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795674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399.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2018-2019学年高三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河南省部分省示范性高中 2018-2019 学年高三联考学年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量为 15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本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 试卷和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2、,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 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力量。在农业社会, 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靠天吃饭。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激化 了人和自然的矛盾。1992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 世纪议程进一步深化了对 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人们逐渐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 态来延续人类文明,这就是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凝结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与 农业文明强调顺应自然、工业文明热衷于征服自然不

3、同,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 展。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庄子说:“天地 者,万物之父母也。”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董仲舒天人合一观 点认为,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 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大自然要和平共处。道法自然、天人合 一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中 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

4、即经济活动要 遵循自然规律,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二是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其实质是使资源环 境可持续成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 性。这需要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努力。所谓加法,就是寻求绿色发展导向的经济增长新动力, 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所谓减法,是指经济增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不 增加或少增加资源环境负荷。 其次,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自然生产 力。当前在我国不少地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有的地区为了确 保绿水青山,产业

5、发展受到环境的限制,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也有的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 降低环境规制的门槛,吸引了一些环境污染型产业。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有些地方担心环保限产等措施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经济 增长。由此可见,绿水青山并不能自动成为金山银山。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必须解决好 2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目标冲突,一是要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二是要使 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摘编自石敏俊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在不同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这与特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水平密切 相关。 B农

6、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生态文明强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绿 色文明。 C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对现阶段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 的启示作用。 D要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关键在于发展好经济的同时,使资源环境不受影响,走可持续发展 之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在论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后,闸述了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B文章在论述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时,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层次清晰。 C文章以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立论前提,联系古今对中心论题展开有效论证。 D文章最后从宏观角度,为当

7、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的矛盾指明了化解 方向。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又推动着历史上不同发展理念的演变。 B上世纪 90 年代通过的21 世纪议程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生态文明理念由 此得以确立。 C从老子、庄子到董仲舒,无一例外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思想,强调人对自然规 律的遵循。 D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并不意味着可因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增长,也不能只追求经 济增长而破坏环境。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阅 兵 齐闯 32 开的中

8、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版图上青海省顶多一个指头蛋大小。这个指头蛋大小的方圆有个 米粒大的县城叫民河,民河是西部边陲的小县,小得一辆破自行车 20 分钟能把县城转三遍。 故事发生的地方叫大风口,与米粒大小的民河县城相比,它撑死有针尖那么大。这个针尖又偏 分布在几乎被整个米粒遗忘的荒凉处,十分边远寂寞。 故事主人公不是别人,正是大风口独立营营长侗瑞进。侗营长是怀着朴素的愿望入伍的,说白 了就是经受了影视媒体过多的渲染,特别是战争片中男一号率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镜头,总 能让他产生难言的亢奋。高中没毕业他就为自己定下一个美丽的梦想,希望有朝一日驾驭高头 大马,统率自己的兵士在枪林弹雨的战场跃马扬鞭。 一个

9、人把生命融入事业中,他的事业注定会出类拔萃。侗瑞进同志正是如此。入伍后日复一日 直线加方块的生活里,他从未品出辛苦和难受的滋味,每天在这个绿色空间里过得无比带劲和 兴奋,以至有人抱怨大风口日子太苦太穷太寂寞,他很是听不惯。 独立营无论在日常的训练值勤还是正规的管理都在分区挂上了好名声。事情坏就坏在一名四川 兵的身上。有一天,四川兵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整天撕心扯肺地练番号,走队列,一年到 头除了站岗就是放哨,连个展示军人风采和气概的机会都没有,一个没有对手的拳击手独自在 3 竞技场把拳头抡得呼呼生风,有啥意思?那你有啥好办法?侗瑞进这么一问,四川兵脱口而出: 组织个阅兵大比武,保准带劲! “营

10、里要阅兵了!”长了翅膀的消息很快传遍大风口。 阅兵式如期举行。为显阅兵正规,营部司务长专门跑到 10 公里外的老乡家借来一匹野性十足 的高头大马。准确地说,侗瑞进内心沉睡多年的将军梦是跃上马背的瞬间被激活的。 “同-志-们-好!”侗瑞进很快找准了当首长的感觉,问慰的呼号高亢洪亮更自然亲切。 “首-长-好!”上千门雄性的嗓音瞬时混揉在一起迸泻而下,像天际忽然滚过惊心动魄的响雷, 长久地在大风口四周的山峦间回荡 “同-志-们-辛-苦-啦!” “为-人-民-服-务!”排山翻海的声浪瞬时将侗瑞进、马和大风口四周的山峦淹没侗营长 恍若置身枪林弹雨的战场,统率千军万马驰骋疆场这个当口,一个严重的问题发生了

11、,借 老乡的这匹坐骑一下子惊恐起来,疯狂地撂起蹶子,沉浸梦境的侗瑞进毫无思想准备,像一包 粮食被高高抛起,沿着抛物线路径重重地摔倒在受阅方阵的跟前。 侗瑞进被摔了,但阅兵事件带来两个直接的效果,一是点中命门似的轻而易举提升了官兵投身 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个是排山倒海的动静把侗瑞进心底里那个沉睡的将军梦彻底激活。 阅兵事件真正定格成悲剧是第二天的事,教导员命令四川兵去给老乡还马,四川兵气就不打一 处来,手里的鞭子也下意识地一下比一下狠抽打在默不作声的小畜身上,小畜一路狂奔来不及 收蹄,驮着背上的人端直一头扎下了悬崖。 亡人事故调查组三天后来到大风口。侗瑞进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 侗瑞进毕竟是

12、个优秀的军人,虽然内心被思念和忏悔包围,被一个美丽而无时不在的梦想纠缠, 但他每天还是默默履行着直线加方块的生活方式和规则,没在工作和训练中表现出丝毫的不悦。 这样的日子一晃又是四年,机关传出大风口独立营要撤编的消息。 撤编是军分区方司令员亲自主持的,他问侗营长在脱下军装前对组织还有什么要求。侗瑞进好 长时间没有说话,微微地闭着双眼,任凭两行泪水从一对爬满细密鱼纹的眼角滑落下来。最后, 抽动着嘴角他说:如果可能,我想再阅一次兵。 阅兵这天,大风口刮看干冷干冷的风。操场上,全营的官兵最后一次带着肩章领花和手中的枪, 他们拔着军姿的身姿像一株株坚挺的白杨,方司令员亲自将侗瑞进扶上自己的阅兵车,目迎

13、着 他从受阅方队的左上角缓慢又神圣地驶来 忽然,方司令员觉得自己的眼泪热热地流了下来,他知道肯定不是因为干冷干冷的风。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中的四川兵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阅兵的建议由他最早提出,并收到了预期效果; 也因他送马途中出了事故,使阅兵最后以悲剧收场。 B小说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对阅兵现场呼喊口号进行重点描写,侧面展示了阅兵的气势,既 为马受惊吓作了铺垫,也暗示了主人公理想的破灭。 C“方司令员觉得自己的眼泪热热地流了下来”,表面写司令员看阅兵热泪盈眶,实则是对 侗营长身上的军人情怀、崇高精神的赞美,丰富了人物形象。 D

14、作品情感饱满,从开始到结束都在极力渲染侗瑞进的将军梦想,当国家利益与个人需求产 生矛盾时,他虽热血不改初衷,但仍能服从国家安排。 5小说第一自然段是如何描写大风口的地域特点的?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6 分) 6这篇小说在记叙的过程中穿插了议论成分,请以文中画线部分为例,分析作者这样写的好 处。(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将助成生产力质的飞跃, 引发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创 新为核

15、心驱动力的新经济形态。提升数字经济质量是建设数字中国重要的目标之一,表现为数 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水平极大提升。通过壮大数字经济规模,加深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 合,深度拓展先进技术的场景应用,以显著提高数字经济质量,最终将我国建设成为全球数字 经济的领跑者。 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是数字中国建设的行动方向。数字中国建设要落脚于 造福社会、造福人民,提供信息惠民便民服务,提高人民生活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让人民 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摘编自刘建义数字中国建设的现实意义和行动支点,2018 年 6 月 1 日光明日报 ) 材料二: 近日,中国电子学会在北京组

16、织召开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讨论会暨“中国数字经济百 人会”筹备工作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务副主席怀进鹗在会上指出,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在 部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亟需加快制定数字经济发展领先战略,营造开放融 合的数字经济新生态,做好国际视野下的数字经济人才选拔培育工作,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 济跨界融合发展。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良好,融合创新活跃。2017 年全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272 万亿元,占 CDP 总比重近三分之一。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 体经济深度融合明确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着力点。下一步,将立足制造业主战场, 从多个层面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理念融合,加快推动制造业发展模式的数字化转变, 以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升级打造新时代的新型供给能力。 (摘编自2017 全国数字经济规模达 272 亿元) 材料三: 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产业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关键因素,而云计算则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