说了算。三、(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

11、。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赴官”。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子齐贤,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

12、“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注释】直:当值。丁本生母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井须离职,称“丁忧”。恝(ji)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荫生:凭借上代余荫取得的监生资格,鞠(j)治:审理处治。世袭罔替:世袭次数眼、而且承袭者承袭被承表者的原有爵位。8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

13、确的一项是( )A累迁内阁学士 迁:晋升 B兼户部尚书如故 故:原来的C当据实奏闻 闻:听说 D上面请诘 诘:责问9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A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B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C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D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比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

14、部佛经。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言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四、(6分)11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 题。静穆之园崔秀霞我无法准确地说出自己对圆明园的感情。第一次来时,正值冬天,园子里的野草与树木,仿佛弥漫着千年万年的洪荒味道。他的繁华只存在于文字的惊叹描述里,只存在于一个民族的集体想象与口口相传中。在被劫掠之后的年岁里,他又被作为一个残骸凭吊了太多年。而我想,对这个园子最适宜的态度,并非凭吊、祭奠、站在废墟残骸上遥想他繁华的过往,而是在与他的平静相处中,去触摸他的记忆肌理。每次走进圆明园,皆可令我内心静定下来。围墙外,围绕着他的已然是车水马龙,熙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