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796521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58.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附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2.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C.水产养殖业为充分利用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应以食物链长的鱼类为养殖

2、对象D.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凡是细菌 、真菌都是分解者 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 植物都是生产者动物都是消费者 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B.C.D.4.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是( )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1只D.大于161只5.如图

3、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B.图乙中生物对生物的进化有害无益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D.图丙中实验初期,竞争与种内互助并存,后期的种内斗争加剧6.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A.从试管吸出培养液之前应静置一段时间B.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计数四条边上的菌数C.当一个小方格中酵母菌数目较多时应适当稀释D.将培养液滴到计数室中盖上盖玻片后镜检7. 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

4、.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自然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B.b、c、f点种群都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a点和e点的增长速率与c点对应 D.b、d点捕捞可获得最大日捕获量8.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A.B.C.D.9.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数量特征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群落中不同

5、种群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相互抑制D.群落演替总是从地衣阶段走向森林阶段10.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11.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B.温度、光照C.温度、温度D.光照、食物1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实验所得到的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A.标志重捕法调查池塘中鲤鱼的种群

6、密度时,部分鲤鱼身上的标志物脱落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上层吸出培养液计数且没有振荡试管C.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没有打开电灯D.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的蒲公英种群密度时,不统计正好在样方线上的个体13.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种群的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的出生率B.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D.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有利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1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 )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

7、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由强到弱C.a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D.b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15.下列有关碳循环的叙述中 , 错误的是( )A.冬季北方人呼吸产生的CO2 能供给南方植物光合作用B.大力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能减少CO2释放量 C.碳元素和能量都能从植物传递给动物D.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主要方法是提高人均绿地面积1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17.如图所示的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

8、统食物网,图2为某特殊环境中的食物网。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属于次级消费者的是食草鸟、蜘蛛、蟾蜍、猫头鹰B.图2中,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且它们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G/125千克C.图1中蛇突然减少,猫头鹰的数量也将减少D.图1中猫头鹰占有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共4个营养级1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19.在生物圈的碳循环中,碳元素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

9、径是( )A.化石燃料的燃烧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C.消费者的呼吸作用D.生产者的光合作用20.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a、b、c表示流入各营养级生物的能量,d、e、f表示用于各营养级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j、k、l表示流入分解者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狼同化的能量可表示为c= f+z+lC.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e/d D.食物链中处在最高营养级的生物是分解者二、填空题(每空2分 共30分)21.图甲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图乙是某种草食性动物被引入某岛屿后的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图丙

10、是该种生物在某调查阶段种群数量变化的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害虫,是通过破坏_(填数字)而抑制害虫种群数量增长的。2.图乙表明,该动物在18201860年的40年间很可能会导致其他一些草食性动物的灭绝,原因是_。3.据图丙可知,该动物在调查的第15年时年龄组成是_,20年内该动物的数量最多的年份大约是第_年。22下表是某地区森林群落演替过程中部分相关量统计,试根据表中数据回答问题。群落演替灌草丛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垂直结构层数2345叶面积指数2.486.6111.2817.76光能漏射率/%62.244.

11、73.31.1生产量17.4355.50116.61150.811.5014.5223.8826.001.091.351.261.21注:叶面积指数指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植物叶面积。1、该地区生物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_;从数据上分析,在演替过程中群落物种丰富度的变化趋势是_。2、统计数据表明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生态系统截获光能的百分率_,总初级生产量增多,这可能与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_增多有关。23.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D是生态系统的各生物成分,1、2、3、4、5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请分析回答:1.在图1中,生产者是_(填图中字母

12、),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内是以_形式流动的。图1中的1表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是_2.写出图1中的食物链:_,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变化是_。3.在图2所示的能量流动中,兔的同化量是 (用图中的符号表示)。1-5 DCACB 6-10 CBBCD 11-15 DABCD 16-20DDDDA21、1.种群密度; ; 2.在这段时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在与其他草食性动物争夺食物中占有优势 ;3.衰退型; 9或1022(1)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增大分层23.答案:1.C; 有机物,光合作用;2.CDA; 先增后减再趋于稳定; 3.1-5 DCACB 6-10 CBBCD

13、 11-15 DABCD 16-20DDDDA21、1.种群密度; ; 2.在这段时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在与其他草食性动物争夺食物中占有优势 ;3.衰退型; 9或1022(1)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增大分层23.答案:1.C; 有机物,光合作用;2.CDA; 先增后减再趋于稳定; 3.1-5 DCACB 6-10 CBBCD 11-15 DABCD 16-20DDDDA21、1.种群密度; ; 2.在这段时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在与其他草食性动物争夺食物中占有优势 ;3.衰退型; 9或1022(1)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增大

14、分层23.答案:1.C; 有机物,光合作用;2.CDA; 先增后减再趋于稳定; 3.1-5 DCACB 6-10 CBBCD 11-15 DABCD 16-20DDDDA21、1.种群密度; ; 2.在这段时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在与其他草食性动物争夺食物中占有优势 ;3.衰退型; 9或1022(1)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增大分层23.答案:1.C; 有机物,光合作用;2.CDA; 先增后减再趋于稳定; 3.1-5 DCACB 6-10 CBBCD 11-15 DABCD 16-20DDDDA21、1.种群密度; ; 2.在这段时间内该生物种群数量快速增长,在与其他草食性动物争夺食物中占有优势 ;3.衰退型; 9或1022(1)次生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