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691755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届高三第一轮复习哲学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课 把握思维的奥妙,知识概览,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 质,意 识,决 定,能动 作用,考点展示,1.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2.意识能动性的特点和表现, 3.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2、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 ) 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子对事物的反映一样。

2、( ) 4、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 ( ) 5、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是主观臆造的。 ( ) 6、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所以“鬼神”等宗教迷信观念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想象。( )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 8.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意识源于物质只要有了大脑就会产生意识。( ),意识的本质,1、从起源看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从内容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结 论,正确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人脑虽然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但其

3、不会自行产生意识,只有人脑与客观存在相结合才能产生意识,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 (2)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都是客观存在通过生活和实践的环节进入人脑、并在人脑中加工改造的结果。 (3)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世界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物质决定意识。,考点一 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原理内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或: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

4、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 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哲理总结,记一记背一背,【高考警示钟】意识活动是人所特有的活动,意识也是生活中纷繁芜杂、不易辨识的现象,时常成为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 (1)意识的生理基础是人脑,不可与大脑混淆,应明确电脑不能取代人脑成为意识活动的载体。 (2)注意一些特殊的意识现象的实质,如梦境、文学作品、科学、感觉,常为高考关注。,感觉、思维、精神、心、神、思想、认识、情绪情感、意志、 观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等) 理想、目标目的、学说、 理论(真理、谬论)、方针路线 宗

5、教观念、鬼神迷信、神话传说、歪理谬论、梦境奇遇、对过去的思考、对现在的认识、对未来的预测,意 识,材料反映了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体现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故选C项。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是指人们在反映客观世界时,总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制定相应的计划,故A项与题意无关。意识活动没有直接现实性,故B项错误。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具有科学预见性,故D项错误。,【典例1】,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2012安徽)“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体现的哲学道理是,意识能动性的特点,(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不同于动物无目的

6、本能活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性的特点),为什么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也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这说明了人类意识的什么特点?,抓关键词 :目的、动机、蓝图、目标、行动步骤、规划等,【巧记】,想一想,考点二 意识的能动作用,(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A.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对象主要是依据人自己生活或社会实践的需要自觉选择的。,B.主动创造性: 人的意识可以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通过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意义: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结论: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意识不仅能反

7、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它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为什么说意识 活动的主动创 造性是人能够 认识世界的重 要条件?,怎么理解?,(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实践,现实,意识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的反作用),(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 意识活动对生理过程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失去斗志。,我国自古就有悲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之说.,贝多芬, 张海迪, 等等,举例,“

8、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哲理总结,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内容】,【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结合前面知识,总结一下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记一记背一背,【高考警示钟】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理,也是高考主观试题中经常需要运用的原理,特别是意识的能动性原理,更是高考的热点知识。 (1)不能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9、颠倒过来,也不能把二者放在平行的位置,在解答选择题的时候应仔细辨识。 (2)在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理解决问题的时候,往往要求世界观与方法论结合,此时务必注意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的调动与运用。,(2013全国卷)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 B.

10、 C. D.,【典例2】,(2014.山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雷锋精神犹如一座巍然矗立的灯塔,放射着夺目的光芒。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原者精神。 (1)结合材料,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开展学雷锋活动。,本题考查学生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的运用能力。首先要正确分析材料,寻找关键词:“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雷锋的勤俭节约美德可以转化为环保意识,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其次正确回答物

11、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最后运用上述原理分析材料的关键词即可。,【答案】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时代要求开展学雷锋活动;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学雷锋活动。,比一比,比较意识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1、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 出发,经过 ,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 ,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为什么,(2)意义,3、怎么办,客观存在的事物,调查研究,规律性,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 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1)哲学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

12、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1)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反对错误观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误区警示,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2.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不可分割 3.意识可以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 4.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的反作用 5.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6.发挥主观能动性

13、是人们各项研究工作取得成功的前提 7.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8.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9.宗教传说源于人们的主观想象 10.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11.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事物的基础,(2014全国)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风貌的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该片在电视台播放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产生了广泛影响。通过舌尖上的中国,人们感受到的,不仅有美食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家乡的味道,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们从美食中体味到深厚的文化意蕴,表明( )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总是融合在一起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统一于人的实

14、践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没有固定界限和本质差别 物质的东西与观念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 B C D,(2014北京)中国早起的时空观念与古代农民的农舍和劳作有关,农舍是他们的生活世界,他们从农舍得到空间观念。“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他们由农舍中出入而得到的时间观念。这表明,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来源于主观想象 中国早期的时空观念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时空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时空观念对社会生活起了决定性作用 A. B. C. D.,第五课 把握思维的奥秘,意识的本质,意识的作用,意识的产生起源,意识的本质内容和本质,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生理

15、基础),物质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生产的前提,劳动和社会交往促进了意识的物质器官人脑的生成、意识表达手段语言的产生,人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能动地认识世界,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意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世界是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意识对人体心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作用 错误的意识阻碍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向上使人奋进 萎靡的精神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P37),物质与意识的 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内容,原理要求,生活与哲学模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