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节选)·.示例之二.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88689811 上传时间:2019-05-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屈原(节选)·.示例之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屈原(节选)·.示例之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屈原(节选)·.示例之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屈原(节选)·.示例之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屈原(节选)·.示例之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屈原(节选)·.示例之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屈原(节选)·.示例之二.(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屈原(节选).示例之二.教学时数:3教时第一教时导入新课1.阅读预习提示和全剧的大概情节。2.介绍作家及创作背景:抗战爆发以后,郭沫若怀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从日本回国,先在上海,后到重庆,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投身于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皖南事变”前后,他在国民党的统治中心重庆,看见“不少的大大小小的时代悲剧”,和全国人民一样感受着“时代的愤怒”,但是,险恶的环境使他无法用通常的形式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抒发内心的激愤,于是就采用特殊的战斗方式,以史剧为武器投入了新的斗争,先后整理修改和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6部大型史剧,巧妙地借历史题材讽喻现实,产生了巨大的社会

2、效果。屈原写成于“皖南事变”后的1942年1月,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恨,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激烈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研习新课1.阅读课文,分析课文的结构。教师板书:第一部分:靳尚与郑詹尹密谋毒死屈原。第二部分:屈原内心独白。第三部分:婵娟之死。2.在第一部分中,靳尚命令郑詹尹毒死屈原说明什么问题?结合当时的背景研讨。明确:屈原是对祖国赤胆忠心,对人民一片至诚的爱国者。为使祖国免遭秦国侵犯,提出联齐抗秦的主张。但是他“信

3、而见疑,忠而被谤”,昏庸的楚怀王拒不接受他的正确主张。南后、靳尚之流则内外勾结,把屈原视为与秦国交好的障碍,对他进行无耻诬陷和残酷迫害,不仅投之狱中,还要密谋毒死屈原。这正暴露了他们凶狠、残忍、毒辣的嘴脸,也表现出他们对以屈原为代表的正义力量的恐惧。3.提问:郑詹尹为什么对毒死屈原有些迟疑?应怎样理解?明确:郑詹尹是邪恶的化身,他卑鄙、狡诈、胆怯。他是朝廷中奸臣的帮凶,他毫无正义感,开始对毒死屈原有疑问,不是同情屈原,而是怕“惹出乱子”,舍不得他的东皇太一庙。一旦靳尚说到不按南后的意旨办事,她可以大义灭亲,处死他这个南后的父亲时,他便下定了毒死屈原的决心。4.朗读第二部分“雷电颂”。5.小结:

4、课文一开始,就展示了矛盾双方的针锋相对的较量。楚国卖国集团在妥协投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屈原遭受的迫害越来越深,他对祖国、对人民忧心如焚,愤激之情到达了顶点,于是在东皇太一庙暴发了激荡寰宇回旋大地的“雷电颂”,这感情激越、气势磅礴的抒情独白,是他用生命的血肉熔铸的诗。“雷电颂”宣泄了屈原要摧毁旧世界的澎湃激情,也集中地表现了屈原一生的思想和性格。布置作业:1.反复朗读“雷电颂”一段,体会作者的浪漫主义激情和文辞韵味。2.通过阅读,分析屈原的精神。3.把握风、雷、电和各种神像土偶的象征意义。第二教时教学要点1.分析“雷电颂”的思想内容和象征意义。2.把握“雷电颁”中出现的语法特点和修辞格。教学内容

5、和步骤针对“雷电颂”的内容,请同学们设计若干思考题,加深对这首壮美的散文诗的理解。学生设计提问:1.全篇独白内容十分丰富,可以划分为几个层次呢?请概括说明。明确: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第1层:从“风!你咆哮吧!”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是屈原对风、雷、电的期待与歌颂,对光明的歌颂和向往;第2层:从“把你这东皇太一庙烧毁了吧”到独白结束。屈原借斥责鬼神偶像来愤怒地诅咒昏庸腐朽的当权者。2.在第1层中,屈原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社会黑暗势力的?明确:屈原用了“暗无天日”“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来形容社会的黑暗与顽固,反映出黑暗势力的强大和与黑暗进行斗争的艰巨。3.屈原又是怎样同黑暗势

6、力进行斗争的?明确:屈原关心祖国的前途,热切地呼唤和祈求咆哮的风,闪耀的电,爆炸的雷这些宇宙中的“伟大的艺人们”,以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把这黑暗、阴惨的世界“爆炸”“劈开”,用自己熊熊燃烧着的生命,用“全身炸裂的怒火”,“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4.屈原说到黑暗比铁还坚固,“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你将怎样理解?明确:屈原清醒地认识到风、雷、电还不能完全改变现实,但他身陷囹圄,失去自由,他只能寄情于外部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实现理想的追求,这样,主观和客观,人和自然力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出屈原摧毁黑暗追求光明的内在力量。5.他为什么要思念洞庭

7、湖,思念长江,思念东海?他所向往的是什么?明确:他所思念的洞庭湖、长江和东海,就是他心目中的祖国。他思念祖国,思念人民,愿意把自己的生命化作火而为之燃烧。这正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在反映。他所向往的是“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自由的社会。也是他理想的奋斗目标。6.“雷电颂”第2层中“东皇太一”等神鬼偶像象征了什么?屈原是如何揭露其本质并与之进行斗争的?明确:东皇太一等众神象征人世间昏庸腐朽暴戾怯懦的当权者。屈原指出它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它们“完全是一片假”,“只有晓得播弄人”,是象征奸诈暴虐又外强中干的怪力乱神。屈原对这些象征着黑暗势力当权者的众神进行了愤怒的诅咒,高呼着

8、要把所有的“土偶木梗”连同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烧毁!烧毁!”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的愤懑,也表达了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7.“雷电颂”部分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结合“思考和练习”四、五两题回答。明确:“雷电颂”一部分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既是拟人,又是反复,又是呼告,感情更强烈,有力地表现出对风的热切期待和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出屈原对风、雷、电这些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的热切期盼。其次,运用了排比、夸张的修辞手法,让屈原凭借暴风

9、、怒雷、闪电的翅膀,展开美妙的幻想,飞向光明的境地,使屈原更加神采飞扬,光彩夺目。这也正是作者浪漫主义激情的具体体现。8.插叙:在屈原一剧里,郭沫若成功地把时代的愤怒和希望,复活到古代的生活之中,“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剧作在当年国民党统治的中心重庆演出,引起了强烈的共鸣,“爆炸了吧”的吼声,响彻了整个重庆山城,舞台上下融为一体,剧场内外连成一片,嘉陵江畔顿时激起了一股控诉、讨伐国民党反动派的怒潮。9.再次朗读“雷电颂”或听配乐朗诵的录音,体会屈原所抒发的愤怒的感情。布置作业:1.作“思考和练习”三、四、五题。2.阅读第三部分,分析婵娟的形象。3.思考:屈原与雷雨结构上有什么相

10、似之处?第三教时教学要点1.分析婵娟的人物形象。2.理解作家剧本中的结局的虚构对表现主题的作用。3.与雷雨的结构特点作比较。研习新课1.请同学复述第三部分的情节梗概。(略)2.郑詹尹是如何劝屈原饮毒酒的?明确:首先是竭尽奉承之能事,装出一副同情屈原遭遇的伪善面孔,并以屈原朗诵长诗口渴为理由,再三引诱屈原喝下毒酒,甚至假惺惺地咒骂自己的女儿郑袖;他做坏事又胆怯,送毒酒又心虚,问屈原“该不会疑心这酒里有毒的吧”。所有这些就是一个目的,让屈原饮下毒酒,完成南后郑袖交给他的使命。3.课文作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婵娟的?明确:直接描写中主要采用了对话和动作描写,还采用了间接描写,通过卫士甲说出婵娟如

11、何被囚,如何坚贞不屈,如何赶来营救屈原;还通过屈原致婵娟的哀辞表现出婵娟的高贵品质。4.通过作者对婵娟的描写,分析婵娟的人物形象。她的出现,对塑造屈原、展示全剧矛盾冲突有什么作用(代作“思考和练习”二)?明确:婵娟是有正义感的女性,她爱戴、崇敬屈原,把他当作“父亲”“师长”;她虽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却深明大义,不屈服于公子子兰的威逼利诱,她为了能代屈原而死感到高兴,突出地体现了她高尚、善良、纯真的品质。通过婵娟为正义而献身的行动,有力地衬托出屈原正气凛然英勇无畏的形象,婵娟之死,表现了正义和邪恶、光明与黑暗的尖锐冲突达到了高潮。5.橘颂这首诗在剧中的作用是什么?历史剧中,作者插入的诗歌,在于

12、增强舞言的诗意美。橘颂是一首深沉、豪迈、壮美的抒情诗,托物言志,以橘喻人,不但表现了屈原的诗人身分和气质,而且暗喻了他高洁的品格和伟大的精神。6.按照史实,屈原被放逐江南,感到祖宗之国与个人都濒于绝望,既不忍再看到国家覆亡人民遭殃的惨状,也不愿再蒙受放逐之苦,于是投江而死。郭沫若在创作屈原时凭借历史的基本素材,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进行了大胆虚构,屈原到汉北去就是虚构的情节。请说明虚构这一情节的现实作用是什么?明确:这样的虚构既是表现主题的需要,又体现出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成就。他的目的在于托事起兴,以引起读者或观众对现实的联想,所谓“借一段史影来表现一个时代或主题”。作者根据历史素材大胆虚构,灌

13、注新的生机,在历史与现实的内在结合上加以典型化,使历史剧更好地发挥艺术力量,更好地为现实的政治斗争服务。写屈原出走汉北,暗示了正义斗争的光明前景。7.与雷雨的结构特点作比较。明确:屈原与雷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都善于把社会生活和舞台形象进行高度的概括,把矛盾冲突进行高度的集中。雷雨是把外国悲剧中人物命运的偶然性、巧合性同中国民族戏剧的故事性、传奇性熔为一炉,于是构成了作品故事情节的传奇性,冲突场面的紧张性和结构上的明白性。将历时30年的矛盾压缩集中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屈原的作者也是成功地把屈原30多年纷纭复杂、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容纳在一个五幕的话剧之中,概括在一天的活动里。正如作者在谈到屈原的创作时说,屈原的悲剧身世太长,有30多年的悲剧历史,他“本打算写屈原一世的,结果只写了屈原一天由清早到夜半过后,但一天似乎已经把屈原的一生概括了”。这种惊人的概括力,非大手笔是绝对做不到的。 1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 10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