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休闲—7体育养生(ppt 33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8796875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休闲—7体育养生(ppt 3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生活休闲—7体育养生(ppt 3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生活休闲—7体育养生(ppt 3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生活休闲—7体育养生(ppt 3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生活休闲—7体育养生(ppt 3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休闲—7体育养生(ppt 3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休闲—7体育养生(ppt 33页)(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传统体育养生学,王玉芳 河南工程学院 体育教学部,阴阳学说 阴阳学说渗透和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用以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以此来指导临床、诊断、治疗、预防和养生。 有一句话:愈是简单的,就愈是实用的。太极图就是讲阴阳气化的最简单又最实用的图示。美丽的太极图由阴鱼与阳鱼组成,浓缩了阴阳哲理,是阴阳运动的象征。太极图的含义是:阴阳平分天下。具体来说,天下万事万物都是阴阳的运动,都是阴与阳的合抱体,它们互相转化,互相制约,阴极则阳,阳极则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人的养生也要随着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而变化,那么,阴阳的属性是什么?阴阳消长的规律是什么? 一、阴阳属性 古人

2、通过长期的、各方面的观察,认识到世界上的事物可以用“阴”“阳”来概括。例如,日属阳、月属阴;火属阳,水属阴由于日光和火是热的,月光和水是凉的,由此类推,就把热性的事物属阳,凉性的事物属阴;火焰是动的,有向上的特征。因此,一切运动的,向上的事物属阳;水液是静的,有向下的特征。因此,一切静止的,向下的事物属阴,这就是阴阳的属性。 一般来说,凡是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机能亢进的,统属于“阳”的范畴。凡是沉静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机能衰减的、统属于“阴”的范畴。事物的阴阳属性并非绝对的,而是相对的,阴阳双方不断变在处于相对平衡的状况,维持着动态平衡。阴阳属性的相对性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一

3、定条件下,阴阳可以相互转化;二是在阴阳之中,可以再分阴阳:即阴中有阴阳,阳中也有阴阳。例如,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中阳,下午为阳中阴;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阴阳运动变化规律包括:对立、互根、消长、转化四个方面。 (一)阴阳对立 认为自然界任何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例如,天与地;昼与夜;动与静;升与降;热与寒等。阴阳对立是两者相反的一面,统一是两者相成的一面。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两者不可缺少任何方。 (二)阴阳互根 认为阴阳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单独存在。阴阳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称为阴阳互根。例如,上为阳、

4、下为阴,没有上何谓下没有阴亦无所谓阳,没有阳亦无所谓阴,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来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三)阴阳消长 就是说相互对立、互相依存的阴阳双方不是处在静止不变的状态,而是处于“阴消阳长”或“阳消阴跃”的不断运动变化之中。事物就是通过阴阳双方的消长关系,保持阴阳之间的相对平衡来维持事物的正常发展和变化。这种消长是处于动态平衡的。例如,以四季来说,从冬经春至夏,是一个阴消阳长的过程;而夏,经秋至冬则是一个阳消阴长的过程。 (四)阴阳转化 阴阳对立的两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又是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的。即阴可转化为阳,阳又可转化为阴,从而使事物的性质发生根本性改变。例如,“寒极至热,热极

5、生寒”“重阴必阳,重阳必阴”。不过阴阳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这种条件即“重”或“极”。阴阳消长是量变,阴阳转化为质变,消长是转化的前提,转化则是消长的结果。,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以阴阳说人体组织结构 上为阳、下为阴;背为阳、腹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心、肝、脾、肺、肾为阴;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为阳。即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另外,具体到每一脏腑,又有阴阳之分,即心有心阳、心阴;肾有肾阳、肾阴。 (二)以阴阳说人体生理活动 凡组织结构和气血津液等物质均属于阴,而这些物质所发挥的功能则属于阳。这其间的对立统一和动态平衡关系着人的健康。,(三)以阴阳说病理变化 疾病的产生,

6、总体来说是人体在阴阳失去平衡而出现的偏盛偏衰的结果。具体体现在人体正气和致病邪气两个方面。人体正气又分为阳气和阴精;人体邪气又分为阳邪和阴邪。若阳邪致病,就会出现阳盛伤阴的热证;若阴邪致病,就会出现阴盛伤阳的寒证。若阳气虚衰不能制阴,则出现阳虚阴盛的虚寒证;若阴精亏损不能制阳,则出现阴虚阳亢的虚热证。黄帝内经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寒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机体健康和疾病生成。“实”主要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症。临床上见到的是痰涎壅盛、食积

7、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变。另外,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都属于实证。 “虚”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的主要方面。临床上可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症候,谓之“虚证”。虚证多见于身,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症。例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大汗、吐利、大出血等耗伤人体气血津液,均会导致正气虚弱、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临床表现。 一般来说,正气增长而旺盛则必然促使邪气消退;反之,邪气增长而旺盛又必然会损耗正气。随着体内邪正的消长盛衰,形成了病症的虚实变化。即所谓“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盛衰与

8、疾病转归主要表现为:正胜邪退,邪胜正衰。,四、阴阳之说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 按照阴阳之说,疾病的性质均可概括为两大类,即阴证与阳证。中医自古就有“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说。意思是说,正确诊断的前提,首先要分清阴阳,只有分清阴阳才能抓住疾病的本质。临床上常用的八纲辩证就是以阴阳为总纲,分辨阴阳是各种辨证的纲领,以统领表里、寒热、虚实。即表、热、实属阳;里、寒、虚属阴。例如,望诊见色泽鲜明者属阳;晦暗者属阴。听诊声音洪亮者属阳;低微断续者属阴。问诊口渴冷者属阳;口淡不喜渴则属阴。,在中医诊断过程中,要明确证与症的区别。“症”指症状,是疾病所反映出来的孤立的病情,如发热、牙痛、腹泻等,都是单

9、一的症状。“证”指症候,是疾病在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养生就是要不使阴阳偏盛偏衰,使阴阳保持和恢复平衡。黄带内经曰:“阴胜则阳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即:“热者寒之、寒者热之”。因为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调整阴阳、补偏救弊,促使阴阳相对平衡”才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若阴虚不能潜阳而阳亢者,则需滋阴以潜阳,,即“阳病治阴”;若阳虚不能制阴而盛者,则又须益阳以消阴,即“阴病治阳”。只有“损其有余,补其不足”,才能使阴阳重新恢复平衡,使人体生命活动重新恢复正常。以“气”“血”为例,气属阳,血属阴。气血之间又相互依赖,气推动血液运行,气能生血;血又为气之舍,缺一不可。在一定条

10、件下,气能转化为血;血充盈,气的功能发挥也就更好,所以气血不可分。由于阴阳的相互转化,大失血时,不但要补血,而且要补气,气虚补气时又应兼补血。 (一)阴虚之人应如何养生,阴虚的特征是“阴偏衰”。指人体精、血、津液亏耗,阴不制阳、阴液不足,主要是肾阴不足,因为肾阴为诸阴之本。阴虚则热,所以其具体的表现是:五心(胸心、两手心、两足心)烦热、骨蒸潮热,面红上火,咽干口燥,消瘦盗汗(夜里睡醒出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而导致阴虚的原因主要是邪热伤阴,五志(喜、怒、悲、思、恐)太过,化火伤阴,久病体虚耗阴。 根据阴虚补阴的原理,阴虚之人应注意阴气的采集和补充。阴气包括生理性及病理性两类:病理性的阴是废

11、物,是要排出的;而生理性,的阴是人体所不可少的,因为阴为阳之基础,无阴则阳无以化,所以养阴确实很重要。 阴气在哪些地方最多,如何采集阴气呢? 第一,海边、山林、河畔、高山。在这些地方锻炼,做深呼吸,吸人大量阴气,可延年益寿; 第二,接地气。这是养阴的重要方法。因为天为阳,地为阴,地是阴气的矿藏,所以接地气十分重要。这就是说,应该经常赤足,这样地气可以从足心的涌泉穴上升入体; 第三,北方。这是阴气产生的重要方向,所以阴亏养生要面北,以汲取北方阴气;,第四,夜晚,面向月光。因为昼为阳,夜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所以阴亏的人养生,在夜晚面对月光效果最好; 第五,低凹处。这是阴气较浓之处,因为高为阳,低

12、为阴。住一楼的人也有好处,每天都能接着地气,因此寿命要比住高层的人长。 另外,由于水是阴阳气化的基础,没有水生命就不能继续。而水又是阴气之源,水在养阴中的作用尤为突出,所以养阴不但要注意吸阴气,还应注重多喝水。 在饮食中,适宜于养阴的物质有:第一,长在水里的东西,如藕、竹笋、荸荠、菱角;第,二,生在向北、背阴处的食物,越冬的冬小麦,长在地里的地瓜、山药等。 (二)阳虚的人如何养生 阳气对人类生命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阳气是生命的动力,火,就是动力。所以阳气有动力的作用。阳化气,阴成形。无阴则阳无根,无阳则阴无以化,所以阴气的化生必须依赖阳气。先天之气,又称为元气,是生命的火种,藏于肾,又称为命火

13、,命火极为宝贵。火种熄灭则生命终结,所以保护阳气、减少阳气损耗,是抗衰老的奥秘。 阳虚的特征主要体现在“阳偏衰”。指人体,功能减退或衰弱,热量不足,阳虚则寒。人体阳气不足,主要为肾阳虚衰(命火不足),因为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一般导致阳虚的原因多为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其中包括饮食不当、劳倦或疾病损伤阳气所致。 阳气在哪些地方、哪个时辰最多? 第一、正午,日头当顶,立于庭院,脱帽,日精可从头顶百会穴入人体。 第二、站在高楼、高处面向南方,打开窗户,阳气可随光照从皮肤进入人体。 第三、日出时,面向东方做深呼吸,阳气可从鼻孔及人身皮肤腠理(毛孔)进入人体。,第四、晴天,立在旷野,做深呼吸,阳气可从口鼻

14、进人人体。 总之,要去太阳光好、南方或东方、向光、高凸处去采吸阳气。 五、中医药物的归纳属性 中药的性能,即所谓的药物本身所具有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的特性。又可用阴阳来概括: (一)四气 “四气”分别指药物的寒、热、温、凉四种性属。温、热属阳;寒、凉属阴。临床上口渴、二便、舌苔、脉象为鉴别寒证与热证的重点,其中,舌苔与脉象常常是辨别寒热真假的关键。 1“热者寒之”:若阳盛的热证就要用寒凉的药物以清热。“热证”指凡由热邪或机体机能代谢活动过度亢盛所致的症候。通常有“表热”与“里热”之别。 “里热”常表现为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烦燥、尿少而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干黄、脉洪大而数。治疗时常

15、宜用清法或泻下去。 2“寒者热之”:若阴盛的寒证就要用温热的药物以祛寒。“寒证”指凡由寒邪或机体机能代谢活动过度衰退所致的症候。通常有“表寒”和“里寒”之别。里寒:常表现为面色苍白,、怕冷、四肢发凉、口不渴喜热饮、小便清、大便溏、舌质淡、苔白滑、脉迟等。治疗时宜用温里法。 (二)五味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五种性味。酸味、咸味的药物多有涌泄的功能,属阴;辛味、甘味的药物多有发散的功能,故属阳。另外,根据药物作用的趋势而言,质轻,主上行而向外具有升浮作用都属阳;质重,主下行而向内具有沉降作用者属阴。 治疗疾病就是根据病情的阴阳偏盛偏衰,首先确定治疗原则,然后结合药物的阴阳属性和,作用,再选

16、用相应的药物,用以纠正疾病所引起的阴阳失调,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一般来说,阳气虚和阴寒胜者,当以热性为食调治,阴气虚、阳气胜者,当以凉性药食调治。 六、以阴阳学说来指导防病养身 人体的五脏和四季气化是完全相通的。具体来说,春气通于肝、夏气通于心、长夏通于脾、秋气通于肺、冬气通于肾。人在一年四季中,要顺四时调其阴阳,方能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春夏季节阳气偏旺,要注意春夏养阳;秋冬季节阴气偏盛。要注意秋冬养阴。维持内外环境的统一,不使阴阳偏盛偏衰,是防病摄生,的根本所在。如果不能顺应四时、把握阴阳,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春夏是阳长阴消的阶段,顺应阳长的气化趋势养阳,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所以春夏要养阳。秋冬是阴长阳消的阶段,顺应阴长的气化趋势养阴,效果就会比其他时候要好,所以秋冬要养阴。阴阳是互根互补的,按照阴阳的关系,阴根于阳,阳根于阴。阴为阳之基,无阴则阳无以化;阳为阴之动力,无阳则阴无以生。所以秋冬养阴,也就是为了春夏的阳有根基;春夏养阳,那么秋冬的阴才有动力。,(二)利用阴阳学说进行四季养生 春天:春天万物生发,肝气内应,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