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8716060 上传时间:2019-05-08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49.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大庆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大庆一中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 语文试题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 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 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 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

2、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 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 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 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 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 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 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

3、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 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 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 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 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 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 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

4、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 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 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 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 - 2 - 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 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中国小说

5、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 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 C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 D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 B 文章是在明确了

6、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 C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 D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B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C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 D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

7、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材料一: 在数字经济时代,无论从事哪行哪业,都需要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集、整理、挖掘来提升效率。大数据 将成为未来最有价值的资源。“数据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继土地、能源之后最重要的生 产资料。”浪潮集团董事长兼 CEO 孙丕恕说。 “短短几年里,大数据战略已经从全面总体布局,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一系列战略规划的 大布局体现了大数据发展驱动效应日趋凸现。”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黄殿中表示,辨识 和管控大

8、数据风险成为监控国家安全能力的试金石,也是体现国家安全的“晴雨表”。 为保障大数据安全,中央网信办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指挥协调与落地部署工作。在顶层设计 方面,中央网信办协同相关单位,在网络安全、信息化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等方面,共同促进国家相关法律法 - 3 - 规的增补完善和相应国家战略政策的落地出台;在安全审查方面,进一步防范信息安全产品与技术应用领域 的潜在隐患和安全风险,为公民、国家信息主权和数据主权的保护提供切实支撑。 (摘编自李政葳构建大数据健康发展的安全生态环境,光明日报2017 年 5 月 29 日) 材料二:材料二: 为了使学生资助工作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很多地方和学校

9、纷纷“出招”。上海市建成了“上海学生 资助管理信息系统”,为资助工作的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东北师范大学以数学建模的方式,立足于 10 万余条数据信息,确立了新的“量化测评模型”。 这些大数据的手段不仅能够“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还能更加切合实际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 切入点。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介绍,学校利用大数据平台可以每天实时采集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信 息,并进行实时分析,对学生成绩下降、迟到早退、消费反常、上网成瘾等异常行为进行实时预警。 郑庆华说:“通过大数据平台对经济困难学生的隐形特征挖掘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普遍存在提高自 信心、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明晰职业规划、开拓国际视

10、野、增强创新精神等发展性需求。”针对这种情况, 学校推进“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并为建档立卡学生专门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资助家庭 经济困难学生赴陕西省 12 地市政府实习、海外交流访学和国际组织实习,开展“国运交大”青年领导力公 益实践项目,提升受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摘编自樊未晨学生资助将从经济资助转为资助育人,中国青年报2018 年 9 月 7 日) 材料三:材料三: 传统的行政模式受技术条件限制,往往基于宏观情况开展决策、实施监管和提供服务,这容易造成决策 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政府工作过程可以实现全流程数 据化记录,为

11、深度分析、过程回溯、事后监管、优化服务等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并为快速落实责任,及时发 现、处置问题提供便利条件。 从总体上看,大数据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处在研究探索阶段,存在一些问题。有的地方、部门对大数 据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认识不清晰、不到位,往往被动适应社会信息化发展,缺乏主动利用大数据进行治理创 新的意识和勇气。 运用大数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对政府数据、企业数据和社会数据的综合挖掘和应用。但目前 数据的整合与共享仍然存在障碍。比如,对数据的归属权、管理权和使用权还缺乏清晰界定,一些地方、部 门往往对能否共享数据、能否使用数据存在疑虑。数据管理和交易规则仍不完备,对数据流转过程中各方的

12、 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界定,这些都不利于数据的充分共享和应用。 (摘编自孟庆国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水平,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26 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4 - A大数据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为各行各业提升效率助一臂之力,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危及公民隐 私、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等新问题。 B随着大数据战略向各大行业、细分领域扩展延伸,大数据的驱动效应也越来越显著,如今大数据已经成 为比土地和能源更重要的生产资料。 C大数据的运用,能够使地方和学校“精准”地找到资助对象,并为其成长成才找到精准的切入点,学生 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因此得以实现。 D

13、受技术条件限制,传统行政模式往往会造成决策不够科学、监管不够充分、服务不够细致等诸多问题, 运用大数据能够轻松解决这些问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对大数据风险的辨识和管控已成为衡量国家安全监控能力的重要指标,需要综合运用政策法规、技术保 障等手段,调动各层面的优势力量来予以加强。 B大数据在学生资助工作中的运用,促进了西安交通大学“西迁精神”新传人培育计划和为建档立卡学生 设立“自强不息成长成才”项目等活动的开展。 C目前,大数据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但在国家治理中的运用还不成熟,需要 我们继续加大学习和研究力度,增强应用能

14、力。 D大数据是一种新兴的信息技术手段,可实现传统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大数据的运用可帮助政府提高工 作水平和效率,为创新治理模式提供有效支撑。 6为了更好地发挥大数据在社会各领域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做好哪几方面的工作?试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朱先生退兵朱先生退兵 陈忠实 那天清晨,朱先生正在书房里诵读。门房老者张秀才来报告,说省府衙门有两位差人求见。朱先生头 也不抬:“就说我正在晨诵。”张老秀才回到门口如实报告后,两位差官大为惊讶,随之上了火:“晨诵算 什么?我这里有十万火急命令,是张总督的手谕,你

15、问先生接不接?”张秀才再来传话:“先生正在晨读。 愿等就等,不愿等了请自便。”两位差官只好等着。 朱先生晨诵完毕,接了差官的信,果然是张总督的亲笔手谕。张总督信中说举事时逃跑的清廷巡抚方 升,从甘肃宁夏拢集起二十万人马反扑过来,大军已压至姑婆坟扎下营寨,离西安不过二百里路,要与革命 - 5 - 军决一死战,古城百姓将必遭涂炭。因此想请朱先生前往姑婆坟,以先生之德望,以先生与方升之交谊,劝 方升退兵。 朱先生看罢,对两个差人说:“儒子只读圣贤书,不晓军事,又无三寸不烂之舌,哪有回天之力!” 说罢就转身走了。两个差官气得脸色骤变,气呼呼跳上车走了。朱先生听得门口清静下来,收拾行李,夹了 一把黄油布

16、伞就出了白鹿书院。午时,两位差官又驾着汽车来了,而且带来了张总督的秘书。门房老者张秀 才如实相告:“走了。先生躲走了。” 傍晚时分,在张总督的总督府门前,一位背着褡裢夹着油伞的人径直往里走。荷枪实弹的卫兵横枪挡 住。那人说:“我找张总督。”卫兵嘴里连续呼出五个“去去去去去!”那人就站在门口大声呼叫起张总督 的名字,而且发起牢骚:“你三番两次请我来,我来了你又不让我进门。你好不仗义!”这时候一辆汽车驶 到门口停下,车上跳下两个人来,顺手抽了卫兵一记耳光,转过身就躬下腰说:“朱先生请进。”朱先生一 看,正是早晨破坏他晨诵的那两位差官,便跟着差官走进总督府见了张总督。张总督挽着朱先生坐下,亲昵 地怨嗔道:“先生你是腿上的肉虫儿不得死了?放着汽车不坐硬走路!”朱先生说:“我是土人,享不了洋 福,闻见汽油味儿就恶心想吐。”张总督说:“我真怕你不来哩!正准备三顾茅庐,我亲自去你的书院哩。 ”朱先生笑说:“纵是孔明再生,看见你这身戎装,也会吓得闭气,何况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