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8762395 上传时间:2019-05-0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校解析Word版--陕西省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阳县漫川中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考试用时90分钟。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并将考试证号用2B铅笔正确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2.作答第卷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第卷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纸指定区域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3.请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楚,卡面清洁,不折叠,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

2、、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合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

3、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主要考查考生全面准确解读材料和审题的能力,试题以热点隐性切入,题干以商汤仁慈能最终推翻暴虐无道的夏桀这一史记记载为载体,考查以德治国这一时政热点(十九大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问题,同时这一题也在聚焦立德树人、彰显了历史学科积极育人的导向。考生在作答时需要注意审题干中的“意在说明”,这是提示思考史记作者这样记载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方能

4、得出正确答案。2.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答案】B【解析】西汉文景时期,百姓的田租很轻,但是人头税重,而且在粮价极低的情况下,还要把粮食换做钱币来交税,富商大贾再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这就意味着百姓负担沉重,有可能因此而倾家荡产,再结合题干信息“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这反映了当时自耕农经济发展难以为继,故选B;汉代推行重农抑商

5、政策,故排除A;材料主旨是农民负担沉重,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税收多少及其形式是由政府确定的,且材料信息说的是“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和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题目主要涉及到了西汉经济领域的诸多概念,如实物田租和货币人头税、土地兼并、重农抑商、自耕农经济等,考生需要准确理解这些重要概念,才可以由题干信息推论出答案,思维含量较高。3.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

6、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答案】C【解析】武则天时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就有加强皇权的色彩,而与此同时,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明显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中央的官员,以加强皇权,故选C,排除A;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并没有使得这样的官员迅速晋升,只是给了其参与议政的权力和机会,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中参与议政的宰相数量增多,是在弱化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而不是强化,故排除D。名师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这一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准确表达的能力,以武则天时代的皇权与相权关系为切

7、入点,考查古代专制制度下,皇权对相权的压制和控制,考生需要对每一个选项逐一排查,发现与题干不一致的地方,然后选择表达最严密和准确的选项。武周时将中书省改为凤阁、门下省改为鸾台,二者为政务中枢,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与凤阁、鸾台协商处理政务之意,故意味着参与议政的人员增多,宰相参政议政的职能弱化,而皇权等于得到了强化。4. 明朝有学者言:“负惟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 否定君主专制 B. 主张建立法制社会C. 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D. 强调对民意的尊重【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进步

8、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体现了对民意的尊重,故本题应选D项;题目中未涉及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故排除A项;B项首先由近代早期维新派提出,C项开始于近代鸦片战争后,均晚于题目中的时间“明朝”,故排除。5.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A. 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B. 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C. 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9、D. 审判结果取决于对法律的解释【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内容理解的能力,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不符合十二铜表法的规定(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罚金),就输掉了官司。这正好说明了当时罗马法律(公民法)的形式主义(呆板、教条)的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知晓公民法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故本题选A选项。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造成原告败诉,从情理上很容易让人误认为这不公正,但是,这是法官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执行造成原告败诉,并没因为法官个人意志故意偏向被告,这并不是不公正,故C项说法不正确;材料中的“葡萄树”说成了“葡萄”造成原

10、告失败,很容易误认为是法律解释,其实不然,这不是法官对法律的解释,而是法律原本就是这样规定的,D项说法不正确。6.“希腊神与人同形同性,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与此现象直接相关的因素是古希腊A. 民主政治发达B. 商品经济发达C. 受东方文化影响D. 人文主义思想盛行【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题目中的信息“以人为神的形象,以人的精神承认为神”体现了肯定了人的价值的人文主义思想,故本题应选D项;题目中未涉及古希腊民主政治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概况,故排除A、B两项;受技术因素的制约,古希腊并未与同时代的东方发生联系,故排除C项

11、。7.观察下图,文学作品(十日谈)的内容与(红楼梦)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 反教会压迫B. 反世俗专制政权C. 反殖民侵略D. 反封建礼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和明清小说,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所学的能力。诞生于文艺复兴初期的十日谈矛头直指天主教会,故本题应选A项;B项发生于启蒙运动时期,晚于题目中“十日谈”形成的时间,故排除;文艺复兴初期,意大利并未遭受殖民侵略,故排除C项;D项应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与题目中的信息“十日谈的特点是”不符,故排除。8.1655年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写到:“人只不过是一株芦苇,本质上是最脆弱的东西,但是它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所以我们所

12、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通过思考,我们理解世界。”这一思想反映了A. 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B. 启蒙运动中的理性主义C. 宗教改革中的“因信称义”说D. 工业革命后的空想社会主义【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655年”、“法国”、“所有的尊严都在于思考”可知此应为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故本题应选B项。9.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整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英国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实际连接点是A. 君主B. 议会C.

13、最高法院D. 内阁【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并再认再现相关所学的能力。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内阁首相由下院多数党领袖组成,执掌行政权。实现了“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故本题应选D项;1867年的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仅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均与题目中的信息“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不符,故排除A、B、C三项。10.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国会参众两院之

14、间总统与内阁之间A. B. C.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掌握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拥有一定的自治权,如地方教育.卫生等,体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故入选;联邦政府分为国会(立法).总统(行政).最高法院(司法)三部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故入选;国会参众两院职能不同,众院提案,参院审议,双向制衡,故入选;内阁制又称责任内阁,向议会负责,美国并不实行内阁制,而是实行总统制,故排除,故选A项。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11.“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

15、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与“转折点”相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选D。ABC项都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签订的。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12.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A. 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B. 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C. 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D. 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达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